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南京市孔镇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南京市孔镇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南京市孔镇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南京市孔镇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 “国球 ”,其直径约为 40mm,质量约为( ) A 5g B 50g C 500g D 5000g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只有几克,符合题意; B、 50g大约是一个小鸡蛋的质量,质量太大,不符合题意; C、 500g为 1斤,质量太大,不符合题意; D、 5000g=10斤,质量太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质量的估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同时又考查了对一般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对密度定义式 的下列几种理解中,
2、正确的是 (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 A、 B、C都是错误的而选项 D符合对这一特性的描述 故选 D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点评: 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
3、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列哪个图形最相似 ( )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就像太阳系中的太阳;而绕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就像太阳系当中绕太阳运动的行星 故选 D 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结 合本题的太阳系图形来记忆比较形象 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 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 m 总 )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并画出相应图像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体积的关系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直线从原点开始,加上容器质量不可能为零,所以
4、A不正确; B、从 y 轴上方开始,随液体的增加再加上容器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故 B 正确; C、直线从 x轴上开始不合题意,没有质量不可能有体积,所以 C不正确; D、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不断下降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 D不正确; 故选 B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评:本题抓住直线的起点和直线的变化趋势,这是问题的关键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瑞雪飘飘 答案: B 试题分析:柳枝摇曳、落叶飞舞、瑞雪飘飘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像花开时花香满园就是分子运动故 A、
5、C、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实质,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的掌握 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电线的内芯用铜来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电阻小,在导线上损失的能量小,正确;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来做,因为玻璃的通光性好,而且也比较也比较美观,考虑安全一般是有机钢化玻璃,正确;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
6、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对电水壶来说,利用胶木的绝缘性质防止人体触电;二是利用胶木热传导系数低,避免烫伤,错误 D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正确 故选 C 考点:物质的物理特征;物质的基本属性 点评:不同物质的性质基本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用途上的不同,生活中要多观察,注重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 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测酸奶的密度时,先测出天平和酸奶的总
7、质量;将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计算出倒出酸奶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所以 A步骤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 故选 A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首先要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采取的是取样品的办法,测出倒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密度 如下图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 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符合天平的使用规则故 A正确 B、
8、调节横梁平衡时,必须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故 B错误 C、要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直接加减故 C错误 D、所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天平的使用 点评:深刻理解天平的使用规则是解此题的关键 几种燃料的密度见下表三辆完全相同的油罐车,分别盛满这三种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柴油 煤油 汽油 密度 /kg m-3 0.85103 0.80103 0.71103 油罐车编号 甲 乙 丙 A三车质量相同 B甲车质量最大 C乙车质量最大 D丙车质量最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知三车燃料密度大小关系: ,故根据G=mg=Vg可得三车燃料质量大小关系:
9、 ,又因三车是完全相同的,故可知甲车质量最大 故选 A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已知是三辆完全相同的油罐车,即三空车重量完全相同,故只需判断三车燃料重量关系因本题为选择题,故也可根据三车燃料密度关系直接得出答案:,而不必逐一书写判断过程 有甲、乙两金属块,他们的密度之比为 2:1,他们的质量之比为 4:5,则他们的体积之比为( ) A 5:2 B 2:5 C 8:5 D 5:8 答案: B 试题分析: m1: m2=4: 5, 1: 2=2: 1, 根据 可得: 故选 B。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学
10、习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提出如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均分成两块后,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一桶油用去一半后,体积减半,密度减半 C一块铁加热后,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它们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相等,所以 A、 B选项错误; C 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会热胀冷缩,也就是说体积会有所改变,故密度会变;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减小;温度降低时,密度会增大;故 C 错误; D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质量增加,而体积没变
11、,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其密度增加,所以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密度的本质,明确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在你答卷的过程中,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答试卷的过程中,由于墨水在减小,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点知:其质量减小了,但是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会改变,虽然质量减小,但是体积也减小,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故 ABD错误 故选 C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点评: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
12、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实验题 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_mL. 答案:乙、 60 试题分析:量筒读数时要平视液面来读数,此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考点:量筒的使用 点评:量筒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要平视液面平底处来读 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 1) 、 ( 2)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答案:物体和砝码放反了、用手拿砝码、 52.4 试题分析:( 1)如图,
13、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砝码 放在左盘用手直接拿砝码,会腐蚀砝码,影响砝码的准确度 ( 2)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 1g,每一个小格代表 0.2g,游码对应的刻度是 2.4g 物体的质量 =砝码的质量 +游码对应的刻度 =50g+2.4g=52.4g 考点:天平的使用 点评: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如何放置物体和砝码,如何调节天平,如何计算物体的质量还要掌握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 V/cm3 质量 m/g 体积 V/cm3 质量 m/g 10 9 10 5
14、20 18 20 10 30 27 30 15 40 36 40 20 ( 1)在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 (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以上两格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 _(写一个即可) . (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_. 答案: ( 1) ( 2)相同、不同、速度 ( 3)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试题分析:( 1)图象的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在图上先做出蜡块的四个坐标点,然后将它们连
15、起来;再在图上做出干松木的四个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 ( 2) 由蜡块的四组数据我们发现,每一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由干松木的四组数据也可以发现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则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0.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0.5g/cm3, 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由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某种性质上存在差异,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速度、压
16、强、功率、热值等。 ( 3)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规律,本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考点: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点评:考查了学 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类题型是常见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 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 (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
17、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 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_cm3;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 _g; 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 _g/cm3。 ( 2)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 水 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 m0;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 m1; 用天平测出烧杯 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 m2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 _(用字母表示)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南京市 中学 年级 学期 第一次 情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