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12月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12月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12月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 12月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惨 怛 ( t)缧 绁 ( xi)泥 淖 (no)美 髯 公 (rn)飞来 横 祸 (hng) B狱 掾 (yun)轵 道 (zh)属 意 (sh)贳 器店 (sh)望风披 靡 (m) C怨 怼 (du)徇 私( xn)帝 喾 (k)露 马脚 (l)多财善 贾 (ji) D 给 以 (j)绎 (chu)喟 然 (wi)入场 券 (jun)重 创 敌军 (chung)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怛 d 横 hng; B项, 属 zh,靡 m; C项,
2、徇 xn,露 lu,贾 g; D项,给 gi,喟 ku, 券 qun,创 chung。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字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文,这对巩固积累课内知识很有指导意义,但本题中几个生僻字个人认为可以不作考试要求,如:缧绁、轵道。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现象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诸侯咸服 宗 周 A与武安君 坑 赵长平军 B陈涉首难,豪杰 蜂 起 C公始常欲 奇 女 D知我不羞小节而 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答案: D 试题分析:宗: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宗。 A 项,名词活用为动词,活埋。B、名词作状语,像蜂群一样。 C,使动用法:让 出人头地。
3、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命题不够严谨,例句中的 “宗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而 D项中的 “耻 ”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作为考试题还是严谨一些为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项王 则 夜起,饮账中 今 则 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 下令如流水 之 原 无坠天 之 降葆命 C 太史公执迁手 而 泣曰 日夜 而 望归 D 我以其壁与圭归, 以 俟尔命 以 一仪而当汉中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副词,于是 /连词,如果; B 项,助词,的 /助词,取
4、独; C 项,连词,表修饰; D项,连词,来 /介词,凭借。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所选的虚词均为常考虚词,所选句子也都是名句名篇,本题提醒学生平时复习要重点关注名篇。另外,本题中的 “则 ”的用法虽然平时考得并不多,但是考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这些不常考的重要虚词。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如今流行 “道德教育 ”,那么,道德真的来自后天教育吗? 。 实验证明,就连卷尾猴也不愿意接受不公平的交易,它们宁愿选择什么也得不到。 这种意识是人类道德的两块基石之一。 实验证明并非如此。 人类道德的另一块基石就是公平意识。 结果证明
5、,婴儿在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能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厌恶感 3年前,法国认知科学专家曾经对不会说话的婴儿进行过一项心理学实验。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至已经涉及灵长类动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并非如此 ”中的 “如此 ”照应 “道德真的来自后天教育吗 ”,排除 B、C;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 “这方面 ”是承 是的 “公平意识 ”, “灵长类动物 ”启下文的 “卷尾猴 ”。排除 D。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词语的照应,又考查了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一道较好的检测学生逻辑思维的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立秋了,
6、只有在乡下才能感受到那种有别于夏天的气候的变化。 _,_, _; _, _, _。八面来风没遮没拦的旷野啊,是能最先感受到这种由夏而秋的气候变化的。 风虽然还热 太阳虽然还毒 似一位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早上晚上,总有丝丝缕缕的凉气儿 清清的,爽爽的,拂过你的身子,吹过你的脸庞 但已失却了夏日的威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有 “虽然 但 ” 连接,有 “毒 ”“威严 ”照应,所以排除 A、 B; 也有 “虽然 但 ” 连接,有 “热 ”“凉气儿 ”照应,所以排除 D。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点评:本题太简单了,只要运用到 “虽然 但 ” 这一关联词的照应和词
7、语前后照应的方法就可完成本题,而且, 和 的方法完全一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 50、15、 26、 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10月 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 “蛟龙 ”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 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
8、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自驾车旅游本身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及选择性与季节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完善 研究和 发展 ”搭配不当; C项, “目之所及,看到的是 ”重复赘余; 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宾语 “的特点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判断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选材新,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让考生有亲切感。其中 A、 B两项均选自公开发表新闻材料。这与高考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精神一致。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国际田联专
9、家认为,男子 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 与日俱增 ,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C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 为,更需要从根本上 釜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D走进来一位 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用于此处属于对象误用,状态不能说增长。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词已含有 “从根本上 ”之义,属于重复赘余。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10、与后文 “浓眉阔脸 ”相矛盾, “浓眉阔脸 ”一般指身材槐梧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成语都比较典型,都是常见且易误用的成语,特别是对 “短小精悍 ”这个成语的考查,必须结合语境分析,不然就会误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用法。由此可见,考生一定要结合语境做题。 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 “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
11、写了万里迁 徙的生命奇迹。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孕藏 蕴藏; “蕴藏 ”是 “蕴含、含有 ”之义,无 “孕藏 ”一词。 考点: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点评:本题将字形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这符合在理解中识记的原则,不至于让学生枯燥的记忆。另外本题中的几个选项,都有几个易混淆的字,如:置、撼、磬、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 11月 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 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
12、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 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他被称为 “京城第一玩家 ”。少年的 “王家二少爷 ”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
13、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 “玩物 ”是 “研物 ”,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 即使是 “雕虫 小技 ”,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 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
14、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 “锦灰堆 ”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 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 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
15、宁史的 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 ”、 “商饕餮纹大钺 ”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 “内行红卫兵 ”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 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 “散尽 ”,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 “书呆子 ”,在 “反右 ”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 “芳嘉园 ”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
16、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 “大床 ”写了一幅对联 -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 横批 -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 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 “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 ”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 “生死永相匹 ”。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
17、,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 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玩物 ”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 “雕虫小技 ”,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小题 2】文章写了王世
18、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6分) 【小题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 “学问与乐趣 ”“藏与散 ”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D、 A 【小题 2】 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 仅停留在 “玩 ”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 在抢救收藏
19、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 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 “学问 ”,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观点明确 2分,分析 4分) 【小题 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
20、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 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 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 示例二:藏与散。 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 有; 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 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观点明确 2分,分析充分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
21、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 ”错,是说明 “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 ”; C项 “有意识地关注 雕虫小技 ”错; E项应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一类题类似于社科文的理解文意题,但又不完全相同,这类题的内容更丰富,考查的点更多,不仅涉及到内 容,还涉及到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所以考生要区别对待。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所以应该先对文章进行分层,然后概括各层的大意。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 ”是中心句,可从中概括出两个方面。文章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济宁市 汶上 中高 12 质检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