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 有错误 的一项是( 2分) A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最里面是什么? B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俄国大文豪屠格列夫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 D “最美丽的女机长 ”“最年轻的女机长 ”的称号,一下子在网上火了起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句 “就叫 ”表明是称谓,应该用引号,如果诗篇名直接跟在 “散文诗 ”之后,就用书名号。 考点:标点符号用法 点评:本题有点难度,学生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
2、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比较复杂,老师也讲得少,学生没有知识的积累。比如本题 C句,看上去似乎也可以用书名号,其实不然,学生分不清楚。标点符号也是文字,正确使用能帮助我们阅读好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平时阅读和写作要关注标点符号的用法,多加辨析易混淆的标点符号及用法, 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 异想天开 的神秘现象,正 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 黯然失色 。 C虽国家要求抑制房价,可住房价格仍一涨再涨,令购房者 叹为观止 。 D今年以来,问题猪、假羊肉、毒生姜等 光怪陆离 的事件屡
3、屡发生,引发社会关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排除法。 A句中 “异想天开 ”是胡思乱想的意思,贬义词,不能形容自然现象; C句中 “叹为观止 ”是形容艺术作品精美之至令人赞叹不必再看其它的作品,不能形容房价; D句中 “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在 D句中修饰对象不对。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成语,易于判断。成语是汉语言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好好掌握,阅读文章多记忆成语,尤其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成语,要辨识成语的意义、写法、适用对象、情感色彩,注重积累,写作时多多使用成语。 现代文阅读 阅读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一文。( 10分)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
4、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 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 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天,余震数量则是第
5、一天的 1/10。 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 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 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 “静态压力 ”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 “动态 ”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 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 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
6、,在距离震中 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 -1.35 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 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 “动态应力 ”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注】 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双方产生的相互对抗的力。 【小题 1】请概括余震的另外两个特征及余震产生的原因。( 4分) 余震的特征: _; 强度小,大都不会造成破坏,多次就成灾; _ 余震产生的原因是:_ _ 【小题 2】第 段划浪
7、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 _ 【小题 3】第 段划线句中 “到目前为止 ”“似乎 ”能否去掉?为什么?(提示:“到目前为止 ”和 “似乎 ”任选其一作答, 3分) _ 答案: 【小题 1】 特征: 同一地发生,持续时间可短可长( 1分); 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 1分)。 原因是: 主震引起的 “静态压力 ”改变。( 1分)。 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 “动态 ”地震波的冲击。或 “动态应力 ”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1分)。(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 2】列数字、作比较。( 2分)具体、突出强调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 1
8、分) 【小题 3】示例 1:不能。( 1分) “到目前为止 ”,是一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 1分);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1分) 。 示例 2:不能。( 1分) “似乎 ”,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1分);若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按本题四小题的提示逐段阅读,注意文段中概括性语句,尤其是开头的中心句。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 【小题 2】 试题分析:直接
9、点明说明方法,有数字的是列数字,而将两组数字进行比较,是比较说明,其作用是说明余震的变化。 考点:说明 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 “打比方 ”,就是比喻,而 “作比较 ”就是对比,一是 “喻 ”,一是 “比 ”,是不同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考虑,说明删去该词后说明内容的变化,从而损害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考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浅显,是说明文学习中的常提到的问题。说明文内容上讲究真实性,说明方法上讲究科学性,语言上讲究准
10、确性逻辑性,学习说明文要了解这些特 点。 阅读错过选段。( 10分)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 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 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
11、与哲理 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 “有所失 ”,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
12、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 “错过 ”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 “收获 ”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小题 1】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对 “错过 ”的独特体验。( 2分) _ 【小题 2】作者认为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就 “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这 “升腾的能力 ”指的是什么?( 2分) _ 【小题 3】请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 段进行赏析。( 3分) _ 【小题 4】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写了一副上下句一模一样的妙联来劝人珍惜机会、抓紧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请运用文中的道理,说说此联的内涵。( 3分) _ 答案: 【小题 1】对待 “错过 ”一要
13、习惯,二要品味,要让那些小错过帮助我们把握住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收获。(答到 “习惯 ”“品味 ”即可, 2分) 【小题 2】是指能够在追悔中认识到错过的原因,从而惩前毖后,不 再犯同样失误的引以为戒的能力。( 2分。意对即可) 【小题 3】运用比喻,把人生比喻为 “奔驰的列车 ”,把 “窗外的美景、奇景 ”比作小的错过,把 “预定的到站 ”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修辞 1分,指出本体、喻体 1分,含义 1分) 【小题 4】参考理解:年轻时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如果错过了,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等到年老体衰再想好好读书时已无多
14、少可能了,这种错过,就成了人生中的过错。(要紧扣 “劝人珍惜机会、抓紧读书 ”的提示语,意对即可。若有其它合理解释,酌 情给分。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不长,仔细读完。找到第七第八段作者概括性表达观点的句子作答即可。 考点:梳理信息,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从文段中直接摘录即可,梳理文字信息,概括要点,是阅读重要的训练方法,信息点有时集中于某一段中,有时散见于全文各处,阅读时要细节,把梳理文字的要求看清楚,根据要求把相关的信息点集中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就是概括要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第二段中 “追悔 ”一词理解,是指 “反省 ”自己,精神、精神所有收获,
15、至使错过的不再错过。 考点:语句含义理解 点评 :本题有难度,相关信息点不多。一篇文章某些语言含义的理解,不能只看到文本的文字,要透析作家的思想,从他的思想中找到与文本文字相一致东西,这样理解句子的含义就比较准确了。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点明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并具体指出如何比喻的,再说明比喻所说明的道理,注意使用 “形容 ”“生动 ”之类的评价语。 考点:比喻说理 点评:本题不难,论证方法及证明的道理在文段中都非常明确。论说文的论证方法从大的方面说,就是两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如何从具体的技巧来说,有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联中 “好 ”
16、的不同意思,一是 “适合 ”一是 “喜欢 ”,从错过 “适合学习的时候 ”这个角度来理解说明不应该错过学习的大好时光。 考点:分析材料,表达观点。 点评:本题不难,开放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易于学生发挥。本题拟题很好,将阅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一方面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阅读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一文。( 20分)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 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
17、咛我好好写作,说: “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
18、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 “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 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 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
19、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 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 ,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 “ 今日人不在家 ”,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 ,给了小女儿一
20、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 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 “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
21、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 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小题 1】文中的父亲为 “我 ”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6分) _ 【小题 2】阅读文章第 段中,理出 “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 区四校 初三 学期 第三次 联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