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重庆市开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重庆市开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重庆市开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重庆市开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书写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2分 ) A萧瑟 睥睨顾名思义 不可明状 B执拗伫立 盛气凌人冥思暇想 C暄嚣逍遥 囊萤映雪 一视同仁 D肮脏迁徙 翻来覆去 黯然失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易字,仔细辨析,用反选排除法, A不可明状一不可名状, B冥思暇想一冥思遐想, C暄嚣一喧嚣,故选 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他有才华而又谦逊,在一群
2、夸夸其谈却无真才实学的人中 鹤立鸡群 ,格外引人注目。 B他登上山顶,感觉视野开阔, 目空一切 ,心胸似乎也变得博大了。 C原来的老病号这次一马当先夺得了长跑第一名。奥秘何在?大家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 D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种 不可名状 的怜惜之情涌上心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B 句中 “目空一切 ”形容人骄傲自大,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2分) 再也读不到词华典瞻字字珠玉的传世
3、檄文, ;再也听不到迁客骚人追昔抚今的慷慨憾恨, ;再也访不到菊前对酌松下对弈的隐士, 。 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只剩下清冷孤寂的满眼峰峦 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 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关键是要注意文中句子与选句内容上信息的关联系,比如 句中 “楹联 ”与文中 “檄文 ”皆指文字作品; 句 “凭吊 ”与有文中 “追昔抚今 ”有意义上的关联性,其关联性; 句 “清冷孤寂 ”与文中“菊前对酌松下对弈
4、 ”是对举文人生活心境的不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 :“没看我正忙着吗? ” 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 “对不起。 ”他的同学说: “对不起 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 ” C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 “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 ”这个同学说: “没关系。 ” D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 “请问同学,上什么课? ”这个同学回答说: “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5、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的是语言是否得体。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 “身份 ”“场合 ”“情景 ”“情感(语气) ”方等方面的要求 。本题可用反选排除法, ABD三句中说话者不礼貌或不友好,故选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 18分) 男孩别哭 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
6、。有什么办法呢 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 ( A)潇 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 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 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山雨打 湿我的
7、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 (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 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 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爱父亲,我的同样挑着担子的父亲
8、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缕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 父亲对我吆喝道。 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 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 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
9、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小题 1】文章中十岁那年秋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作者印象如此的深刻,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小题 2】文章中多次出现 “雨 ”,请结合语境理解 “雨 ”在文章中的含义。( 4 分) 【小题 3】对文章第 和第 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4分) ( 1)( A)潇潇 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 ( 2) (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小题 4】请问能否将第 段中
10、“父亲对我吆喝道 ”改为 “父亲对我亲切地说 ” 为什么? (3分 ) 【小题 5】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4分) 答案: 【小题 1】我挑着担着柴禾回家,在雨天摔倒大哭,在父亲的鼓励下,继续前行。( 3分) 【小题 2】指我们山村的多雨,同时雨在文章中象征 困难、挫折( 4分各 2分) 【小题 3】( 1)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山村中的雨起于黄昏,表达了我对雨的厌恶。 (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细腻传神的写出我因为下雨挑担子的艰辛。 【小题 4】不能( 1 分 ,父亲的吆喝表现出 “父亲 ”刚毅的性格,是 “我 ”力量的源泉,父亲是 “我 ”的榜样。( 1分
11、)若换成后者, “父亲 ”的形象则由 “力量的化身 ”这个侧重点变成了写 “爱 ”。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句刻画的 “父亲 ”,是为了突出他,。 前者更符合 “父亲 ”的身份, (与文章主旨贴合,突出 “父亲 ”是 “我 ”的榜样这一点。 ) 【小题 5】由点到面的写作手法,强调 “男孩,别哭 ”是全人类一个共同愿望,具有普遍意义( 1 分)没有勇气只会失败,以一个反例来警示人们,要有勇气,坚持才能胜利( 2分)在生活中 (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信息提示 “十岁那年秋天 ”,搜寻有关内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个方面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12、。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叙述性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故事环境的特点起烘托作用或表达与文章主题有关的某一含义。本题可从表现环境特点和象征人物生活的某种状态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 “形象生动 ”“突出 ”等。本题是写景和人物活动的,要说明其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方法),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
