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高港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高港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高港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泰州高港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 A里特 B牛顿 C爱因斯坦 D钱学森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科学常识的了解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这些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的贡献。里特在教材中提及是共发现了紫外线;牛顿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爱因斯坦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钱学森是中国的数学物理学家。 考点:科学常识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抚、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隔音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它为什么
2、能隔音? ” B “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 C “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 D “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泡沫混凝土的优点很多,但本题中是围绕其隔音的性能,所以可探究的问题应围绕声学内容的, C 选项与声无关。 A 选项中没有具体的探究对象,无法具体探究, B选项中的减震是在控制噪声源,不属于隔音的范畴。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进行探究实验的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在分析时,重点要看是否围绕了实验的目标要求,同时关注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考点: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3、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答案: D 试题分析:平面成像中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大熊猫对着镜子,则成的像也是面对镜子的。像和物是左右相反的,大熊猫 “右手 ”拿抱着竹子,则应是 “左手 ”抱竹子, B、 C图中左右相同。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征 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人挡住了光的传播路径,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暗区。本题可以通过作图加以说明。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
4、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 “B超 ”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眼看不见的光主要有两种:红外线与紫外线。红外线主要特点是具有热效应,任何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如红外线夜视仪等。红外线还可以用于传递信息,如电子产品中的红外接口、电视遥控器等。紫外线主要特点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等。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医用 “B超 ”机是利用超声波,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 考点:人眼看不见的光在实际中的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短跑比赛时,计时员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B声强级为 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
5、听到它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声音在空气中向远处传播时,声波的响度不断减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的,计时员距发令枪较远,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正确的计时应该是看到火光计时,所以发令枪的后面都要放一块黑色的板,就是为了让计时员看清火光的。 B选项中的 0dB是指人耳刚好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光年是长度单位,是光一年内通过的路程。声音的响度不仅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 考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水善于将
6、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D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实验是纸盒烧水,由于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纸盒里的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纸盒的温度与水的沸点接近。并且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被烧着。实际中利用铝制的水壶烧水的原理与此类似,铝的熔点比火的温度低,但烧开水时水壶不会被烧坏,若水壶内不放水干烧,水壶很容易就被烧坏了。 考点:水沸腾的特 点:吸热温度不变 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7、C绿光 D紫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眼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源的光。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绿色植物显示绿色是反射了光源中的绿光,吸收了其它色光,所以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光是绿光。另外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相同颜色的光,吸收其它色光。 考点:物体的颜色 在冬天,常会看到机动车(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喷出一团团 “白气 ”。由 “白气 ”可以推测,在机动车排出的气体中含有( ) A小水珠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白气 ”是液态的小水珠,都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解释液化现象时,要分清水蒸气的来源,本题中汽车排气管内喷出的 “
8、白气 ”是由排气管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本题很容易选 A,因为 “白气 ”确实是小水珠,但题目问的是排出的 “气体 ”,小水珠是液体,审题要认真。另外水蒸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考点:生活 中的物态变化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海洋里,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 ,这些不同的声音有其不同的特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是测定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噪声监测仪监测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显示的数字的单位是分贝( dB)。当声音的响度增大时,噪声监测仪的数值会变大。生活中遇到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就是声音的响度太大,对人体
9、造成伤害。 考点:区分声音的不同特性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将( ) A一直向右运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晃动 D静止不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喇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向外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是一种疏密相间的空气,疏部和密部使烛焰的晃动方向不同,所以会引起蜡烛的左右晃动。 考点:声音和能量的关系 下列温度最接近 23 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常见温度要有所了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7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应在 -15 左
10、右;冰是晶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 23 。另外还有些温度也需要了解的,如洗澡水的温度约37 42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 4 ,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20 等。 考点:了解常见的温度 双选题 学完蒸发知识后,小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多少有关,于是课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酒精,同时装入两只相同的小烧杯,一杯酒精多,一杯酒精少,如图中的 A和 B。结果发现 B杯中的酒精 先蒸发完。根据小华的发现,能否得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多少有关,液体越少,蒸发越快 ”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 。 答案:不可靠 实验次数偏少
11、 应比较相同时间内酒精的蒸发量,而不是剩余量。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本题中这三个因素完全相同,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比较蒸发快慢是指一定时间内蒸发掉液体的多少,本题中开始时的酒精的量并不相同,所以利用比较剩余的量来比较蒸发快慢是不可以的,可以在烧杯上做记号,比较一定时间后酒精液面下降的多少。另外要通 过一个实验来得出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考点:物理方法 实验题 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 a所示。 ( 1)请在图 a中画图解释蜡烛 AB在屏上所成 AB像的原因。 ( 2)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
12、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 ”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 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 3) 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 c中作出像的高度 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 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 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 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 如图 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 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_(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
13、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 e所示),这是 (选填 “太阳 ”、 “树叶的缝隙 ”或 “树叶 ”)的 (选填 “像 ”或 “影子 ”),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 答案:( 1)见图 a ( 2) B ( 3)见图 c h=1/2S(或 S=2h) 变小 ( 4)太阳 像 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根据作图可知,小孔成像中像与物是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的。固定孔的位置,把物体向上移,像将向下移。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若物到孔的距离变大,像将变小;若光屏到孔的距离变大,像
14、将变大。树荫下的光斑一般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这是由于树叶的缝隙较小,相当于小孔 ,太阳在地面上成像。 考点:小孔成像 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 了一个难题
15、,现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 (选填 “A”、 “B”或 “C”)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 10 ),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测量数据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 (纯冰对应曲线 、淡盐冰对应曲线 、浓盐冰对应曲线 )。 分析数据 根据曲线图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 _ 。 得出结论 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 (提高 /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 (高 /低)的温度下熔化。 拓展思维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试管中冰水混
16、合物中的冰会 _。 (变多 /变少 /不变 ) 答案: C 受热均匀 延长熔化时间(或测量更准确) -7 降低 低 变多 试题分析:在熔化实验中,要研究熔化的温度、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过程要缓慢才能便于记录,环境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所以熔化时没有必要再用水浴加热。冰和盐冰都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都不变,根据熔化图像可以读出对应的熔点。根据实验可知盐冰中的含盐量越高,其熔点越低。盐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等于其熔点,低于 0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 0 ,盐冰水混合物会从冰水混合物中吸热熔化温度不变,冰水混合物在对外放热,温度等于其凝固点会凝固,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考点:晶体熔化实验 如图甲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泰州 中学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