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4月高考预测(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4月高考预测(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4月高考预测(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 4月高考预测(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电流强度 B电场强度 C磁感应强度 D引力场强度(即重力加速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本题中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引力场强度(即重力加速度);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本题中的电流,故 BCD错误, A正确 故选 A 考点:矢量和标量 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题
2、目,就是看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 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 ,则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 匀加速下滑 C物块将以小于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大于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答案: D 试题分析:将 F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两个方向 F1和 F2,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单独研究 F 的作用效果,当 F 引起的动力增加大时,加速度增大,相反引起的阻力增大时,加速度减小 因为木箱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则有 mgsin mgcos,将 F分解,则 FsinFcos,动力的增加大于阻力的增加,所以
3、加速度变大 故选 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点评:本题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运用牛顿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单独研究 F的作用效果,也可以分两次用牛顿定 律研究加速度,得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如图( a)、( b)分别是动圈式话筒与动圈式扬声器的内部构造原理图,其中 图( a)动圈式话筒 图( b)动圈式扬声器 A话筒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B话筒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 C扬声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D扬声器是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动圈式话筒的工作过程是:声波振动 引起膜片振动 带动线圈振动 线圈切割永久磁体的磁场产
4、生感应电流 经放大传给扬声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动圈式话筒工作时,声音使膜片带动线圈一起振动,线圈切割磁感线,能产生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也是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故选: D。 考点: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如图所示, MN右侧一正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上边界与 MN垂直。现有一与磁场边界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导体框,垂直于 MN匀速向右运动导体框穿过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取 逆时针电流为正) 答案:
5、C 试题分析:本题导体的运动可分为两段进行分析,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电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可求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线框从开始进入到一半进入磁场时,磁通量向里增大,则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流方向为逆时针;因切割的有效长度均匀增大,故由 E=BLV可知,电动势也均匀增加,当一半进入磁场后电流方向相反,切割的有效长度均匀减小。 故选 C 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楞次定律 点评:本题为选择题,而过程比较复杂,故可选用排除法解决,这样可以节约一定的 时间; 而进入第二段磁场后,分处两磁场的线圈两部分产生的电流相同,且有效长度是均匀变大的。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 U形
6、长玻璃管开口朝下,左管竖直插在水银槽中,右管中有一段水银柱封闭了部分空气,水银柱中间部分右侧壁上有一塞子 K,拔掉塞子即可与外界大气相通,大气压不变。将塞子拔掉至稳定后 A左管内水银面 a上升,右管内水银面 b下降 B左管内水银面 a下降,右管内水银面 b上升 C两管内水银面 a、 b均上升 D两管内水银面 a、 b均下降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对 a部分液柱进行分析,得出封闭气体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拔掉塞子再以管中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温度不变压强变大,体积减小,左管内水银面 a下降,右管内水银面 b上升 故选: B。 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点评:本题中应抓住关键
7、因素:因外部大气压强不变,且右侧水银柱质量不变,故内部压强会始终保持不变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大量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如果 A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将减小 B温度升高,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将增大 C分子间距离增大, 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 D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的势能一定减小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将减小,温度升高,但每一个分子的速率不一定都增大, A正确, B错误; C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 C正确; D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的势能不一定减小,要看分子开始运动时的间距和的大小关
8、系, D错误。 故答案:为: A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理解和掌握,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力做功和分子势能变化的特点。 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M、 N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拉力 F1、 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t0和 4t0,当二者速度分别达到 2v0和 v0时分别撤去 F1和 F2,此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两物体运动的 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 M、 N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6:5 B物体 M、 N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是 1:1
9、 C物体 M、 N在匀加速阶段合外力大小之比是 2:1 D物体 M、 N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是 2:1 答案: ABD 试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面积比得出位移比 6:5,求出平均速度之比是 2:1根据两物块做匀减速运动,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从而求出摩擦力之比 1:1,再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之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F1和 F2的大小之比 ABD正确。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图象得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得出两个力的大小之比,以及知道速度 -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
10、位移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为 r, R2、 R3、 R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电键 S,当滑动变阻器 R1的滑动触头 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 DI、 D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 C r D r 答案: AD 试题分析:由图, R1、 R2并联,再与 R4串联,再与 R3并联,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等于 R3电压由 R1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关系,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 设 R1、 R2、 R3、 R4的电流分别为 I1、 I2、 I3、 I4,电压分别为 U1、 U2、 U3、U4干路
11、电流为 I 总 ,路端电压为 U,电流表电流为 I A、 R2变大,外电阻变大, I总变小, U=E-Ir变大, U3变大故 A正确 B、 I3变大, I 变小,由 I4=I-I3变小, U4变小,而 U1=U-U4, U 变大,则 U1变大,I1变大, I 总 =I+I1, I变大故 B错误 C、 D,由欧姆定律 U=E-I 总 r,得 由 I 总 =I+I1, I变小, I1变大 , I总变小,则 I I 总 , 故 ,故 D正确 故选 AD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确定电流表示数变化量 IA 与干路电流变化 I 的大小,采用总量法,这是常用方法同时,要理解 如图所示
12、,实线是沿 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 t 0时刻的波形图,质点P恰好在平衡位置,虚线是这列波在 t 0.8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3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可能是沿 x轴正方向传播的 B t 0.8s时, x 1.8m处的质点速度沿 y轴负方向 C质点 P在 0.95s时的位移为 2cm D质点 P在 1.0s时刻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BC 试题分析:从图象中可以知道波长为 =1.8m,根据波速可以求出周期,然后根据波动、振动进一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A、从图中可以看出波长 =1.8m,由已知得波速等于 3m/s,周期, ,波沿波的方向传播 ,这列波是沿 x轴负方
