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 1) , 一览众山小。 ( 2)学而不思则罔, 。 ( 3)西当太白有鸟道, 。 ( 4)千古江山, 。 (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 6)少焉,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答案:( 1)夙兴夜寐;(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每空 1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蜷缩 /
2、拳拳之心脸颊 /汗流浃背纤夫 /纤尘不染 B过磅 /气势磅礴发轫 /万仞高峰瑕疵 /龇牙咧嘴 来 C锒铛 /琳琅满目咋舌 /啧啧称赞蔓延 /不蔓不枝 D吭声 /引吭高歌驽钝 /强弩之末落色 /落落大方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谈判代表连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对美欧日进行了直接点名式的批评,一向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此次的直率受到关注。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
3、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D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近期发布的 2009年江苏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职业供求状况显示,专业技术类、服务类和办公室行政类岗位成为三大热门岗位。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 媒体与学术 学术被认为是象牙之塔,媒 体则是面向大众的。近些年,媒体与学术出现了互相渗透的情形。一方面,大学教授纷纷走上媒体,设席开坛,担当评委,评点时事。另一方面,媒体不断干预学术,既揭露腐败,抨击造假,又胡编学术,乱造大师。 对此,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有道理。其实,学术与媒体互相渗透,其得失在于人,在于媒体人有无学术根基或是学者对媒体有无驾驭能力。我国自有报刊始,学
4、者与媒体就互相交融。报纸副刊,是学术与媒体沟通的最好渠道。许多知名副刊,主其事者和作者,多为大学教授,学术根底厚实。学者与媒体人合二为一,提高了媒体的文化品位,学术也转变为社会生活的思想资源。 自上个世纪 90年代起,报纸副刊纷纷萎缩,文化版转型为娱乐。这让媒体的学术见识大为减弱,也令学术与社会渐离渐远。直到近些年,电视等媒体相继开设大讲堂,将学者引入新型传播方式,化学术叙述为大众话题,重新构筑学术与媒体的桥梁。不过,这与传统媒体和学术的结合,不是一回事。 从前的学者多是通才,学术是他们的根基,报刊是他们的心 声,社会是他们启蒙的对象。今天,学者被媒体看好的前提是专业,讲什么以观众的市场需求为
5、前提,带有很大的被动性。文笔是过去学者介入媒体的基础,在学术底气的映照下,优美晓畅的文字带给读者思想和情趣。现在的学者进入电视和广播,首先需要讲解故事的能力、编排故事的技巧, “三分钟一个亮点,五分钟一个高潮 ”。阅读、思索是今天的弱项,盯住屏幕接受才是主流,而屏幕里最容易传播的是现成的结论、引人入胜的情节、拍案惊奇的形象、且听下回分解的期待。 时代不同,媒体人、学者、受众不同,媒体与学术互相渗透的结果自然也不相同。最大的不同就 是思想换作故事,启蒙改为娱乐。现在人们需要的是消遣,所以,学术必须具备大众文化市场需求的基本要素才可以进入媒体。丧失学术独立,这就是准入证。而许多媒体用 “眼球效应
6、”替代社会效应,学术价值从属于新闻价值,这是通行证。 今天,在电视里讲故事不能不说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但我也奇怪,过去的学问大家,大多地方口音浓重,却四处设帐授徒,桃李满天下。是不是那时的人们更尊崇思想与文化,而现在一切都系于表演,别的只是一种装饰? 【小题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些年出现的媒体与学术互相渗透的现象,指的是 二者互相介入甚至干涉的情况,这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而且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执一词。 B媒体与学术互相渗透,其得失在人,但本文对其前景并不乐观,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今学者没有通才,即使介入媒体也缺少对媒体的驾驭能力。 C媒体与学术在当今的重新渗透,反映了
7、大众文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今天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无疑要比上世纪 90年代更强烈。 D本文认为,目前大众文化市场需求还较多地停留在听故事消遣的层次上,缺少独立思考和辨析,这是媒体看重 “眼球效应 ”的原因之一。 【小题 2】媒体与学术互相渗透,在今天体现出哪些特点? ( 6分) 【小题 3】媒体与学术互相渗透,可能具备哪些积极意义?( 6分) 答案: 【小题 1】 B(媒体人的学术根基、学者对媒体的驾驭能力同等重要; “没有通才 ”不当。) 【小题 2】媒体根据大众文化市场需求选择学者;学者要善讲故事,讲什么缺少主动性(或:学术失去了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独立性);渗透的结果是用故事实现娱乐。(每点
8、2分) 【小题 3】有利于媒体提高文化品位,加大对学术界的监督力度;有利于学术转化为社会生活的思想资源;有利于提升读者思想和情趣,推进社会启蒙,促进崇尚思想与文化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每点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3分 )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
9、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 们老了,累了, 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祖先们走了,( 1) 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在传统的节日里,尤
10、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 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 ,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
11、,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 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 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前不久,我到祖先
12、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 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 2)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 ?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
13、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 gg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选自 沙地 2009年第 1期,有删改) 【小题 1】开头一节,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6分 ) 【小题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 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 【小题 3】文章第 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 “活着的祖先 ”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小题 4】文题是 “活着的祖先 ”,请联系全文探究作者认为祖先还 “活着 ”的含意。(6分 ) 答案: 【小题 1】精选坟地典型景物细加描绘,以欢乐之景衬托伤惋之情,烘托祖先们的寂寞( 4分),为下
14、文写祖先们的复活、不再寂寞埋下伏笔(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对祖先去世的伤感之情;对平凡而辛劳祖先的怀念、赞美之情。(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二点个 3分) 对祖先 “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 ”护佑后代家园和子孙 的感念之情。( 2分) 【小题 3】第一问:作者运用了想象(以虚写实或拟物)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 “活着的祖先 ”的。( 2分)第二问:通过想象祖先们幻化为鸟和风,回到曾经的家园的细节和场景,( 1分)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地表现了祖先们对家园一草一木及劳动成果的珍视、( 1分)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关心( 1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先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分)。 【小题 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江苏省 镇江市 第九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