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营口十七中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辽宁省营口十七中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辽宁省营口十七中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辽宁省营口十七中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分)( 2013 娄底)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B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 5kg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90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80cm 答案: A 试题分析: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长度,速度,温度,质量物理知识进行估测,选出最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符合实际; B、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 500g=0.
2、5kg,故 B不符合实际;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0 ,故 C不符合实际;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故 D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 3分)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和灯泡 L分别标有 “20 1.0A”和 “2.5V 0.3A”的字样只闭合开关 S1,调节变阻器滑片到 中点位置时,电流表 A1、 A2示数均为 0.3A;若保持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再闭合开关 S2,电流表 A1示数变为0.4A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A.要
3、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变阻器滑片应向左调节 B.闭合开关 S2前后,变阻器的电功率变化了 0.7W C.电流表 A2示数仍为 0.3A,灯泡 L正常发光 D.电流表 A2示数减小为 0.18A 答案: ABD 试题分析:( 1) S2断开故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故由铭牌信息可知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及电压,则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则由欧姆 定律可求得接入电阻的阻值; ( 2)闭合 S2后,灯泡与 R1并联后再与 R2串联,电流表 A1测干路电流,即可由欧姆定律求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然后可求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即可判断灯泡 L的发光情况, ( 3)根据 P=UI可
4、求变阻器的电功率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流表 A2示数变化 解:( 1)由灯泡 L的 “2.5V 0.3A”字样可知:灯泡 L的额定电流为 0.3A,灯泡的阻值为 RL= = 8.3; 因只闭合开关 S1,调节变阻器滑片到中点位置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 L串联,电流表 A1、 A2示数均为 0.3A; 所以根据灯泡的额定电流值可知灯泡 L正常发光, UL=2.5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 R= R 2= 20=10,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IR=0.3A10=3V, 则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电源电压为 U=UL+U=2.5V+3V=5.5V; ( 2)当开关 S2闭合时,灯
5、泡 L与 R1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的 R串联,电流表A1示数变为 0.4A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IR=0.4A10=4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 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UL=U-U=5.5V-4V=1.5V; 所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则灯泡不能正常发光; 灯泡的电流为 IL= = 0.18A,则电流表 A2示数为 0.18A; 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则需要升高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变阻器连入电阻的阻值需要减小,即滑片应向左调节; 闭合开关 S2前后,变阻器的电功率变化为: P=P-P=UI-UI=4V0.4A-3V0.3A=0.7W 由此分析可知: ABD正确
6、, C错误 故选 ABD 点评:解答本题应注意:( 1)灯泡正常工作即指工作在额定状态;( 2)要熟练掌握 求并联电路电阻的方法;( 3)掌握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应用 ( 3分)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 300N的物体在 10s内匀速提升 2m,所用的拉力为 150N以下关于滑轮组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 A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66.7%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着提升物重的增大而增大 C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为 0.2m/s,拉力的功率为 30W D若再用该滑轮组以相同速度匀速提升 750N的重物,此时其拉力功率为180W 答案: ABD 试题分析:( 1)
7、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为 3,根据 s=n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 W=Fs求出总功,根据 W=Gh求出有用功,利用 = 100%求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同一滑轮组,被提升的物重越大,其机械效率越高; (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上升的速度,知道拉力做的总功和做功时间,根据P= 求出拉力的功率; ( 4)根据 F= ( G+G 动 )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再根据 F= ( G+G 动 )求出匀速提升 750N的重物时拉力的大小,根据 v绳 =nv物 求出绳端移动的速度,根据 P= =Fv求出此时其拉力功率 解: A、由图可知, n=3,绳端移动的距离: s=nh=32m=6m, 总功
8、: W 总 =Fs=150N6m=900J, 有用功: W 有用 =Gh=300N2m=600J,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100%= 100%66.7%,故 A正确; B、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提升物重的增大,有用功增大,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增大,机械效率提高,故 B正确; C、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 v= = =0.2m/s, 拉力的功率: P= = =90W,故 C不正确; D、由 F= ( G+G 动 )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 动 =nF-G=3150N-300N=150N, 匀速提升 750N的重物时拉力的大小: F= ( G+G动 ) = ( 750N+150N)=3
9、00N, 绳端移动的速度: v绳 =nv物 =30.2m/s=0.6m/s, 出此时其拉力功率: P=Fv=300N0.6m/s=180W,故 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本题虽是选择题,实质小综合计算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有用功、总功、功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动滑轮重的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公式及其变形式 ( 3分)( 2013 黑龙江)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的顶端自由下滑经 过 A点到达斜面底端,如果小球经过 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50J,若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到达底端时动能大于 50J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到达底端
10、时的机械能大于经过 A点时的机械能 D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 A点时的机械能 答案: ABD 试题分析:因为是光滑的曲面,所以在斜面上滑下的小球没有能量的损耗,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解: A、当滑到 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是 50J,由于此时小球运动,所以在 A点也具有动能,故此时小球的机械能大于 50J;当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重力势能为零,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小球到达底端时动能大于 50J;故 A正确;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减小,因此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 B正确; CD、在下滑过程中,斜面是光滑的,若不计空气阻力,没
11、有机械能损失,故机械能守恒,任一点的机械能都相等,故 C错误, 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因为是光滑的斜面,所以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总能量是守恒的 ( 2分)( 2013 黑龙 江)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实验说明磁场能产生电流 B乙图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发电机 C丙图是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D丁图中麦克风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认识奥斯特实验,知道奥斯特实验证实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B、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实验,知道在此实验中让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2、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C、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知道在此实验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动感线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解: A、图甲是奥斯特实验,通电后小磁针偏转,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所以 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图乙是电磁感应实验,根据此原理可以制成发电机;所以 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图丙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通电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所以 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图丁是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