13、 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了解人物形象,从表现 “父亲 ”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方面来理解原句描写中所用词语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抓住第七段中 “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 ”这一句联系自己的现实从 “生活需要勇气 ”这方面来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以下文段。( 12分) 马的趣话 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 “马 ”字; 诗经 周南 汉广篇有云: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足以证明
14、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在传统社会里,马之地位举足轻重。古人以 “马牛羊鸡犬豕 ”为六畜,而马居其首。其价值远远超出代步、耕田、拉车、征战等实用范畴,而升华为文化方面的多重意义。 马是财富象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以 “有马千驷(即四千匹) ”来形容齐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记载,孟子曾批评梁惠王 “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表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马所占有之突出地位,也可说明马是财富与实力的重要体现。 马有崇高声望。三国时吕布骁勇无敌,刘关张三英围 攻尚不能胜,当与有坐骑名赤兔者助之颇有关系。时人有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之语,足见良马有与英雄并驾齐驱之资格。 马可代表人杰。相传有名伯乐者
15、长于相马,世人便将善识贤才者以伯乐名之,足见人杰骐骥之相类也。 马具高尚品德。据传,有古人乘马出行,坠入山涧而不得出,其坐骑非但未乘机逃逸,反而将缰绳垂下,主人借此而脱离险境,从而留下 “马有垂缰之义 ”的千古美谈。 马性自强不息。其表面性情温顺,然与同类竞争时多不甘落伍。赛马场上不乏力尽筋疲,倒地而死之强者;马虽默然无语,但大都不屑于偷懒耍滑,而是任劳任怨。昔日沙场 之上,多有战马遍体鳞伤,但仍奋力向前,终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辈多可赢得死后哀荣,不乏以将军之礼而葬之者。 马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题名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似乎马亦理解士子之欢乐;仕途失意时, “古道
16、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好像马也懂得离人之痛楚。 马看似愚 木讷,实则聪颖异常。据韩非子 说林记载:春秋时,管仲从桓公率齐师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错方向,全军必覆没于莽莽荒原之中,死无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献计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恰有老马数匹,便放之前行。此辈 心中果然有地图一帧,高瞻远瞩,沉着冷静,昂首阔步,似信步于闲庭。将士紧随其后,亦步亦趋,遂得以走出绝境,转危为安,从而留下 “老马识途 ”之佳话。 马之俊美,在形体不在面容。其腿长体健,肌肉发达,鬃毛如瀑,长尾飘洒。行则悠然自得,志酬意满;奔则四蹄腾空,绝尘而去。草原之上,万马竞跃,诚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场之中,
17、千骥嘶鸣,真冲天豪气之跌宕。 ( 10) 。其眼大而无神,耳小而猥琐,再配上毫无表情之长脸一张,若只睹其面,唯当以 “因可爱而美丽 ”来诠释。据传,北宋名士苏东坡之脸甚长,时人有“马面 ”之讥。苏小妹曾赋诗形容 其兄曰: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 ”此句用来形容马面之辽阔,亦无不可。 【小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文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小题 2】文章里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据传 ”能去掉吗?为什么?( 2分) 【小题 3】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3分) 【小题 4】填写在第( 10)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18、分) A马诸美齐备,就连其面相,也是历代文人连连称道的地方。 B马面相虽小有缺憾,不敢恭维,但其却诸美齐备。 C马面相姣好,诸美齐备,无有缺憾。 D马虽诸美齐备,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实不敢恭维。 【小题 5】文章介绍了有关马的诸多美好之处,你一定对马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马的未来会怎样?(写出一点即可)( 2分)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皆发生巨变,整个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时代最具机动性的骑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历史舞台;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已将马挤出因之而得名的 “马路 ”;现代通信手段的先进,使得主要由马来支撑的驿道再无存在价值。这一切都使人类疏远甚至渐渐遗忘了曾为人类
19、立下 “汗马功劳 ”的老友。 当今时日,马对比起其先辈之业绩与风光,只能对寒风而长嘶,徒发 “生不逢时 ”之慨叹。 答案: 【小题 1】( 3分)说明对象是马( 1分),文化意义:马是财富象征;有崇高声望;可代表人杰;具高尚品德;性自强不息;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答对 2点即可) 【小题 2】 ( 2分)不能去掉, “据传 ”表推测,作者在说明 “马具高尚品德 ”时,用 “马有垂缰之义 ”作根据,但这一传说无法考证,故留有余地。如果去掉,就成为真实存在了,不够科学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3】 ( 3分)略 【小题 4】( 2分) D 【小题 5】( 2 分)示例:( 1)
20、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无需借用马力了;( 2)可能由工具型向观赏型、娱乐型转变;( 3)回归山林,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意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说明对象 ”即说明文主要说明的事物,可根据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的频率来判断,可在标题和开头文段中搜寻关键词。 “文化意义 ”可以根据各段段首中心句来概括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 “准确说明 ”。 考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重庆市 开县 年级 下学 期期 质量 监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