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6月联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6月联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6月联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 6月联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的物理学家是 A牛顿 B焦耳 C奥斯特 D法拉第 答案: C 试题分析:牛顿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发现了焦耳定律、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 C正确。 考点:物理学史 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我们引入了 “光线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分辨电流的大小 B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 C通过水流来学习电流 D通过扩散现象感知分子的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我们引入了 “光线 ”,这是物理研究中
2、的模型法,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分辨电流的大小,这是转换法。通过水流来学习电流,这是类比法。通过扩散现象感知分子的运动,这是转换法。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这是模型法。选项 B正确。 考点:长度测量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了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使中国跻身该技术领域国际先进行列假如所有导体都成了常温下的超导体,那么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炽灯仍然能发光 B电动机仍能转动 C电饭锅仍然能煮 饭 D电熨斗仍然能熨烫衣服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科研人员研发了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使中国跻身该技术领域国际先进行列假如所有导体都成了常温下的超导体,超导体的电阻为零,那么当用电器通电时,
3、不产生热量,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都不可以工作了。选项 B正确。 考点:超导体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 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 A1与电流表 A2的示数之和变小 B电压表 V与电流表 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C电流表 A1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 A2的示数不变,电压表 V的示数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如图是一个并联电路,电流表 A1测滑动变阻器的电流,电流表 A2测的是干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选项 A正确。 考点:电路分析
4、某工厂通过一智能电路实现对甲、乙两机器工作状态的及时监控机器都正常工作相当于开关断开,对应指示灯不亮,电铃不响;若任一机器出现故障相当于相应开关闭合,对应指示灯亮,电铃响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某工厂 通过一智能电路实现对甲、乙两机器工作状态的及时监控机器都正常工作相当于开关断开,对应指示灯不亮,电铃不响;若任一机器出现故障相当于相应开关闭合,对应指示灯亮,电铃响,第一两灯不影响,第二电铃在开关闭合时响,电铃在干路上。选项 C正确。 考点:电路 如图,小球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球上下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的重力
5、对小球做功 C小球对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对小球也施加拉力 D小球上下运动过程中,动能与势能不断相互转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小球上下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时刻改变, B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有距离,小球所受的重力对小球做功, C小球对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对小球也施加拉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小球上下运动过程中,动能与势能不断相互转化。选项 A正确。 考点:力、运动状态、能量 如图所示,物体 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 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 0.2m已知G=18N, F=10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绳子自由端上升 0.4m B拉力 F做功 4J C动滑轮重为 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
6、率为 90% 答案: C 试 题分析: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物体上升 0.2m,自由端移动0.4m,拉力做的功是: W=FS=10N0.4m=4J,由于有摩擦力,动滑轮重不确定,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W有 /W 总 =Gh/Fs=90%。选项 C正确。 考点:动滑轮 下列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理现象,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讲台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因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推课桌时会运动,而不用力推就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沿曲线飞行,是因为受到重力和踢力的共同作用 D竖直上抛的足球飞行到最高处时,如果所有力突然消失,足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
7、动状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放在水平讲台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因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B推课桌时会运动,而不用力推就会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沿曲线飞行,只受重力作用 D竖直上抛的足球飞行到最高处时,速度为零,如果所用力突然消失,足球将保持静止状态,选项 A正确。 考点:生活中的物理 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 器件 B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 “墙壁 ”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纳米
8、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是利用物质纳米的特点、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热值高的燃料相同质量放出的热量多、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 “墙壁 ” 是利用密度的特性,体积相同时质量小的特点、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是利用酒精熔点较低。选项 C正确。 考点:密度 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造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色
9、散(或折射)形成的,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选项 C正确。 考点:光现象 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天气很冷时 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现成的,不是凝固产生的,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
10、生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选项 A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 “声纹门锁 ”,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 “声纹门锁 ”,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不是音调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
11、鼓皮振动产生的,不是空气。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 D正确。 考点:声现象 实验题 ( 6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 1)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再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 AC 之间的距离是 cm由照片可知,纸锥下落到 B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纸锥下落到C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已知照相机每隔 0.2s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 B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m/s ( 2)实验中,小明还发现不同纸锥由静止释放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
12、的时间不同通过观察分析,他猜想这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利用同一规格的纸张按相同的方法制作纸锥:先裁剪出一个圆, 再剪下一个缺口,最后用胶水将缺口两边粘合住,制作了 a、 b、 c三个不同的纸锥,如图乙所示其中锥边 r1r2=r3,锥角 1=23 为了研究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 (选填 “a”、 “b”、 “c”)来进行 对比实验 在研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 a、 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秒表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
13、实验方案并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评估意见: 改进方法: 答案:( 1) 4.00、等于、 1.5m/s( 2) a、 b、 应选用 bc两个纸锥、没有控制质量相等,把剪下的纸粘贴在纸锥内。 试题分析:( 1)刻度尺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读数读到毫米。物体在 B位置是做匀速运动的,空气阻力是等于 物体的重力。纸锥从 B的上一个位置运动到 C运动距离是 2.00cm,运动时间是 0.4S,运动速度:v=s/t=0.02m/0.4s30=1.5m/s。 ( 2) 为了研究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应控制纸锥锥边长相等,所以选
14、择 a和 b。 研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应控制纸锥锥边长度相等,并控制质量相等,应把剪下的纸粘贴在纸锥内。 考点:实验探究 ( 3分)在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 1) 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_(填 “考虑 ”、 “不考虑 ”)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 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_ (填 “挤压 ”、 “翻转 ”或 “旋转 ”)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 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
15、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 1)不考虑、 ( 2)旋转 ( 3)测力计未校零或两个滑轮 的摩擦不同 读数误差 试题分析:( 1)使用小卡片就是因为小卡片的质量小,重力小可以忽略不计。 ( 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该旋转小卡片,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 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误差的原因是测力计未校零或两个滑轮的摩擦不同 读数误差。 考点:二力平衡实验 ( 4分)小凡同学在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的实验中,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次数 物重 G/N 测力计的示数 F/N
16、 1 1.00 0.65 2 1.50 0.90 3 2.00 1.15 ( 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_ (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其理由是 _。 (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 F大于物重 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_.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_。 答案:( 1)变小 、测力计有重力 ( 2)动滑轮本身有重力、将动滑轮的重力计算在提升的物体的重力里 试题分析:( 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
17、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由于测力计有重力,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 F大于物重 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动滑轮本身有重力。将动滑轮的重力计算在提升的物体的重力里。 考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 7 分)小明和小华同学为了探究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两个烧瓶 A、 B中盛有质量、初温相等的煤油,RA与 RB是阻值不同的电热丝。 ( 1) RA与 RB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通电时间、 相等。 ( 2)小明同学为比较 R
18、A与 RB阻值的大小,用电压表分别测出 RA与 RB两端电压大小,发现 UA”、 “”或 “=”)。 ( 3)在相同时间内,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多少;为了升温较快,实验液体选用 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水的比热容比煤油 。 ( 4)小华想改装实验装置用来 “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大小 ”,则他们应将烧瓶 A中煤油换成与其 (选填 “质量 ”或 “体积 ”)相等的水,并将电热丝 RA换成 的电热丝。测量时,水和煤油的初温均为 t0,通电一段时间后,水和煤油的末温分别为 t 水 、 t 煤油 ,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 c 煤油 =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c 水 ) 答案:(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泰兴市 实验 初级中学 九年级 联考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