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诗文默写与文学常识。( 8分,每小题 1分)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 (2)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_。 (3)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 (4) 寻梦?撑一支长篙, _。 (5)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复为慷慨羽声, _,发尽上指冠。 (7) 新月派的三美分别是 _、 _、_。 (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_(填编写体例)史著作。 答案:略 选择题 请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稗官野史( bi)整饬( ch)针砭( bin) 刚愎自用( b) B百舸争流
2、( g) 汾水( fn)粗犷( gung)椎心痛恨( zhu) C咄咄逼人( du) 绯闻( fi)勾当( gu)流水淙淙( cng) D惊魂甫定( p)讣告( f)坼裂( ch)白雪皑皑( i) 来 答案: C 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晋军函陵(驻军)越国以鄙远(以 为边邑)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使 灭亡)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群臣怪之(以 为怪) 函封之(用匣子)诚能得樊将军首(实在) C杀人如不能举(完)沛公起如厕(到)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吾得兄事之(兄长) D既东封郑(疆界)沛公居山东时(崤山以东)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使使以闻大王
3、(使 听到) 答案: A 请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在崔振英的镜头里,这些自然界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昆虫似乎变了模样,它们展现着各异的神态、千奇百怪的姿态,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B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 C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D他对巴特勒先生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答案: D 请选出字形全 都正确的一项( ) A俾众周知 必竟过渡时期惩前毙后 B飞扬跋扈 邮戳 察言观色因材施教 C略见一斑嗔怪 良晨美景 中西合壁 D脉博 跳动 松弛 寥若辰星 博闻强志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月,阙也 (张晓风)
4、“月,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 “缺 ”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 “求阙斋 ”,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 ”有什么好呢? “阙 ”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 “常态 ”。 在中国的传统里, “天残地缺 ”或 “天聋地哑 ”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5、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 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了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
6、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 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 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 从此 “地陷东南 ”,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 “天倾西北 ”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
7、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 “复制品 ”。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 “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 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
8、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 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 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9、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 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读者 2002年第 24期) 【小题 1】怎样理解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 复制品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小题 2】文章引用了三个神话故事,请概括作者引述它们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6分) 【小题 3】文章以 “月阙 ”为引,以对天地乃至人生的 “残 缺 ”的思考为线索展开行文,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请结合文章简要提炼作者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6分
10、) 答案: 【小题 1】 我们不可能画出绝对精确完美的圆,因为,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2分)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拥有绝对的美满境界 或者只是看起来圆满,又或者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 2分 【小题 1】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2分 ) 天地是有缺陷的,人生也如此,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但只要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它们,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2 分) 人生的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2 分) 【小题 1】 首先,以古籍对月的解释和曾国藩书斋的命名引出本文的写作重心 “ 缺 ”,并表明自己渐渐爱上了这 “阙 ”的境界;( 2分)
11、 承接上文,用三个中华民族的古神话故事来阐明 “阙 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 ”的观点,并为下文关于人生的圆满与残缺的辩证思考作了充分的铺垫;( 2 分) 最后,作者阐明了绝对的圆满只存在于理念之中,人生总是与残缺为伴的,但只要我们都能心怀完美的信念,就总是能够在任 何时候都欣赏到人生的美好的观点。( 2分) 【小题 1】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美满总是相对的,它常和缺憾、不如意相生相伴;( 2分)美好也罢,缺憾也罢,都同样是我们人生真实、宝贵的经历与体验,因而,我们要懂得享受美满,更要懂得欣赏缺憾。( 2分)评价 作者的观点几句辩证思维的智慧,它启示我们不能偏执于人生美好的一面,而应该同时看
12、到人生的 “残缺 ”,并 xu7ehui以超然而大关的情怀同时拥抱这两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思想界伸向传统文化的 “橄榄枝 ”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 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 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 “打倒孔家店 ”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儒教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 1966年展开的 “破四旧 ”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 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 “西学东
13、渐 ”渐成风潮。在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 “传统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 90年代初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思想淡出,学术突显 ”,“国学热 ”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 “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 ”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所称的 “儒教自由主义社会 ”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儒教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 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 21世纪
14、之后,主动向传 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 “儒家宪政主义 ”“ 仁义礼智信的宪政主义 ”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 “复古 ”,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 “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 ”的研究上颇有建树,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 陈明和倡导 “政治儒学 ”的 “新儒家 ”蒋庆的很多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 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重庆市 西南 师大附中 上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