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5句)( 5分) ( 1) ,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 2),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 3)知者乐水,。(论语 雍也) ( 4)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 ( 5)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 6)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答案:( 1)开琼筵以坐花( 2)臣生当陨首( 3)仁者乐山( 4)幽咽泉流冰下难( 5)玉枕纱厨( 6)画船听雨眠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血缘( xu)伶俜( p
2、ng)当真( dng)空穴来风( xu) B国殇( shng)剽( pio)掠悲恸( tng)相 (xing)机行事 C揣度( du)妍媸 (ch)绯闻( fi)车载斗量( zi) D偌 (ru)大僭 (jin)越稔 (rn)熟煞 (sh)有介事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锤练忽悠小瘪三如丧考妣 B泥淖厮杀捉谜藏踌躇满志 C芥蒂鞭笞吊嗓子厉兵秣马 D梦魇剽悍便利店出其制胜 答案: C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他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刺客
3、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大刺客,东汉时期就刻在了山东嘉祥的武梁祠内,。 A评判 竟然 兴许 惟妙惟肖 B判断 竟然 或许 惟妙惟肖 C评判 居然 或许 栩栩如生 D判断 居然 兴许 栩栩如生 答案: C 下 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2010“春兰杯 ”全运会选拔赛资格赛在江苏无锡正式拉开战幕,这次比赛云集了全省市 20多支代表队的 200多名运动员参加。 B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适当地拓展课堂教学的互动空间, “知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 C记者发现,尽管包里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
4、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 “被扣费 ”后才恍然大悟。 D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答案: C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 500年间的诗歌 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 “六义 ”。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被称为 “四大悲剧 ”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法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艺术创作的顶峰。 D我有一个梦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分别是马丁 路德金、郁达夫、朱自清的作品。
5、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面小题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 “后湖 ”,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 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
6、,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 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
7、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 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 “修正主义 ”,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
8、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 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
9、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感情太多,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 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
10、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 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
11、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 【小题 1】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中的 “如此 ”指的是什么?( 2 分,不超过 20字) 【小题 2】本文重在写幽径的古藤,但四、六两段中都写到了其他藤萝,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小题 3】本文写的是一棵古藤的悲剧,却题为 “幽径悲剧 ”,请结合 全文简要分析这种扩大化的作用?( 4分) 【小题 4】请赏析文中第八段画线部分的句子。( 5分) 【小题 5】文章结尾说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请结合语境说出 “十字架 ”和 “
12、背 ”各有怎样的含义,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认识?( 6分) 【小题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大师的笔下,幽径的一切景致都富有蓬勃的生机,让读者仿佛跟随大师也来到了北大燕园。但此时大师笔锋一转,点出最让人留恋的还是一株古藤萝。 B就在大师暗自庆幸,古藤萝在十年浩劫中幸免于难时,这株负载和见证了历史和文化的古树却被人悬空砍断。大师用反复手法抒发了自己无法释然的悲伤。 C文章写于 1992年, “十年浩劫 ”已结束十五六年,然而依旧出现了 “愚氓灭美 ”的现象,所以人们过于注重物质而不重精神,整个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D古藤被斫暗示人们最终摒弃了自然,摒弃了历史
13、。整个燕园只有大师一人呼出了 “奈何,奈何! ”,彰显了大师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维护真、善、美之心。 答案: 【小题 1】有曲径通幽之趣,( 1分)四季翠色在目。( 1分) 【小题 2】 第四段写藤萝之美进一步烘托( 1分)幽径藤萝富有特色,具有独特之美( 1 分);第六段写其他藤萝的遭遇为下文写古藤的悲剧( 1 分)蓄势铺垫。( 1分) 【小题 3】在作者眼中,这条幽径是他惆怅悲愤之余的精神寄托,( 2分)古藤的悲剧就是整个幽径的悲剧,将之扩大化,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2分) 【小题 4】将古藤比作 “吊死鬼 ”,( 1分)将藤萝花比作 “失掉母亲的孤儿 ”,( 1分)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被毁的
14、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1分) “微笑 ”一句运用拟人,( 1分)以笑写悲,更加深了悲剧的效果。( 1分)(只写修辞不写分析不得分) 【小 题 5】 “十字架 ”的含义 怜惜生命, 悲天悯人, 追求真善美。(一点 1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意思对则给分) “背 ”的含义 承受心灵的痛苦, 遭遇人的误解, 坚守人文精神。(一点 1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意思对则给分) “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认识 ”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给 2分。 【小题 6】 C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小题 5】略 【小题 6】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
15、0多年前的某个 10月 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 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 “诞辰 ”纪念日时,它竟然被 评为 20世纪人类 “最糟糕的发明 ”。 塑料袋 “糟糕 ”,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 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 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
16、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 “白色外衣 ”。一时间, “远离塑料袋 ”“拒用塑料袋 ”“禁用塑料袋 ”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 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 ”,吃起来 “香 ”,因
17、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 1989年 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 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 用量降低了 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 “最糟糕的发明 ”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小题 1】塑料袋被评为
18、 20世纪人类 “最糟糕的发明 ”,不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A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过于普及。 B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C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D奥地利人马克斯 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小题 2】对待这项 “最糟糕的发明 ”的积极态度,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 B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 C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 D依靠科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天津市 十二 区县 重点中学 毕业班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