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 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 泾渭分明 ,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B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 醍醐灌顶 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C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 如期而至 ,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
2、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 交相辉映 ,久久回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泾渭分明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 “一清二楚 ”; B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C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褒贬使用不当。 D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一般用于颜色,用于歌声不妥,适用对象错。 考点:本题 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的使用要注意适用对象,不可用错对象,如 “浩如烟海 ”专指文献书多, “相敬如宾 ”专指夫妻之间互相尊敬。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艺术家富于感情,
3、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 ,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提出 “人们的习见如何 ”总观点, 单独解释 “艺术家
4、 ”,乃 “分说 ”的一部分,语段为 “先总后分 ”的结构,所以, 应为最先; 先提及 “艺术 ”后提及 “科学 ”,所以,在分说 “人们的习见 ”的部分,需要先阐明 “艺术家 ”,后阐明 “科学家 ”,因此 紧跟 ;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 “这种观点 ”指的是 ,接 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 。 考点: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 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点评:连贯题相对较难,考生首先要把几句话完整的看一遍,了解大体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排列,在这之中要注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代词(这或这些、它)等。最好用排除法来解答。 下列
5、选项是四则 “遗失启事 ”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应为为 “不胜感激 ”且 “鄙人 ”语体不合; B前面是文言文,后面是现代文口语 “谢谢哟。 ”语体不合; D应为 “高抬贵手 ”用词不当,言重了。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知识运用的得体、通顺。 点评:做好这样的题,
6、考生要多掌握文化常识,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的使用也要规范,不可乱用。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 “风骚 ”并称, “风 ”指的是诗经中的 “国风 ”, “骚 ”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 “乐府双璧 ”。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 “兮 ”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 “风 ”“骚 ”的传统。 答
7、案: A 试题分析: A中的 “浪漫主义 ”和 “现实主义 ”交换。 考点:此题考查的文学常识。 点评:考生要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记住,记准,包括作家作品及特点朝代等,平时多积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今年我省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C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 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
8、产保值和增值。 D 1999 2011年间,我国造林 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 “引起广泛关注 ”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 “三种情况 ”既已经作为 “研究发现 ”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 B语序不当,应为 “排查在前、预警在前、排险在前 ”; D项搭配不当, “植被覆盖率 ”与 “十分严重,令 人担忧 ”不搭配,关联词 “但是 ”使用也不当。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辨析病句。 点评: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
9、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这种题型经常考查,是难点,考生应该平时多练习。常见结构有 “原因是 造成(引起、诱发、作怪)、本着 为原则或从 为出发点、是为了 为目的 ”等。 现代文阅读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
10、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 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
11、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 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小题 1】下列关于 “生态文明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
12、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小题 2】下列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小题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 ”,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
13、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 A说 “生态文明是 客观规律 ”不对,原文应是 “生态文明是 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 C项是讲 “生态文明 ”的作用, D项是讲 “生态文明 ”范畴。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重要概念的理解,需要考生回到原文对照,注意不可偷换概念,不可把作用范围外延当做概念来理解。 【小题 2
14、】 试题分析: C项,偷换概念, “生态觉悟 ”包涵 “生态哲学 ”,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 “生态哲学 ”的表述说成是 “生态觉悟 ”。原文语句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偷换概念是出题人经常设置的一个陷阱,考生应该准确的捕捉文中的信息,注意解释的对象是什 么,外延和内涵是否和题干中要解释的一致。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没有提及哪方智慧更好的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15、点评:推断题的解答要有依据,不可无中生有的强加一些条件,或者牵强附会的联系。 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 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 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 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 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
16、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的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 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 “错误的美学 ”尤其是 “自然主义美学 ”和 “唯理主义美学 ”进行批驳,肯定了 “心
17、灵性 ”和 “非逻辑性 ”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 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 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 “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 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 1920年 6月至 1921年 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
18、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 “正如每一个对自已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写过的并发 表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 “ 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 ”。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 请你来干下去 。 ”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
19、“心灵哲学 ”的 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 20 世纪 20 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 “迷途 ”。身外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 1923年 ,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
20、积极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 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 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 1944年 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 “我将死于工作。 ”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 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
21、是( 4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B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C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位 20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D文中 “我将死于工作 ”克罗齐 晚年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终生的创造性努力,让人钦佩。 E. 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与真实和虚构。 【小题 2】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
22、 6分) 【小题 3】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 “人也不是死后才的 ”。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 6分) 【小题 4】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 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克罗齐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把自己的理论思考推到一个高峰,在诸多理论领域造诣很高,但理论创获并未使他停止追求。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创办文化刊物批评,发起教育改革运动,参与抵抗法西斯等社会活动。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他不断修正完善理论
23、学说,继续勤奋钻研,注重研究方法、从而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概述理论成就,给 2分;概述实践活动,给 2分;解说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克罗齐的拓展不仅强调人获取知识靠后天的 学习,而且强调了这种学习的紧迫性,学习、追求要贯穿生命整个过程,体现了克罗齐勤勉探究、不断自我完善、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文中克罗齐从青年开始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珍惜在世时光,提升生命质量,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对这句话的拓展。(答出拓展的内涵,给 4分;结合原文分析,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
24、来了心理创伤,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步历练,更加成熟。 观点二:不认同 这个说法。 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大地震和战争,在安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和社会活动的克罗齐,同样会大有作为。 观点三:辩证理解。 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情况,它们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分;联系实际,给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与 C 可以说是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北省 邢台 中高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