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汕头友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东汕头友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汕头友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东汕头友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个物体质量为 5.0107mg,则该物体可能是 ( ) A一头牛 B一个人 C一只猫 D一只蚂蚁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 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 g)、毫克( mg)和吨( 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2107mg=4.2104g=4.2101kg=42kg, 42kg可能是一个人的质量 考点:本题考查质量的估测、质量的单位换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物体质量的估测。 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此物体( ) A一定受力,但不一定
2、受平衡力 B一定受力,且一定受不平衡力 C一定不受力 D可能受力,也可能不受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虽然运动的速度在大小上是没有发生改变,但是运动的方向却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力并且受到的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平衡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历史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快爬到了终点。于是兔子赶紧跑 ,结果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这个赛
3、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兔子在睡觉时绝对是静止的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的平均速度和乌龟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D兔子的平均速度比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公式 ,乌龟和兔子是同时同地出发,然后同时到达终点,所以经过的路程相等,时间也相同,所以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是等大的,C正确, D错误;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故 A错误;当选择地面上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乌龟也是运动的,所以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利用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
4、含义。 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 A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D物体之间不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两种:(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比如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他的运动状态不变,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力
5、与运 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二力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大小也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
6、对平衡力 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二力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本题考查平衡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二力平衡的条件。 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 0.2m3,里面装有密度为 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 0.1 k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 A 1 kg/m3 B 2 kg/m3 C 2.2 kg/m3 D 2.5 kg/m3 答案: B 试题分析:只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公式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由
7、题意知, V=10dm3=10-2m3; 1=2.5kg/m3; 根据 得: m1=1V=2.5kg/m310-2m3=2.510-2kg=25g; 用去一部分后: m2=m1-5g=25g-5g=20g; 所以氧气现在的密度是: 考点:本题考查密度及其特性、密度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密度公式以及变形公式,并会熟练应用。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 =m/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的物质 ,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C
8、试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表示物质单位体积时的质量;密度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A密度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错误; B密度是物体质的属性。物质不同,密度也不同,错误; C密度是物体质的属性,不同种类的物质 ,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但当物质状态不同时,密度不同,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密度及其特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密度的含义, 实验题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 -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
9、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这个实验如下图,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每空2分,共 10分) (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 能发现水平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 就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因为是用 的方法得出,所以它
10、(填 “是 ”或 “不是 ”)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答案: (1)速度, (2)摩擦力,匀速直线运动,推理,不是 试题分析:由于高度相同,所以小车下滑到底部的速度相同;所以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速度;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就越小推理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沿直线匀速运动下去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个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这一定律的前提条件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所以它不能由实验得出来,而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来的 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 点评:
1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实验探究过程涉及了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推理法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静止时如下图甲所示为了使横梁平衡,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横梁平衡时天平右盘所放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下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 4分) 答案:将平衡螺母向左移, 71.4 g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所以平衡螺母应该像左端移动;物体的数值等于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为 71.4g。 考点: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 点评:掌握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如何放置、如何调节、如何计算物体质量 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
12、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下图所示,它的错误有 ( 1) _;(2)_.( 4分) 答案:( 1)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在测物体质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 试题分析:放水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用镊子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 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整理:测量结
13、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所以图中错误的地方是( 1)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在测物体质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 考点: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 点评: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特别是有关天平的读数。 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 ,测得四次的数据分别是 16.75cm、 16.73cm、 16.76cm、16.74cm,那么本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 2分) 答案: .75cm 试题分析: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求平均值时,如果出现除不尽的问题,小数点后保留的小数位数应当和测量
14、数据中的小数点位数相同求出四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最接近此物长此物长考点:本题考查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点评: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法来减小误差注意:如果出现除不尽的问题,小数点后保留的小数位数应当和测量数据中的小数点位数相同 如图所示,用 A、 B 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 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A、 B两把刻度尺 精确度更高。答案: A , 0.1cm , 2.20cm, A 试题分析: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 “五会 ”: ( 1)会认: 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
15、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使用刻度尺时,刻度尺应该贴近被测物体,所以 A正确;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数值为 2.20cm,由于 A 刻度尺的分度值比较小,所以它比较精确。 考点: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 点评:熟
16、记刻度尺的使用,灵活掌握与实际中的联系是解好此类 题的关键 填空题 小明从南京坐汽车到上海,途中驾驶员告诉他,现在汽车离上海还有160km,这里他看到驾驶员方向盘后速度计的指针如右图所示,此时车的速度是 km/h。如果汽车一直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小明在 _h后能到达目的地。 答案:, 2 试题分析:由速度计读出汽车行驶速度:是 80 km/h;知道离上海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时间 t;根据 ,得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以及变形公式,并会熟练应用。 某人沿水平方向用 20N 的力推着一辆车匀 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是 _N,方向是 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汕头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第一阶段 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