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2年伦敦奥运会所呈现出的鲜明 “人种特色 ”引人关注:黄种人、白人和黑人在不同项目上发挥着优势。产生三大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体貌特征不同 B进化阶段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三大人种。产生三大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种族 点评:关于种族的形成,学生还要知道,主要是由于人类分散在世界各地,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自形成了比较稳定、相互隔绝的地域群体,逐步有了肤色、发色和面目特
2、征等差别,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种族。 有一则笑话:农夫伊万捉了一条鱼,兴高采烈地回家对老婆说: “我们有炸鱼吃啦! ”农妇回答: “没有油啦。 ”“那就煮。 ”“没有锅呀! ”“那就烤。 ”“没有柴呀! ”农夫生气地跑回河边,用力地把鱼扔回水里,说: “哼,什么都没有,让我怎么吃! ”回到水中的鱼儿高兴地挥动着右前鳍,喊道: “斯大林万岁! ”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苏联工业欠发达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不健全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述笑话讽刺的是苏联轻工业的落后。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的长期停滞不前,这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之一,故选 B
3、。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 点评:关于斯大林模式,学生还要知道,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个人专权,个人崇拜,家长制作风盛行,民主法制匮乏;经济方面的弊端还有: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从而 使经济失去了活力。积极影响: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阻碍了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 1937年比 1913年分别增长 1%、 10.4%、19.4%、 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 750%,到 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
4、国,究其原因主要是 A苏联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新经济政策地实施 D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到 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主要是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斯大林模式,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另外斯大林模式还为赢得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弊端:政治方面的表现是:个人专权,个人崇拜,家长制作风盛行,民主法制匮乏;经济方面表现为: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
5、干预经济,从而使经济失去了活力;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的长期 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 孙晨同学是历史迷,尤其对历史地图颇有研究。他惊奇地发现在 19世纪初和 20世纪初欧洲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分析,他得出变化的正确原因是 A拿破仑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B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战争和巴黎和会 D一战和二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世纪初欧洲版图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拿破仑战争侵犯了欧洲大量领土,扩大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版图; 20世纪初欧洲版图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巴黎和会,会上决定德国归还在一战中侵占的欧洲领土,故选 C。 考 点:本题考查的
6、是拿破仑战争和巴黎和会 点评:关于拿破仑战争,学生还要知道,前期战争是正义的,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另外学生还要认识到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用暴力加快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关于巴黎和会,学生还要知道,召开的时间是 1919年,地点在法国巴黎,操纵国是英法美;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处置战败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形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 列宁评价某次会议时说该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据此判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次会议?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 B
7、 试题分析:华盛顿会议协调了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但也为二战埋下了隐患,故选 B。巴黎和会是由英法美操纵的国际会议,重心议题是处置战败德国,形成了凡尔赛体系;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雅尔塔会议是在二战期间召开的,目的是协调盟国作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会议 点评:关于华盛顿会议,学生要重点掌握会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实际是打击日本独霸中国;要求中国对外 “机会均等 ”、 “门户开放 ”,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创造了条约。毛泽东评价九国公约的签订 “使中国又回到了过去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高国务会
8、议上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的做到了。 ”这表明沙皇进行改革的目的是 A维护工人阶级权威 B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保护资本家利益 D维护普通民众利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上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话反映了沙皇进行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揭示了这场改革的实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俄国 1861年改革 点评:关于俄国 1861年改革,学生还要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农奴制,农民有了人身自由,地主不可以再随意买卖农奴;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农民可以通过 “赎买政策 ”购买一块土地,但只是土地使用权。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使俄国
9、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说服农民耕掉 1000万英亩的棉花,以换取津贴。另外,农业 调整管理局还购买 22万头猪和 600多万头小猪,立即加以宰杀。 ”该材料反映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造成的后果 B斯大林模式导致的不平衡 C经济大危机下美国采取的措施 D二战造成的经济困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下美国采取的措施,压缩农产品产量,目的是稳定农产品价格,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点评:关于罗斯福新政,学生还要知道,实施的时间是 1933年,实施者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其内容还包括: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对
10、工业进行调整;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进行社会救济。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资产阶级政权。 “签字国政府 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 和正义非常重要 ” 该材料中的 “敌国 ”是指 A协约国集团 B同盟国集团 C轴心国集团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出自联合国家宣言,它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所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敌国 ”是轴心国集团,故选 C。协约国集团、同盟国集团是一战的双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轴心国集团 点评:关于轴心国集团,学生还要知道,其成员国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他们打着反共的幌子,形成柏林
