2010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2010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2009年,东莞和温州所生产的芭比娃娃的出厂价格是 1美元,在美国市场上的零售价格是 9.99美元,中国得到的是 “平常利润 ”,美国得到的却是 “超级利润 ”。以上现象体现了 经济全球化和美国的强权政治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双刃剑 ” 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A B C D 答案: C 有文献记载 “1718 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 ”你认为这种现象 A有可能,因为那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完全可能,因为那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完
2、全可能,因为那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 D完全不可能,因为那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答案: B 下表反映 15001800 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格森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A 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很多,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 B 1718 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 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向开辟新航路 D 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答案: D 生活即历史。 1992年夏天,在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
3、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A小张说: “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 B小王说: “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 的同学。 ” C小李说: “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 D小赵说: “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区创业? ” 答案: B “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 ”其中的 “划地田 ”是指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一首来自辽宁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四
4、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张鸿雁代表从家乡带来的民谣在代表中间广泛流传开来:“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受。吃穿不用愁,网络处处有,盖起安居楼。骑着摩托到田头,带着手机去放牛,政通人和乐悠悠。 ”民谣透露出的历史信息有 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社会 减免农业税、建设新农村安居工程体现了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现代科技已经走进人们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A B C D 答案: D 有人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
5、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对上述评语的关键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不应消灭 ”只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B “经济的营运 ”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改进和补充 ”指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 D “福利国家 ”指政治民主化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D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 ,风气初开;清朝末年 ,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 A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
6、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 “社会市场经济 ”。 20世纪 90年代中俄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上述情况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根本差异 答案: C 2008年 10月 23日,欧盟主席巴罗佐在亚欧
7、首脑会议上敦促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 “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 ”,着手建立 “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这需要各国 “前所未有的合作 ”,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 “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B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C中国、印度在建立 “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中起主导作用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需要紧密合作 答案: C 新中国成立后,经常开展社会政治活动,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例如:土改、红卫、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A土改 B跃
8、进 C援朝 D红卫 答案: B 用 “春天 ”来形容 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境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答案: C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一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共的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答案: C “为人类争自
9、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 ”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 “大同 ”思想的主要是 A实行工业复兴法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答案: C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国家。 ”这里的 “他 ”指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B 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 电力的火花取而代之。 ”这一 “革命力量 ”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C促使第二次工业革
10、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答案: B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 “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迥然不同 ”。 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答案: B 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 “中国制造 ”的一年一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 “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并表示,以后 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 种日子。这从深层意义
11、上表明 A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B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答案: C 1876年 8月 21日,一群安静的中国少年来到世博会场,鱼贯行走在各个展馆中, “装束若西人,而外罩短褂,仍近华式。举止有外洋风派。 ”一位名叫李圭的中国海关随员恰在费城参与办博,他详细记述了这些男孩的世博参观历程。在日后风行中国的环游地球新录中,李圭写道: “因择其年较长者,询以此会究有益否?则云: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识见。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合各国友谊,益处甚大。 ”可见,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有 增长见识 学习技术 加强增进友谊 抵
12、抗侵略 A B C D 答案: B 19世纪 30年代有人说: “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 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 ” 。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 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 答案: C 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 “赛会 ”(世博会 )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
13、,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答案: B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 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答案: A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剧和歌舞妓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
14、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 “无物不税,无处不税 ,无人不税 ”,造成 “商贾断绝,城邑罢市 ”;清朝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 D 礼记有 “天子为籍千亩 ”,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 ”的记载,礼经有仲春 “后率外内命妇蚕于北郊 ”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吉林 长春市 十一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