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线字读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鄙 夷 ( y) 翕 ( x)动遐想不计其数 B寒 噤 ( jn) 屏 ( png)气徜徉事在必行 C 愕 ( )然 藐 ( mio)小屏蔽耐人寻味 D 贮 ( zh)蓄 嗤 ( ch)笑惘然沁人心脾 答案: B 试题分析: B“屏 ”应读 bng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易读错的字要进行积累,并且还要进行阶段总结,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印象淡薄的字再重点突破。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
2、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_而生活。 A辛苦恣睢辛苦麻木辛苦展转 B辛苦麻木辛苦展转辛苦恣睢 C辛苦展转辛苦恣睢辛苦麻木 D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课本中的课文故乡中的一个语段,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可知,“我 ”“闰土 ”“杨二嫂 ”的生活的共同点是 “辛苦 ”,但 “我 ”的生活是 “展转 ”的, “闰土 ”的生活是 “麻木 ”的,生活得辛苦却不知缘由。 “杨二嫂 ”的生活是 “恣睢 ”的,苦心积虑,挖空心思,只为维持自己
3、的生活。根据这些内容,即可选出 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及感知能力。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同样不能偏颇,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课本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要有一些理解和识记。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楚才作文竞赛对提升青少年人 文素养、彰显武汉文化软实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B市民将可通过电视、短信、广播、网络等渠道提前 24小时获知 “霾 ”的行踪。 C “两舰一艇 ”的首航,标志着武汉首条以军事旅游元素为主的水上旅游线路正式开动。 D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C语序不当,应把 “首条 ”移到 “水上旅游线路 ”之前。 考
4、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将 “这种情况与一架天平的来回摆动很相像,所以称为 天平动 或 枰动 ”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为此,奥尼尔提出两个地点 。 A它们位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一个在月球
5、前,另一个在月球后,每个点都可以与地球、月球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等于月地之间的距离,即 384400千米。 B早在 1772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格朗日就己证明,位于这两个点上的小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恰能使之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C也就是说,如果小物体位置稍有偏离,那么地球与月球的引力联合起来又会把它拉回到这两个点上,于是,该小物体就会在平衡位置附近往返摆动。 D太空中的这两个点则称为 “秤动点 ”或 “拉格朗日点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语句 “这种情况 ”可知,指代语段中所说的 “如果小物体位置稍有偏离,那么地球与月球的引力联合起来又会把它拉回到这两个点上,于是,该小
6、物体就会在平衡位置附近往返摆动 ”,且放于 D这个位置, “所以称为天平动 或 枰动 ”又与后面的 “太空中的这两个点则称为 “秤动点 ”或 “拉格朗日点 ”衔接很紧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段的整体感知能力。 点评:首先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理解语段所说的意思。然后,抓住语段中句子或题干中语句的标志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作为判断句子位置的依据。选择好位置后,还要整体通读一下 ,看语段是否通顺。 现代文阅读 “天坑 ”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 5月 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 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 3层建
7、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 1人死亡。 2008年 3月 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 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 11个。 2010年 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 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 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 1米,大的有 6米,深度最大的为 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 天坑 。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 天坑 的说法,有时候是
8、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 天坑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 天坑 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 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 ,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 天坑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
9、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 阿加莎 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 天 坑 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 喀斯特 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 喀斯特 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
10、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 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 天坑 。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 天灾 。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 探洞 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 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
