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988-2022 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pdf
《DB51 T 2988-2022 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988-2022 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30.10 CCS Z 0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9882022 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risk assessment of solid waste storage sites in sichuan province 2022-12-27 发布2023-02-01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29882022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工作程序.2 5 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3 6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6 7 风险评估.9 附录A (资料性)报告编制大纲.12 附录B (资料性)堆存场所潜在污染影响范围.14 DB51/T 2988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农业大学、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春坪、郑勇军、罗媛凤、谷丰、沈飞、黄梅、孙军柱、周莹、罗彬、王恒、黄庆、田梦莎、李淑丽、黄田、罗后巧、郑淋峰、王博。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T 29882022 I
3、II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管理,保护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周边土壤环境,制定本文件。DB51/T 29882022 1 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堆存场所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潜在污染风险评估。本文件不适用于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致病性生物堆存场所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4、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
5、行)GB 5086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DZ/T 029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740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固体废物 solid waste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
6、、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来源:GB 343302017,3.1,有修改 固体废物堆存场所 solid waste storage site DB51/T 29882022 2 堆放、存放固体废物所占用的场地,包括固体废物的贮存场和填埋场所在地块。贮存场指用于临时堆放固体废物的土地贮存设施和贮存区域,填埋场指用于最终处置固体废物的填埋设施和填埋区域,封场后的贮存场按照填埋场进行管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non-hazardous industrial solid waste 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且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工业固体废物。来源:GB 185992020,3.1 危险废物
7、 hazardous solid waste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来源:GB 185982019,3.1 生活垃圾 municipal solid waste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封场 closure 堆存场所停止使用后,对其采取关闭的措施。尾矿库的封场也称闭库。来源:GB 185992020,3.17 4 工作程序 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DB51/T 29882022 3 启动评估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污
8、染识别是否存在潜在污染信息核实和污染途径判别采样点位布设样品采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编制报告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 险 评 估是样品检测评估结束堆存场所及周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堆存场所周边农用地及其他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堆存场所周边水环境质量评价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否 图1 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5 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资料收集与分析 5.1.1 资料收集 5.1.1.1 堆存场所基本信息包括:堆存场所名称、地理位置、建设时间、使用年限、占地面积、堆存场所污染防治措施、配套设施及其总平面图;堆存场所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堆存物种类、
9、性质、数量、来源、分布区域及堆放记录;DB51/T 29882022 4 堆存物来源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及产量、原辅材料及用量等已公开的资料。5.1.1.2 堆存场所及周边土地利用变迁资料包括:用于辨识堆存场所及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的航片或卫星图片;堆存场所及周边土地利用和规划资料;辅助性评价堆存场所及其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历史资料。5.1.1.3 堆存场所及周边环境资料包括:堆存场所与周围敏感目标的位置关系;堆存场所及周边其他污染源分布;堆存场所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记录、环境污染事故及处置记录。5.1.1.4 政府机关和权威机构所保存和发布的堆存场所建设运营资料包括:岩土工程
10、勘察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论证资料、项目施工手续、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环境监测报告等。5.1.1.5 区域自然和社会信息包括:堆存场所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和地质资料等;堆存场所所在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堆存场所所在区域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等。5.1.1.6 其他:在用的堆存场所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环保投诉、违法处置和新闻报道等相关资料;堆存场所周边土壤可能同时受其他污染源影响时,需调查其他污染源影响情况。5.1.2 资料分析 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资料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信息,如资料缺失影响堆存场所土壤环
11、境风险判断时,应在报告中说明。现场踏勘 5.2.1 现场踏勘的范围 以堆存场所废水排放径流、大气沉降主导风向和地下水流向下游区域为主,还应包括堆存场所潜在污染影响范围,该范围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来判定。5.2.2 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 5.2.2.1 堆存场所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堆存场所土地利用类型变迁情况;堆存场所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应急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堆存场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情况;堆存场所历史使用过程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5.2.2.2 堆存场所周边土地利
12、用现状与历史情况:堆存场所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变迁情况;堆存场所周边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体、雨水排放和径流以及道路和公用设施。5.2.2.3 堆存场所所在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情况:DB51/T 29882022 5 对堆存场所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情况应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协助判断周围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堆存场所,以及堆存场所内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地下水和堆存场所外。5.2.3 现场踏勘的重点 5.2.3.1 重点踏勘对象一般应包括:堆存场所及附属设施;排水管网、渗滤液收集池及应急池;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痕迹;其它地表水体、取水井等。5.2.3.2 同时应观察和记录堆存场
