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09-10学年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0学年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09-10学年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3分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 ) 答案: 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去安葬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前面。 ( 2)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1分 ) ( 1)此去经年, _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_。(念奴娇 赤壁怀古 ( 3)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重湖叠 t清嘉, _,十里荷花。(望海
2、潮)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定风波) (6)_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7)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_?(水龙吟) ( 8) 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声声慢) ( 10)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 11)君子坦荡荡, 。(论语) 答案:略( 11)小人长戚戚 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 t)昧心( mi)忏悔( chn)重湖叠 t( yn) B勾当( gu)规矩( ju)伺候 (c)汗涔涔( chn) C玉簪( zn)罪愆( qin)凝噎( y)献愁供恨( gng) D樯橹( qi
3、ng)纶巾( ln)堪脍( kui)舞榭歌台( xi) 答案: C 下列文 学作品、作家及国别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来源 :学科网ZXXK A窦娥冤 关汉卿 中国 B李尔王 莎士比亚 丹麦 C思想录 帕斯卡尔 法国 D苏武传 班固 中国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 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B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谈判代表连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对美欧日进行了直接点名式的批评,一向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此次的直率 受到关注。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
4、,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D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 “贾君鹏是何许人也 ”,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答案: B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你看这些家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 B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 “拿来主义 ”怕未免有些危机。 C能思想的苇草 我应该追求自己的遵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D侍萍走头无路,跳河自尽,幸而被救,此后流落他乡。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3G手机价格
5、不低廉,信号不稳定,所以目前在我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并未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B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 “世 ”,又与数字 “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来源 :学 科 网 C电影十月围城,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 明,连配角也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春晚后,刘谦的魔术一跃成为虎年网络的第一问,各种 “揭秘 ”的版本也层出不穷。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6分,每小题 2分)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 “
6、科学 ”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 “学无分中西 ”),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 “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 “缓行 ”,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 “国学 ”,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 “一国所 有之学 ”,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
7、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 “古学 ”、 “旧学 ”或 “国故学 ”,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 “四部 ”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 “六艺统四部 ”, “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 “通人之学 ”,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 政贯通 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 ”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 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 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
8、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 “子部 ”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 内涵丰富,比如 “医家 ”,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 “一座山 ”,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
9、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 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题 1】下列关于 “国学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 “科学 ”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
10、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 “一国所有之学 ”。 C国学 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 “缓行 ”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 “通 ”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 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
11、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 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 “通人之学 ”,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小题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 “子部 ”的 “医家 ”,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 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
12、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答案:【小题 1】 D【小题 2】 B【小题 3】 A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题( 11分) 。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问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9 10 学年 昆明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