11、文章说明的最重要内容是( ) A 天坑 的相关事件。 B 天坑 的错误认识。 C 天坑 的形成原因。 D 天坑 的开发利用。 【小题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2010年 5月 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 “阿加莎 ”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B 天坑 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C真正的 “天坑 ”是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长年累月的发展后才能形成。 D在有岩溶地貌的地方就会有 “天坑 ”现象产生。 【小题 3】根据文意,下列对科学防御
12、人为的假 天坑 出现的看法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 A不要抽取地下水。 B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 C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 D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结合文章题目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可知,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是 “天坑的形成原因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说明内容一般要根据文章的题目及文章的内容来定。形式上一般应是一个句子。 【小题 2】试题分析: A说法过于绝对 “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的说法只是一种猜
13、测; B“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应在无人区才有这种可能; 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有岩溶地貌的地方不一定就会有 “天坑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说明文知识去衡量。 【小题 3】试题分析:分析四个选项,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可知, A“不要抽取地下水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只要不过量抽取地下水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选项涉及到的相关语段,与各选项认真比较,把与原文意思不一致、说法过于绝对的
14、选项选择出来。 悲悯情怀 世上有种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那就是一一悲悯。 不知该怎么形容这种情感,它是那么的旷世,仿佛来自天上的水;它又是那么的尘世,伴着人的血脉不息运行。它是上天在人的灵魂中植下的一方净土,培育纯净而慈悲的花朵。 少年时,住在一户院落内,院落的门口左侧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长牌, “李殊如诊所 ”,字是隶书,端雅干净,像虽已迟暮仍面目清秀的李殊如大夫。她是解放前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医术精湛。据说她身世复杂,她也从未向人提过只言片语,只是安静行医。她很少言笑,但并不威严,眼神中总有善解的温情。 有次一个无理取闹的病家吵上门来,为拖赖诊资与药费谎说病人病情更重了,李殊如并不 争辩
15、,只是看着病家浅浅一笑,说: “是吗,那就不必付费了。 ”转身,她配过一服药,递与病家, “要不再试试? ”病家红了脸,迟疑地接过药急急走了。 那一笑,是我在白色的诊室外感受到的最初的悲悯。从此,我觉得悲悯应当是白色的,微微透着天的蓝光。 一个有悲悯心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悲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它是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心灵光泽,经得起时间的变迁。悲悯并不仅只对个人,它也是对自身、对人类、对于万物普遍的情感关怀。 但同时,有悲悯意识的心灵又是痛苦的。 一位朋友曾说起,一个夏天的晚上,她从朋友家出来,因 为炎热,买了罐饮料边走边喝。路上行人很少了,一个拎着旧麻袋的男孩超过了她。路过时,
16、他的脚步有些迟疑,但他侧了侧脸,还是走过去了,柔和的路灯下,他的背影很单薄,灰旧的衣衫被汗水濡湿了,贴在瘦瘦的脊背上。他在沿街搜集空易拉罐。朋友把未喝完的饮料很快倒掉了,把空罐递给他,男孩也就十六七岁吧,很清秀的轮廓,头发被汗水濡湿了,贴在额角。他接过空罐,拎着袋子,默默又向前走了。 那一刻,朋友说, “我心里充溢着复杂的滋味,觉得自己很难堪。饮料其实还剩了不少,但我想拿空罐给他更好,尊严可能比施舍对他重要,而且也许我已在内心伤 害他了,虽然我出自真诚。那晚心里一直有点沉,隐隐有痛,那个男孩,不知还要拾多久?一个晚上的风尘,是否能当得了一两罐饮料的钱?他是用微薄的力帮持着困窘的家,还是根本无以
17、为家。将来他的命运会怎样呢? ”朋友沉默了,眼睛有点潮, “而且让我难过的是 我无法为他,为他们做点什么 ”。 悲悯,是人的情感的一脉活水,有时漾开柔波,有时惊起阵痛。悲悯是有温度的,它使心灵懂得体恤,而不会物化成无动于衷的石头。 而现在,悲悯更多被淡漠与自私所取代了,身边真实的苦难不被援手,经过加工的血泪却成为热卖(热卖也正说明匮乏有个女人,乡下 失去双亲的表佳、表佳女因贫困辍学,为丈夫寄去一些钱她阴沉了几天脸,但在看杂志上一篇农村少年和拮据的命运奋争、尽心服侍病母的故事她感动地有了泪花,不是出于悲悯心,而是出于对自己丰衣足食日子的感动吧。还有什么比境遇的对照更令人觉得自足呢?而有悲悯心的人
18、即使身处窘境也会从薄焰中分出一缕微光,无存此心的从一杯奠中分出一小匙也是不忍。 悲悯就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也不一定济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动,有什么比贯穿着感动的生命更令人感动的呢? 【小题 1】作者从哪两件事中感受到了悲悯 ?请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下面的句子表现了病家怎样的心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4分) 病家红了脸,迟疑地接过药急急走了。 【小题 3】作者认为 “一个有悲悯心的人,是幸运的 ”,但同时 “有悲悯意识的心灵又是痛苦的 ”。这其中 “幸运 ”和 “痛苦 ”分别指什么?( 4分) 【小题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 “
19、悲悯 ”是 “世上最温柔也最具震憾力的东西 ”。( 6分) 答案: 【小题 1】 李殊如医生理解、宽容赖账的病人家属; 我的朋友将饮料罐倒空再给拾垃圾的少年。 【小题 2】句子表现了病人家属面对李医生的理解、宽容时的羞愧, 和接受赠药时的犹豫心理。从 “红了脸 ”、 “迟疑 ”“急急 ”这些神态描写的词语可以看出这样的心理活动。 【小题 3】 “幸运 ”是指有悲悯之心的人心底无私,能理解、宽容他人,也让自己心境平和。 “痛苦 ”是指有悲悯之心的人心中有一份对困窘之人的牵挂,为自己无法改变他人困 苦境遇而感动痛苦。 【小题 4】李医生在面对赖账的病人家属时浅浅一笑,并另配一服药让他带走,“我 ”
20、的朋友将没喝完的饮料倒掉再把罐子给男孩, “悲悯之心 ”的外在表现形式都是很柔和的( 3分); “悲悯 ”能使人保持心灵的纯净,无论自身牌何种境地,都能对处于困境之中 的人们保有一分同情。 【小题 1】试题分析:文章共写了有关悲悯的两件事,有明显的语言标志,一个是 “少年时 ”,另一个是 “一位朋友曾说起 ”,精读这两个部分,从中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大意即可。如第一件事是:李殊如医生具有悲悯之心,理解、宽容赖账的病人家属。第二件事写我的朋友出于悲悯,将饮料罐倒空给了拾垃圾的少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点评:要审题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精读并看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省 武汉市 黄陂区 部分 学校 年级 月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