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 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结冰路面上撒盐,是利用盐与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促使冰雪融化 B蛋白质、棉花、核酸、 PVC、淀粉、豆油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C利用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 “玉米塑料 ”(主要成分为聚乳酸)替代一次性饭盒,可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里加盐,降低了水的熔点, A错;豆油属于油脂,是大分子, B错;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不产生对环境污染的污染源, D错。 考点:化学与 STS问题。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
2、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盛有 1mL 0.01mol 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5滴 0.01molL-1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0.01mol L-1Na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常温下, Ksp(AgCl)Ksp(AgI) B 取少量 KClO3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再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 检验 KClO3中的氯元素 C 向某溶液中滴加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消失。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或 SO32- D 将混有 Ca(OH)2杂质的 Mg(OH)2样品,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饱
3、和氯化镁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除去 Mg(OH)2样品中的 Ca(OH)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当加入 NaI后溶液中的 c(Ag+)c(I-) Ksp(AgI),就会有黄色沉淀出现,不能确定 Ksp(AgCl)Ksp(AgI)是否成立; B项中,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用来检验 Cl-,而不是 ClO3-离子,不正确; C项中,若原溶液中是SO32-,加 Ba(NO3)2溶液后产生 BaSO3沉淀,再加入盐酸, H+和 NO3-会将 SO32-氧化为 SO42-,变为 BaSO4而沉淀不消失,不正确; 考点:实验操作的评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8克 Na
4、2S和 Na2O2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 0.1NA B用铜做电极电解 CuSO4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2Cu2 2H2O 2Cu O2 4H C常温时,浓度均为 0.01mol/L的 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 c(CO32-) c(HCO3-) c(H2CO3) 0.02mol/L D在蒸馏水中滴加浓 H2SO4, KW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 7.8克 Na2S或 Na2O2都是 1mol,故化合物也是 1mol,阴离子是 1mol,正确。 B项中用铜做电极电解 CuSO4溶液实质为电镀,没有总反应方程式。 C项中,没有考
5、虑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减半的关系: c(CO32-) c(HCO3-) c(H2CO3) 0.01mol/L。 D项中,在蒸馏水中滴加浓 H2SO4,温 度升高,KW变大。 考点:对微粒数目、电解反应、离子浓度比较和水的离子积变化的综合考察。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 pH 7的溶液中: Fe3 、 Mg2 、 SO42-、 Cl-能大量共存 B在甲、乙两烧杯的溶液中,共含有 Cu2 、 K 、 H 、 Cl-、 CO32-、 OH-六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含其中 3种离子并呈蓝绿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的3种离子是 K 、 OH-、 CO32- C在含有 HCO3-、 SO32-
6、、 S2-、 CH3COO-四种阴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固体后, CH3COO-浓度变化最小 D常温下水电离出 c(H )c(OH-) 10-20的溶液中: Na 、 ClO-、 S2-、 NH4+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A 试题分析: Fe3 水解为酸性,故 pH=7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A错。 B项中,甲烧杯中呈蓝绿色的是 Cu2+,阴离子不可能是 CO32-、 OH-,只能为 Cl-,乙烧杯OH-、 CO32-只能与阳离子 K 共存,不能与 H+共存,故正确。 C项中, Na2O2具有氧化性,使 SO32-、 S2-减少,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使减少 HCO3-,正
7、确。D项中,常温下水电离出 c(H )c(OH-) 10-20 10-14,水的电离被抑制,可能是酸或碱的溶液,酸性时 ClO-、 S2-不存在,碱性时, NH4+不能大量存在。 考点: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 塑化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增塑剂 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B 1mol DCHP可与含 4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C DCHP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 DCHP易溶于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环己醇分子中的每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原子都为四面体 结构,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A错; D
8、CHP中含有两个酯键,需要 2molNaOH进行水解, B错, DCHP属于酯,难溶于水, D错。 DCHP的水解是取代反应,含有苯环,可以与 H2加成,没有消去反应的官能团, C正确。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 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 KOH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N2H4 + 4OH- - 4e - = N2+ 4H2O C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
