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福建省龙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度福建省龙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福建省龙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度福建省龙溪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豁达 /霍然轻佻 /窈窕迄今 /起讫时间 B赝品 /砚台缜密 /镇定档案 /浩浩荡荡 C跛脚 /逼迫隽永 /眷属雾霭 /好高骛远 D蕴藉 /碣石菁华 /清华澄澈 /辙乱旗靡 答案: D 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呼和浩特警方通报称,蒙牛集团 “未来星儿童奶 ”负责人安勇在网络上别出心裁地发布了多篇诋毁伊利产品的文章。这次恶性营销事件给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敲响了警钟。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旦一些不准确的消息发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传媒
2、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如果把捕风捉影、未经核实的消息传播出去,造成了重大损失,即使不构成犯罪,民事责任也不能免除,这一点毋庸置疑。 A别出心裁 B不堪设想 C捕风捉影 D毋庸置疑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 B法国工人在大罢工了一个星期后,法国社会经济运转出现严重迟缓。马赛街头垃圾堆积如山,炼油厂工人封堵油库使法国几乎断油,交通也大受影响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 这是讨薪 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 “
3、最潮标语 ”,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 300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人的生命像
4、芦苇一样脆弱 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宇宙间 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 15分) 另外的道路 (美)刘易斯 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我们长期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叉路 一条 “很少有人走边的 ”叉路 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 如果在经历了长期忍受之后我们终于已坚信我们有 “知道的权利 ”,如果我们由于认识提高而已断定我们正被要求去从事一个愚
5、蠢而又吓人的冒险,那么有人叫我们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填满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永远不再听取这些人的劝告。我们应当环顾四周,并且发现还有什么道路可使我们通行。生物学家约翰 .霍普金斯说: “任何一门科学都好象是一条河流。它有着朦胧的、默默无闻的开端;有时在平静地流淌,有时湍流急奔;它既有涸竭的时候,也有涨水的时候。借助于许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或是当其他思想的溪流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获得了前进的势头,它被逐渐发 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不断加深加宽 ”。 从生物控制科学的现代情况来看,科学的发展正与约翰 霍普金斯的说法相一致通过。在美国,生物控制学于一个世纪之前就在朦胧中开始了。那时是为了首次尝试去控制已判明
6、成为农民烦恼的天然有害昆虫,这种努力过去有时进展缓慢,或者完全停顿下来;但它不时地在突出成就的推动之下得到加速和前进的势头。当从事应用昆虫学工作的人们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式杀虫剂的洋洋大观搞得眼花缭乱时,他们就丢弃了一切生物学方法,并把自己的双脚放在了 “化学控制的踏车 ”上。这时候,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就处于干涸的时期, 于是,为争取使世界免受昆虫之害的目标就渐渐远去了。现在,当由于不经心和随心所欲地使用化学药物已给我们自己造成了比对昆虫更大的威胁时,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由于得到新思想源泉的接济才又重新流淌起来。 一些最使人着迷的新方法是这样一些方法,它们力求将一种昆虫的力量转用来与昆虫自己作
7、对, 利用昆虫生命力的趋向去消灭它自己。这些成就中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种 “雄性绝育 ”技术。这种技术是由美国农业部昆虫研究所的负责人爱德华 克尼普林博士及其合作者们发展出来的。 约在二十五年以前,克尼普林博士由于提出了一种控制昆虫的独特方法而 使他的同事们大吃一惊。他提出一个理论:如果有可能使很大数量的昆虫不育,并把它们释放出去,使这些不育的雄性昆虫在特定情况下去与正常的野生雄性昆虫竞争取胜,那么,通过反复地释放不育雄虫,就可能产生无法孵出的卵,于是这个种群就绝灭了。对这个建议,官僚主义无动于衷,科学家们怀疑,但克尼普林博士坚持着这一想法。在将此想法付诸现实之前,有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需要发现
8、一种使昆虫不育的实际可行的办法。这些都在室内实验获得成功,不过,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 当前使用毒剂这一流行作法的失败使人们考虑到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就象远古穴居人所使用的棍棒一样,化学药物的烟幕弹作为一种低级的武器已被掷出来杀害生命组织了 这种生命组织一方面看来是纤弱和易毁坏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惊人的坚韧性和恢复能力,具有一种以预料不到的方式进行反抗的秉性。生命的这些异常能力一直被使用化学药物的人们所轻视,他们面对着被他们瞎胡摆弄的这种巨大生命力量,却不曾把那种 “高度理智的方针 ”和人道精神纳入到他们的任务中去。 “控制自然 ”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