13、流,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所以 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和磁中的各种现象,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并且要找出其不同进行区分 ( 2分)关于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由导体制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C超导体没有电阻 ,所以适合做输电线 D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加热食品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1)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 ( 2)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红外线照相、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加热、红外线摇控等;紫外线也有
14、广泛的应用,它和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同的,可以用来验钞、杀菌消毒灯等 ( 3)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也就避免了内能的损耗,适合做输电线路 ( 4)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解: A、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在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不会消耗电能产生热量,减少了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大大节约了能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D、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导体、红外线、超导体和微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
15、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 2分)( 2012 泸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烧杯,分别装入适量的密度不同但质量相等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鸡蛋在甲烧杯中处于悬浮状态,在乙烧杯中处于漂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盐水密度为 甲 ,乙杯中盐水密度为 乙 ,则 甲 乙 B鸡蛋在甲、乙两烧杯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浮 和 ,则 F 浮 C放入鸡蛋后,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 甲 和 F 乙 ,则 F 甲 F 乙 D放入鸡蛋后,甲、乙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和 P 乙 ,则 P 甲 =P 乙 答案: D 试题分析:( 1)
16、同一只鸡蛋无论漂浮或悬浮,其浮力都等于排开盐水的重,也等于自身的重力;在浮力相同时,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说明液体的密度是越小的 ( 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可知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关系 ( 3)粗细均匀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和漂浮(或悬浮)物体的重力之和,根据 p= 判断甲、乙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强关系 解:( 1)因为鸡蛋在甲中悬浮、乙中漂浮,所以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鸡蛋在甲、乙两烧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故 B不正确; 根据 F 浮 =液 gV 排 可知,在浮力相同时,甲杯中的 V 排 大,所以 液 小,故 A不正确; ( 2)因甲、乙两个烧杯完全相同,装入
17、密度不同但质量相等的盐水,且鸡蛋一样, 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 身的重力相等和 G=mg可知,放入鸡蛋后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相等,故 C不正确; ( 3)烧杯粗细均匀,装入密度不同但质量相等的盐水,且鸡蛋一样,所以甲、乙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 因两烧杯底面积 S相同,根据 p= 可知,两只杯子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压力和压强大小的比较等,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解题时要注意压强公式的正确选择 ( 2分)( 2006 广州)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
18、出的冰棍周围冒出 “白气 ”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 “霜 ”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物体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故是熔化;故 A不符合题意 B、晾衣服时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故 B不符合题意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 “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 C符合题意 D、 “霜 ”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小冰粒,是凝华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 的关键是知道物体状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 2分)( 2008 东营)如图的四幅图
19、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解: A、钻木取火时钻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属于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锯木材时,锯子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改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D、烧水改变内能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识记能力,做对题的前提是熟记这些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20、实验题 ( 8分)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 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 0.94g/cm3-0.96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 m1,如图乙所示 m1=;
21、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 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 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 = kg/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 地沟油(选填 “是 ”或 “不是 ”) 小明感觉非常有趣,用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水、烧杯等也能测出样品油的密度 步骤如下: ( 1)将小石块用细线系住,挂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 下端,稳定后,读出示数为 G(即石块的重力) (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保证能浸没石块),然后将挂在测力计下端的石块小心浸没水中,稳定后,(没有碰到底部
22、)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 3)把水倒掉,并小心吸干石块表面的水,然后将适量的样品油 倒入烧杯中(保证能浸没石块),再小心将挂在测力计下端的石块小心浸没样品油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F2样品油的密度是 油 = 答案:左; 63; 0.95103; 是; ( 1) F1;( 3) 油 = 试题分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弄清量筒的分度值,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知道样品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样品油的密度;根据题意判断是否为地沟油; ( 1)将小石块挂
23、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小石块的重力; ( 2)根据 F浮 =G-F求出浮力的大小,求出小石块的体积; ( 3)将小石块完全浸没在食用油中,可根据浮力求出食用油密度的大小 解: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如图乙所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 m1=50g+10g+3g=63g, 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 m=m1-m2=63g-25g=38g, 如图丙所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 V=40ml=40cm3, 样品油的密 度: = = =0.95g/cm3=0.95103kg/m3; 样品油的密度在 0.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辽宁省 营口 十七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