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4分)走进农庄,成片成片的桂花开得像海一样,分外妖 ro( )。空气中香味浓 y( )得风都吹不散,满山如云的香气,让人如 ch( )如醉。这真是一种无与 ln( )比的享受。 答案:娆 郁 痴 伦 试题分析:阅读短文,根据语境和组词的特点来判断,用普通话读准拼音。判断词语后,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一代天娇温声细语轻而易举黎
2、明百姓 B红装素裹断章取义言行相顾强聒不舍 C敬业乐群重蹈复辙恼羞成怒孤军奋战 D弥留之际廓然无泪自知之明怒不可遏 答案: B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分析各项词义,根据词义判断汉字的意义,注意音同或形似易错点,用反选排除法, A组中 “娇 ”为 “骄 ”, “明 ”为 “民 ”, C组中 “复 ”为“覆 ”, D组中 “泪 ”为 “累 ”,故 B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
3、 2009年起,每年 5月 12日定为全国 “防灾减灾日 ”。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 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用反选排除法, A句 “完美 ”一词错用,应该是 “完美 ”, B句 “能否考上 ”与“充满信心 ”矛盾, D句 “大约 ”与 “左右 ”重复,故选 C。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掌心化雪( 18分) 那个时侯,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
4、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的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 她慌张地答: “我不冷。 ”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 “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
5、着你们哦。 ” 教室里炸了锅似的,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到: “雪是美的,也是冷的。 ”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 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 “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奖品是漂亮的
6、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奖品是围巾,三等奖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 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 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 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 “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
7、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 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到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小题 2】 “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句中的 “雪 ”如何理解。( 3分) 【小题 3】结合文中画线句,揣摩她此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3分) 【小题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 4分) 【小题 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体会。( 100字左右)( 5分) 答案:
8、【小题 1】年轻的语文老师以作文竞赛发奖品的形式巧妙地对她施以援手帮她度过了严冬,并在她心中悄悄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使她长大后能够帮助别人。 【小题 2】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雪,实际上是指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孤独、寂寞等。 【小题 3】示例:老师啊,老师,我感谢您,是您对严寒中的我巧妙地给予了帮助,维护了我的自尊您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老师。长大后我一定要像您这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题 4】要点:是一位充满爱心、善解人意 、而又讲究方法,能够维护学生自尊的好老师。结合文章内容 【小题 5】要点: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固然是一种美德,可是如是方式不对,同样会对受帮助人造成伤害,在心灵上留下阴影。因此在
9、今后的生活中帮助别人时,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以维护对方的自尊。 【小题 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提示,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参照,将全文情节划分成五层,然后按示例依次概括填写。语句要简要,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最后一句 “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 子们卑微的心灵 ”理解即可,此句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了 “雪 ”是什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 “暖了心 ”一词,用一众人称亲近的称呼老师,对老师的关怀与帮助表达由衷的感谢。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
10、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人物言行的描写和作者带有情感倾向的语言,从人物的身份、性格、精神品质几个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从付出一点爱 心能给别人莫大的温暖这个意思上谈感想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决定成功的利器( 15分)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 “德 ”和 “才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
11、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 ”,唐太宗急问原 因。工匠回答说: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 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 不但 要有才, 更
12、 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 决定箭射得远近 。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
13、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 之 “圣人 ”; 乙 谓之 “愚人 ”; 丙 谓之 “君子 ”; 丁 谓之 “小人 ”。 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小题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 段 甲 乙 丙 丁 处(只填序号)。( 4分) 才德兼无 德胜才 才胜德 德才俱备 【
14、小题 3】第 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4】第 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一个人 不但 要有才, 更 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小题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 中目标。 答案: 【小题 1】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器是 “德 ”和 “才 ”。(或: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2分
15、) 【小题 2】【甲】 ;【乙】 【丙】 ;【丁】 。(共 4分) 【小题 3】比喻论证( 1分)。把人的 “德 ”和 “才 ”分别比作 “一张弓的木心位置 ”和 “一张弓有力的程度 ”( 1分),证明 “德 ”“才 ”在决定弓箭 “方向 ”和 “远近 ”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分)。( 3分) 【小题 4】不能去掉( 1分)。因为 “不但 ”“更 ”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 “才 ”的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 “德 ”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突出论证语言的严密性。若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分)。(或:这两个关联词是递进关系,论证了 “德 ”在判定人
16、才中的重要地位,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3分) 【小题 5】开放性题,能结合句意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3分) 示例:句一的启示:要想成功,我们一定要做到 “德 ”“才 ”兼备,只有修炼好这两把 “利器 ”,才能排除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句二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成功,仅有 “德 ”是不行的,虽然方向正确,但没有力度,这样是达不到目标的,所以我们在 “有德 ”的同时 ,还要做到 “有才 ”。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
17、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第一段即提出了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点明论证方法, “好比一张弓 ”是比喻论证,再说明其用此方法说明 “德 ”“才 ”的作用。要使用评价语 “形象生动的说明 ”。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说明此关联词表示前后句的递进关系,起强调作用,所
18、以不能删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抓住 “德 ”“才 ”两个关键词,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表明要德才兼备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荀攸传 (10分 ) 荀攸 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 “此吏有非常之色,殆 将有奸 !”衢寤 ,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 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 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 、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瑞安市 滨江 中学 初三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