13、所是否封场,堆存场所及周边是否存在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水源地保护区以及其它公共场所等,并在报告中明确其与堆存场所的位置关系。5.2.4 现场踏勘的方法 可通过对废水排放径流、大气沉降主导风向的辨识、摄影和照相、现场笔记等方式,并结合使用现场快速测定仪器,初步判断堆存场所潜在污染状况。5.2.5 安全防护准备 现场踏勘人员在踏勘前应根据堆存场所的具体情况掌握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并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人员访谈 5.3.1 访谈内容 应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5.3.2 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为堆存场所历史或现状的知情人,应包括:堆存
14、场所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官员,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官员,堆存场所历史和现状各阶段使用者,以及堆存场所所在地或熟悉堆存场所的第三方,如附近的居民。5.3.3 访谈方法 可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调查等方式进行。5.3.4 内容整理 应对人员访谈记录表(包括堆存场所名称、访谈时间、访谈人员、受访人员、访谈记录等内容)进行整理,并对照已有资料,对其中可疑处和不完善处进行核实和补充,作为调查报告的附件。污染识别 5.4.1 本阶段应结合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开展堆存场所规范化管理评价,识别主要污染物类型,分析堆存场所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的区域,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
15、出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建议。具体内容和分析方法如下:堆存场所规范化管理评价依据见表1,主要评价堆存场所建设、运行过程中是否符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堆存场所是否对周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存在潜在污染;根据堆存物来源企业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种类,堆存场所类型、堆存物成分以及堆存场所排放的废水等情况,识别堆存场所的污染物类型;DB51/T 29882022 6 依据堆存场所的具体情况、堆存场所周边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扩散规律以及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判断污染物在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可能分布,识别堆存场所潜在污染影响范围。堆存场所潜在污染影响范围可参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或以生活
16、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堆存场所为起点,向外延伸距离分别不小于0.5 km、0.5 km和1 km,不同类型堆存场所潜在污染影响范围调整方法见附录B。实际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利用相关测绘软件绘制堆存场所影响范围并计算潜在污染影响面积。表1 堆存场所规范化管理评价依据 项目 生活垃圾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评价 依据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 5.4.2 若现场快速测定发现超标
17、或存在下列情景之一,则应开展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历史或当前未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堆存场所;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污染痕迹,或已有证据(如已有的堆存场所环境监测数据等)表明堆存场所及周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已受到污染的堆存场所;堆存物为危险废物的堆存场所;历史上曾发生过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的堆存场所;土地利用变迁历史资料缺失,不能排除周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已受污染的堆存场所;堆存年限超过10年且堆存量大于1000万吨的堆存场所。5.4.3 若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堆存场所(除危险废物堆存场所)及周边区域历史和当前均不存在潜在污染风险,调查活动可以结束,编制固
18、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污染状况第一阶段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参考附录 A。6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信息核实和污染途径判别 6.1.1 对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有信息进行核实,包括堆存场所基本信息、堆存场所及周边土地利用变迁资料、堆存场所及周边环境资料、相关政府文件、区域自然和社会信息等。核实上述信息的来源,以确保其真实性和适用性。6.1.2 根据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判别堆存场所对周边土壤污染影响途径类型,具体详见表 2。表2 堆存场所对周边土壤污染影响途径类型 污染途径类型 判别依据 大气沉降污染型 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废水污染型 污染物随地表径流、地下水径
19、流进入土壤和地下、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综合污染型 土壤和地下、地表水体同时受大气沉降和废水污染影响 DB51/T 29882022 7 采样点位布设 6.2.1 堆存物和渗滤液点位布设 对于堆存物成分不明确的堆存场所开展堆存物样品采集。根据堆存物类型和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布设采样点位,分类采样,确保样品代表性,每类堆存物样品件数不少于3件;若堆存场所出现混合堆存情况,则按照均匀网格进行堆存物点位布设,采样点位不少于3个,且应尽量分散覆盖堆存场所相应区域,实际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原则上每个堆存场所均需采集渗滤液样品,若存在多个渗滤液收集池,每个渗滤液收集池均应采集1个渗滤液样品。6.2.
20、2 土壤点位布设 6.2.2.1 布点方法和数量 6.2.2.1.1 堆存场所内土壤布点方法和数量 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布设堆存场所附属设施及堆体周边土壤样品点位,堆存场所内土壤样品布点数量不少于3个,针对危险废物堆存场所布点数量可适当增加,原则上不对堆体底部的土壤进行点位布设。6.2.2.1.2 堆存场所周边土壤布点方法和数量 应根据堆存场所周边土壤污染类型进行土壤布点,布点应覆盖周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大气沉降污染型:以堆存场所为中心,采用放射状布点法,点位布设以主导风向下风向为主,兼顾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和反方向,主导风向下风向可适当增加点位。当潜在污染影响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5000 m2,建
21、设用地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建设用地面积5000 m2,建设用地布点数量不少于6个;农用地及其他用地布点以耕地和园地为主,兼顾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当潜在污染影响范围1 km时,农用地及其他用地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潜在污染影响范围1 km时,农用地及其他用地布点数量不少于7个;废水污染型:以堆存场所为起点,在地下水和纳污地面水体(如纳污灌溉水体)主要径流方向两侧,按水流方向采用带状布点法。当潜在污染影响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5000 m2,建设用地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建设用地面积5000 m2,建设用地布点数量不少于6个;农用地及其他用地布点以耕地和园地为主,兼顾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当潜在污染影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988-2022 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2988 2022 四川省 固体废物 堆存 场所 土壤 风险 评估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