11、罗马 东京邪恶轴心,加快了二战的爆发。 最近南海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菲律宾为了非法窃取中国领土,公然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这是对日本错误行径的纵容!下列哪一事件或政策可以告诫菲律宾? A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B绥靖政策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占领德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战期间,英法两国对德意法西斯进行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所以绥靖政策可以告诫菲律宾,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绥靖政策 点评:关于绥靖政策,学生还要知道, 1938年 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德意法西斯的侵略
12、欲望。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但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 右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它共同反映了世界人民怎样的情怀? A保护环境 B呼唤和平 C农业最重要 D战争不可避免 答案: B 试题分析:右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它共同反映了世界人民呼唤和平的情怀,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联合国 点评:关于联合国,学生还要知道, 1945年中、美、英、苏等 5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家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10月 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一天被定为 “联合国日 ”。联合国的主要
13、宗旨是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丘吉尔是顽固的反社会主义分子,然而在 1941年 6月却发表广播演说: “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 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 ”他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是 A丘吉尔想讨好苏联 B丘吉尔已经转变了反社会主义的立场 C法西斯已经成为英苏的共同敌人 D英苏之间一切矛盾均已消失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41年 6月 22日,按照预定的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全面进攻,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丘吉尔的话说明了法西斯已经成为英苏的共同敌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点评:关
14、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学生还要知道, 1942年 1月 1日,中美英苏等 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某校九年级某班同学在研究 “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 ”这个课题,他们收集的资料中不属此范畴的是 A美国在 1974 1975年经济危机中打击严重 B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 C 20世纪晚期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欲望膨胀 D苏联于 1991年走向解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在 1974 1975年经济危机中打击严重;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 20世纪晚期以来
15、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欲望膨胀。 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不是走向解体,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 点评:关于欧盟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欧盟成立的时间是 1993年;欧盟的单一货币是欧元;欧盟的目标是 政治经济一体化。关于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 20世纪 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另外学生还要知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1919年,俄国工人的吃用由国家统一配给 B
16、 1918年,俄国工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C 1920年,俄国农民必须把余粮都交给国家 D 1922年,一农民将余粮拿到市场去销售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赢得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工人的吃用由国家统一配给,俄国农民必须把余粮都交给国家,不会出现俄国工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现象。 1921年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余粮归农民自由支配,农民可以将余粮拿到市场去销售。所以综上所述, B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点评: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生还要知道,实行工业
17、全盘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该政策保证了战争的需要,赢得了国内战 争的胜利,但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关于新经济政策,学生还要知道,内容还包括: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该文件的发表标志着 A共产主义社会到来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人类进入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时代到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出自共产党宣言,共产党
18、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点评:关于共产党宣言,学生还要知道,其起草者是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时间是 1848年;它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新华社 7月 24日报道:伊拉克全国发生的多起袭击事件,伊拉克现在正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伤痛!而此地的古代人民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明,下列选项与此有关的是 A金字塔 B荷马史诗 C种姓制度 D楔形文字 答案: D 试题分析:伊拉克地处西亚的两河流域,古代历史上该地区的苏美尔人
19、曾经创造了楔形文字,故选 D。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学家荷马的著作,种姓制度是古印度人创造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两河流域文明 点评:关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学生还要重点掌握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汉谟拉比 法典,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小明曾经梦到下列情景:这里工商业发达;学校里一大群男孩在学习各种技能;一个圆形广场上一群成年男人在讨论是否对外战争。醒后他不知究竟是到哪里梦游了一圈,你能告诉他吗? A古印度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罗马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希腊工商业发达,
20、雅典人重视教育,男孩会在学校学习各种技能;古代雅典的成年男人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担任国家公职、参与政治事务,享有高度的民主政治,故选 B。 考点:本 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的史实 点评:关于古代雅典的史实,学生要重点掌握的是伯里克利改革。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但这种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公民,众多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2012年 12月埃及举行全民公投,通过了新宪法,埃及政权由世俗化向伊斯兰化演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历史上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 B 试题分析
21、:在历史上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故选 B。佛教是古印度人创立的宗教;道教属于中国本土宗教;基督教是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 点评:关于伊斯兰教,学生还要知道,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时间是公元 7世纪,创立的地点是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伊斯兰教让人们信仰真主 “安拉 ”,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穆罕默德曾利用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民族。 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主毕恭毕敬,而对另一个更大的封建主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 因为当时西欧实行的什么制度导致的? A查理马特改革 B人人平等 C封建等级制度 D封建专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盐城市 滨海县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调研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