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doc
《2011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选择题 戴绿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绿色,关于此现象的解释最正确、合理的是 (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绿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绿色 B眼镜反射的光映绿了白纸 C通过绿色镜片看一切颜色的物体都是绿色 D绿色镜片透过了白纸反射光中的绿光 答案: D 在一个电源两端接有两个灯泡,用电流表测得通过这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串联 、并联都可以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C 将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小于乙线中的电流,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若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甲线长
2、乙线短 B若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甲线粗乙线细 C若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它们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度、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答案: B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多少的装置。 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能知道油箱内油量的多少,则 A油量增加, R增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B油量增加, R减少,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C油量减少, R增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D油量减少, R减少,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答案: B 将欧姆定律的公式 I= ,变形得到 R= ,关于此式的物理意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
3、大,则电阻越小。 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C导体的电阻等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比。 D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答案: C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电源电压均为 U,每个电阻的阻值都为 R,开关闭合后,哪个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最大?答案: C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6V, R 为 10,滑动变阻器 R 0最大电阻为 50,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 a端滑到 b端,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 A 0 6V B 0 5V C 0 1V D 1 5V 答案: B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为 U, R1=12, R2=6,开关 S闭合后,电流表 A1和
4、A2的读数之比为 A 1: 3 B 3: 1 C 2: 3 D 3: 2 答案: C 在图 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灯上标有 “6V 1.8W”,当滑动变阻的滑片 P位于中点时,伏特表的示数为 2V,安培表的示数为 0.2A;当滑片 P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时,伏特表的示数为 A 3V B 4V C 6V D 8V 答案: A 将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求当滑片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线柱应该是 A A和 B B B和 D C A和 D D B和 C 答案: D 如图 1所示电路中,灯泡 L上标有 “6V, 9W”字样,闭合开关 S后,灯泡正常发光,
5、电压表 V1的示数为 U1,电压表 V2的示数为 U2,若U1:U2=2:3,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灯丝电阻是 4 B电阻 R消耗的功率是 6W C电阻 R的阻值是 6 D电源电压是 15V 答案: B 为了使电热器的功率变为原来的 1 2,可采用的办法是 A把电热器的电阻丝剪去一半后接在原来的电源上 B把电热器两端的电压降为原来的一半 C把电热器的电阻丝剪去一半,并将其两端的电压降到原来的一半 D把电热器的电阻丝剪去一半,并将其两端的电压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答案: 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C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做
6、功越多 D相同时间内,消耗功率大的用电器耗电少 答案: A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 “10 1A”,乙标有 “15 0.6A”,把它们串联起来,两端允许的最高电压是 A 10伏 B 15伏 C 19伏 D 25伏 答案: B 实验题 如图 2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 A、 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 A的一侧进行观察。 ( 1)实验时用平板玻璃来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_。( 2分) (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_的关系;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_的关系。( 2分) ( 3)移去蜡烛 B,
7、并在 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_ (填 “能 ”或 “不能 ”)接受到蜡烛 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像。( 2分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不能、虚 试题考查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思路分析: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再现。 具体解答过程: ( 1)实验 时用平板玻璃来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更容易更准确的确定像的位置。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是在点燃的蜡烛 A的一侧观察,把未点燃的 B蜡烛放在我们所看到的 A像的位置,直至与 A的像完全重合。 (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 3)根据做过的实
8、验,移去蜡烛 B,并在 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 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试题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是对教材实验探究的再现,属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 4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 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答案: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且声波能传递能量。在月球上泡沫小球不会被谈弹起,因为月球上处于真空状态。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江苏省 无锡市 山区 中考 物理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