9、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D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PH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电流有正极流向负极, A正确;负极反应是 N2H4,环境是碱性,产物是 N2,故 B正确; C项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是正确的。总反应为 N2H4 + O2 = N2+ 4H2O,产生水,使 KOH溶液浓度降低 pH减小, D正确。 考点:燃料电池的结构特点和反应原理。 分子式为 C9H10O2,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 CO2,且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
10、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机物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说明含有 -COOH,含苯环,余下 2个碳原子。故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要求轴对称,是 ,共 4中。 考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 1-丁醇、浓 H2SO4和溴化钠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 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 1)关闭 a和 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 A加热 30分钟,制备 1-溴丁烷。 竖
11、直冷凝管接通冷凝水,进水口是 _(填 “I”或 “ ”);竖直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 _。 ( 2)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丁醚 (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并打开 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 B、 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已知 B、 C装置中为常见物质的水溶液。 B装置检验的物质是 _,写出 C装置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_。 ( 3)为了进一步分离提纯 1-溴丁烷,该兴趣小组同学查得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 沸点 / 1-丁醇 -89.5 117.3 1-溴丁烷
12、-112.4 101.6 丁醚 -95.3 142.4 1-丁烯 -185.3 -6.5 请你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分离出 1-溴丁烷。 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 插上带橡皮塞的温度计; 关闭 _,打开 _; 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使冷水从 _处流入; 迅速升高温度至 _ ,收集所得馏分。 ( 4)若实验中所取 1-丁醇、 NaBr 分别为 7.4 g、 13.0 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 9.6 g1-溴丁烷,则 1-溴丁烷的产率是 _。(保留 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冷凝回流 ( 2)溴化氢 CH3CH2CH=CH2+Br2BrCH2CHBrCH2CH3 (
13、 3) 关闭 a,打开 b d处 101.6 ( 4) 70% 试题分析:( 1)冷凝管进水口与液体的充满方式有关,应是下口进水,即 II口。竖直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回流有机物,使其充分反应。 ( 2)溴化氢极易溶于水,而 1-丁烯难溶于水,故先检验 HBr; C用于检验 1-丁烯,溶液溶质可以是 Br2,也可以是 KMnO4,但 Br2的加成反应更容易写出反应方程式。 ( 3)蒸馏出来 1-溴丁烷,需要将 a活塞关闭,将 b活塞打开;冷凝水还是由下口 d处进入;得到产品时蒸汽的温度应控制为 1-溴丁烷的沸点 (101.6 )。 ( 4) 1-丁醇、 NaBr分别为 7.4 g、 13.0 g,
14、即 0.1mol、 0.13mol,最多得到 1-溴丁烷 0.1mol,即 13.7g 则 1-溴丁烷的产率是 =70%。 考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设计、产率的计算。 填空题 亚氯酸钠( 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以氯酸钠( NaClO3)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 1)提高 “反应 1”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回答一点即可) ( 2) “反应 1” 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 “反应 2”的氧化剂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采取 “减压蒸发 ”而不用 “常压蒸发 ”,原因是 。 ( 5)某
15、学习小组用碘量法测定粗产品中亚氯酸钠的含量 ,实验如下: a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 mg 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 250mL 待测溶液。(已知: ClO2-+4I-+4H+=2H2O+2I2+Cl-) b移取 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 c mol 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重复 2次,测得平均值为 V mL 。 (已知: I2+2S2O32-=2I-+S4O62-) 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该样品中 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 m、 c、 V的代数式表示,结果化成最简。
16、 ) 答案:( 1)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吸收液浓度,增大 SO2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 2) 2ClO3- + SO2 =2ClO2 + SO42- ( 3) ClO2 H2O2 + 2ClO2 + 2NaOH 2NaClO2 + 2H2O + O2 ( 4)常压蒸发温度过高,亚氯酸钠容易分解 ( 5) 滴加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 试题分析:( 1)反应 1是 SO2气体与溶液的反应,根据反应速率增大的原理,可以是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吸收液浓度,增大 SO2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气体加压会影响成本,一般不使用;反应较快不再使用催化剂。 ( 2)流程看出 ClO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省 冀州 中学 摸底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