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廊坊大城臧屯三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北廊坊大城臧屯三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北廊坊大城臧屯三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北廊坊大城臧屯三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地测量。下列仪器中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 A停表 B体温计 C石英钟 D刻度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同的物理量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停表是测时间的工具,体温计是测人体温度的工具,石英钟是测时间的工具,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考点:测量工具的选择 寒冷的冬天到来后,总会看到教室的玻璃窗上出现一层 “水雾 ”,下列关于“水雾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雾 ”出现在教室的内表面 B “水雾 ”出现
2、在教室的外表面 C “水雾 ”是水滴液化形成的 D “水雾 ”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雾是液态,它的形成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需要放热,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寒冷的冬天,窗玻璃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冷到玻璃液化形成水珠附着在窗玻璃内侧。 考点:液化的形成 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 “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 “小火 ”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改用 “小火 ”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 “大火 ”还是 “小火 ”,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 “大火 ”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 “小火 ” 答
3、案: C 试题分析:沸腾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无论用大火和小火加热,水的温度都始终保持在沸点,温度不会升高。所以在水沸腾后只要使用小火,水能继续吸热就能保持沸腾,利用小火可以节约能源。 考点:沸腾的特点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 A夏天,冰棍冒出的 “白气 ” 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了 D冬天,湖面封冰 答案: B 试题分析: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中间没有液态出现。冰棍冒出的“白气 ”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潮湿的泥土变干是泥土中的水汽化;冬天,湖面结冰是水的凝固。 考点:物态变化的判断 2013年 5月 12日,德令哈市部分地
4、区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霜冻灾害,此次灾害共涉及三个镇, 17个村,受灾总面积达 716.1公顷。霜形成的原因是 ( ) A由水蒸气液化形成 B由水滴凝固形成 C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由水滴升华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霜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中间没有出现液态。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态水;水滴凝固形成是冰,成块状固态,而霜是粉末状的冰晶;水滴是液态,无法升华。 考点:物态变化的判断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灯笼鱼 B萤火虫 C月亮 D太阳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本题中的灯笼鱼、萤火虫、太阳等都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月亮
5、反射了太阳的光,它自身不能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考点:光源的判断 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在水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只要介质均匀,光都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水中、空气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一束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若入射角为 50,则反射角为 ( ) A 0 B 40 C 45 D 50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在物体发生
6、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 50,反射角也等于 5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 ( ) A直线传播 B镜面反射 C折射 D漫反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光在光滑物体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的特点是从某一方向射向镜面的光只有在某个角度看上去亮,其它方向较暗;漫反射时,物体表面粗糙,反射光是向各个方向的,从各个方向看去亮度差不多。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粉笔字发生的是漫反射。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如图所示,描述晶体 凝固过程的曲
7、线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固体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前后,温度与时间图像是上升的,选项 A、 B是熔化图像。 C、 D选项中温度是有下降的过程,是凝固图像,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在凝固时温度不变,所以 C正确, D是非晶体凝固。 考点:凝固图像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事例中运用了熔化及其特点的是 ( ) A冬天,茗茗往冻僵的手上 “哈气 ”来取暖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运输海鲜品时常利用冰来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D在北方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被冻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化液态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晶体熔
8、化的特点为吸热温度不变。 A选项中的 “哈气 ”取暖是利用了水蒸气液化放热; B中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C中利用了冰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防止食品腐烂; D中利用了水凝固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至于太低。 考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事例中合理的是 ( ) A南极最低气温为 0 B人体的正常体 温为 37 左右(口腔温度) C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为 80 D使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为 40 答案: B 试题分析:南极最低气温远低于 0 ,大约为 -80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7 。淋浴用热水的温度
9、约为 40 。使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 25 。 考点:常见的一些温度 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一段时间后,甲车内一个人看见车外树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人通过车窗看到甲车没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 A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静止不动 B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向西运动 C乙列车向东运动,甲列车不动 D甲、乙两列车同时同速向东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一般在判断物体运动与否时选的参照物是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甲看到车外树木向西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的,树向西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车向是东运动。乙看到甲车没有动,则乙随
10、甲车一起向东运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t 可知,物体的 (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 A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任何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任何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公式 只是速度的计算式。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茗茗家距学校 1200m远,某天她上学时,以 1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她改以 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她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 A 1.2m/s B 1
11、.25m/s C 2m/s D 2.5m/s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的计算是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本题中的总路程是 1200m,总时间是两个时间之和。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是 ,总时间为 1000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考点:平均速度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须用薄薄的一层 ( ) A液体物质 B气体物质 C真空带 D固体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声音,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要阻挡超声波做的子弹,中间可以利
12、用真空带来阻挡。 考点:真空不传声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 D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发声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到,如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或次声波等,也有可能声音的响度太小等因素。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特性 2013年第七届路易斯 施波尔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将于 2013年 10月 28日至 11月 8日在德国魏
13、玛盛大举行。选手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的特性有:响度、音调和音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当用不同的力使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声音的频率与声源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的长短、松紧、粗细等不同时,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色由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考点:声音的特性 声波既传递 “信息 ”也传递 “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 “能量 ”的是 ( ) A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用超声波检查锅
14、炉内有没有裂纹 C利用 B超做体检 D利用次声波判断地 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的利用主要是用于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等。其中超声波的特点有定向性、能量易集中、穿透力强等特点,超声波碎石利用了声波的能量,超声波检查锅炉内有没有裂纹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力强, B超是利用超声波穿透力强能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考点:声音的利用 噪声是一种环镜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北 廊坊 大城 臧屯三中八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