13、向传播的,故 A错误; B、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运动方向在波形图的同侧,可知 t 0.8s时, x1.8m处的质点速度沿 y轴负方向,故 B正确; C、质点 P在 时的位移为 2cm, C正确; D、质点 P在 1.0s时刻即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故 D错误 故选 BC。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点评:本题给出两个时刻的波形图,让从中获取信息求解,题意新颖,有一定难度在解题是可以通过特殊点来确定,如平衡位置、波峰、波谷等 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以速度 v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 P的速度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小车的运
14、动情况得出 P的运动情况 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将小车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沿绳子方向的速度等于 P的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故 B正确, A、 C、 D错误 故选 B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点评:将小车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沿绳子方向的速度等于 A的速度,根解决本题的关键会对小车的速度进行分解,知道小车的速度是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速度的合速度 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缸固定不动,保持环境温度不变,现在将活塞向下缓慢移动一段距离,则 A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不变 B气体放出热量,内能增大 C气缸内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
15、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减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气缸和活塞导热性能良好,气缸内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保持环境温度不变,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但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不一定保持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放热,气体的内能保持不变,将活塞向下缓慢移动一段距离,外界对气体做功, A正确, BC错误;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分析可知气缸内压强变大,由压强的微观意义分析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变大, D错误 故选 A。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压强的微观含义两个知识压强的微观含义可运用动量定理理解记忆 如图所示
16、,相距 l的两小球 P、 Q 位于同一高度 h( l, h均为定值)。将 P、Q两球水平同方向抛出。 P、 Q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A P、 Q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B P、 Q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之后就不碰 C P、 Q是由相同高度抛出,所以一定能相碰 D P、 Q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 P和 Q的初速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平抛运动 的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根据 ,水平位移 解两球抛出的高度相同,在空中运动时间相同, P、 Q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 P和 Q的初速度故 D正确, A、
17、 B、 C错误 故选 D 考点:平抛运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水平位移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 以下有关静电场和磁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场和磁场都是假想中的物质 B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C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封闭曲线 D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的曲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正确理解电场、磁场的性质,电场、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电场线和磁场线是为了形象描绘场而假想的曲线,在场中不是真实存在的 A错误, B正确;电场线是不闭合,磁感线是闭合的, CD错误。 故选 B。 考点:电场;电场线;磁场;磁感线 点评:正确理解场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
18、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这一现象说明 A光是机械波,且可以携带信息 B光具有波动性,且可以携带信息 C光具有粒子性,但不可携带信息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 可携带信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意说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说明光是一种波,而无法说明光是电磁波,只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不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说明光可以携带信息 A、光是电磁波,但本题题干只能说明光是一种波,而无法说明光是电磁波,故 A错误 B、既然光能够发生衍射现象,则光一定是一种波,既然是波,就具有波动性,故 B正确 C、光具有粒子性
19、,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说明光可以携带信息,故 C错误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可携带信息,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光的衍射;光的波粒二象性 点评:本题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告诉同学们解题或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从因到果,而不能无中生有 如右图所示为一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 A、 B与输出端 Z的电压信号图,由此可推断该门电路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与门的特点:事件的所有条件满足,事件才能发生或门的特点: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事件就能发生非门的特点: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完全相反 将 A、 B、 C、 D四个门电路注意代入,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完全相反,发现 C正确, A、 B
20、、 D错误 故选 C 考点:简单的逻辑电路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门电路的特点,与门的特点:事件的所有条件满足,事件才能发生或门的特点: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事件就能发生非门的特点: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完全相反 某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其中某个力突然消失,而其余两个力不变,则该物体的运动可能变为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 D机械振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三个力是平衡力,如果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剩余的两个力是非平衡力,物体在非平衡力 的作用下一定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某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其中某个力突
21、然消失,而其余两个力不变,则剩余两个力的合力恒定,该物体的运动可能变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故选 B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点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都发生改变 如图所示,两段光滑圆弧轨道半径分别为 R1和 R2,圆心分别 为 O1和 O2,所对应的圆心角均小于 5,在最低点 O平滑连接。 M点和 N点分别位于 O点左右两侧,距离 MO小于 NO。现分别将位于 M点和 N点的两个小球 A和 B
22、(均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关于两小球第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恰好在 O点 B一定在 O点的左侧 C一定在 O点的右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为光滑圆弧轨道上的一小段, AB球的运动可以看做是单摆运动,根据单摆运动的周期公式即可求解 AB球发生正碰后各自做单摆运动 ,所以 AB两球的周期不相同,由题目可知 AB球下落到达 O的时间为 ,两小球第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一定在 O点的右侧 。 故选 C 考点:单摆周期公式。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单摆周期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注意周期与质量、速度等因素无关 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 x表示中子的是 A i x
23、B C D x 答案: D 试题分析: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由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知 D中 X是中子, D正确; 故选: D 考点:重核的裂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轻核的聚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 2012年 6月 18日,我国自主研究设计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飞行器上都安装着太阳帆板,其作用是 A保持平衡状态稳定飞行 B保护飞船不受过强的太阳光辐射 C为飞船上的电气设备提供电能 D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飞船的机械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飞行器上都安装着太阳帆板,其作用是为飞船上的电气设备提供电能, C正确,故选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上海市 浦东新区 高考 预测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