9、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 “控制自然 ”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 存在。这些概念和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应用昆虫学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己经被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小题 1】从全文来看 , “另外的道路 ”具体指什么 ( 4分) 【小题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哪两个特点?( 5分) 【小题 3】作者认为 ,为了保护地球 ,人类必须走 “另外的道路 ” 。紧扣全文 ,探究人类走 “另外的道路 ”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6分) 答案:
10、【小题 1】答案: “另外的道路 ”是指与当前人们广泛使用的化学控制方法相对的( 2分)、运用生物控制技术来杀灭有害昆虫的方法( 2分)。 【小题 2】答案:第一问 :比喻 (排比 )( 1分)。第二问 : (1)任何一门科学始于朦胧的开端后都会经历一段发展或快或慢或停滞不进的迂回时期。( 2分) (2) 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有研究者人力精力的投入或其他思想的补给才能获得纵深发展。( 2分) 【小题 3】答案:必要性:( 1)昆虫 (生物 )对化学(有毒)物质产生了(具有了)惊人的坚韧性和恢复能力,以及反抗的秉性(免疫力);( 2)化学(有毒)物质被用来对付昆 虫之余,也严重威胁着我们整个地球(
11、人类)。( 3 分) 可能性:( 1)生物控制学是门原始的科学,人类曾经有生物方法控制有害昆虫的尝试和实践;( 2)一些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化学物质的危害,并致力于相关研究,生物控制方法在室内实验已获得成功。( 3分)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小题,共 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和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 秋的气 魄 【日】丰岛与志雄 陈德文 译 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
12、相去甚远。 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的照射着日脚 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他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 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 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 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莎莎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 不知从何
13、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 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 而落到地上的那个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 。 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全部的外皮自行剥光,使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 为这个落叶的 剥脱的 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
14、锐的阳光。 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啊! 看到这番情景,人们尤其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 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 这震颤正是秋所具有的本来的感觉。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
15、识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 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 顾着本来的自己 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念于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 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 一种反馈于母胎的存在感。 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的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
16、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 【小题 1】请结合全文回答,秋具有怎样的气魄? 【小题 2】作者在写 “秋 ”的同时,还写了 “红叶 ”“阳光 ”“微风 ”等景物,请简要分析画线 句的作用。 【小题 3】文中第 段说 “秋是寂寞的 ”,而第 段又说 “秋才不是寂寞的 ”,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 1】答案:真实,震颤,专注。或: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静谧、澄净的剥脱,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不依附于外皮,明暗清晰。)。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不轻浮卑俗,心灵回归)(答对一个方面给1分,答对 3个方面给满分) 【小题
17、2】答案:语句运用衬托手法,明写日光锐利、澄澈,实则写出了秋的真实的气魄。(手法 2分,概括日光的特点 2分,概括秋的气魄 1分) 【小题 3】答案: “秋是寂寞的 ”是指秋剥光外皮时的无所凭依的苦寂; “秋才不是寂寞的 ”是指秋对自己赤裸的身姿能够忍受并且专注,能从中尝到真味。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分别从外表及内涵两个层次解读秋。(每点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科学和审美 张世英 科学和审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两种不同的 “在世结构 ”。科学的 “在世结构 ”是 “主体 客体 ”的关系,审美的 “在世结构 ”是 “人 世界 ”的融 合,但两者都起源于惊异(好奇心)。惊异既是求知的开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度 福建省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四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