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2864—2023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要求.pdf
《DB14 T 2864—2023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2864—2023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要求.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A 47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8642023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要求 2023-10-17 发布2024-01-17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4/T 2864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企业现场踏勘.3 5 核算边界确定.4 6 统计分析及排放量测算.4 7 数据质量控制及不确定性分析.8 8 撰写技术报告.8 附录 A(规范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流程.10 附录 B(资料性)不同企业类型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及核算方法.11 附录 C(资料性)常见的温室气体
2、排放源及温室气体种类.15 附录 D 核算边界.15 参考文献.18 DB14/T 2864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气象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标准的组织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山西省气候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岳江、秦艳、王志伟、王文春、朱凌云、王大勇、闫世明、成鹏伟、杨爱琴、师莉红、王小兰、郭伟、李莹、李雁宇、程雪。DB14/T 28642023 1 工业
3、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相关术语、企业现场踏勘、核算边界的确定、统计分析及排放量测算、数据质量控制及不确定性分析、撰写技术报告等。本文件适用于相关人员开展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过程。本文件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氢氟烃、六氟化硫。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 321
4、51.1-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 GB/T 32151.2-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部分:电网企业 GB/T 32151.3-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3部分:镁冶炼企业 GB/T 32151.4-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 GB/T 32151.5-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GB/T 32151.6-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6部分:民用航空企业 GB/T 32151.7-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7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GB/T
5、 32151.8-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 GB/T 32151.9-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9部分:陶瓷生产企业 GB/T 32151.10-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 GB/T 32151.11-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1部分:煤炭生产企业 GB/T 32151.12-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2部分:纺织服装企业 DB3212/T 1125-2023 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2150-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温室气
6、体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GB/T 32150-2015,定义3.1 二氧化碳当量 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DB14/T 28642023 2 报告主体 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GB/T 32150-2015,定义3.2 发电企业 以发电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 GB/T 32151.1-2015,定义3.3 电网企业 以输配电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T 32151.2-2015,定义3.3 镁冶炼企业 以镁冶炼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
7、T 32151.3-2015,定义3.3 铝冶炼企业 以铝冶炼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T 32151.4-2015,定义3.3 钢铁生产企业 以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及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T 32151.5-2015,定义3.3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 使用民用航空器运送旅客、行李、邮件或者货物的企业法人。GB/T 32151.6-2015,定义3.3 通用航空企业 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飞行活动的企业。GB/T 3
8、2151.6-2015,定义3.4 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以平板玻璃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水泥生产企业 以水泥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T 32151.8-2015,定义3.3 陶瓷生产企业 以陶瓷制品生产和加工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DB14/T 28642023 3 GB/T 32151.9-2015,定义3.3 化工生产企业 以化学方法生产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化学纤维、橡胶及其制品、专用或日用化学品等产品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T 32151.10-2015,定义3.3 煤炭生产企业 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
9、T 32151.11-2015,定义3.3 纺织服装企业 以纺纱、织造、前处理、印花、染色、后整理、服装生产和加工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单位。GB/T 32151.12-2015,定义3.3 家用电器制造企业 以家用电器设备整机或零部件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T/CAS 510-2021,定义3.8 其他工业企业 除以上行业企业之外的其他类型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燃料燃烧排放 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GB/T 32150-2015,定义3.7 过程排放 在生产、废弃物处理处置等过程中除燃料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GB/T 3215
10、0-2015,定义3.8 活动数据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GB/T 32150-2015,定义3.12 排放因子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GB/T 32150-2015,定义3.13 4 企业现场踏勘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应建立在对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现场踏勘小组应由核算人员、企业人员(包括负责生产和能源统计、财务人员)组成,入企业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核算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源设备指标和运行情况、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工业生产原辅料消耗量和逃逸量、DB14/T 28642023 4 产品产量的台账报表和检测报告、购入输出电力电表数据和热力
11、数据、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回收利用过程、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泄露检测情况。5 核算边界确定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含内容参照 GB/T 32150-2015 6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中有关规定。如果企业主体还有多个分公司、生产场地或产业活动单位,则核算前应把整个公司资产设施划分为几个空间相对独立、物料往来易于识别和计量的核算单元。在划分核算单元的基础上,需识别每个核算单元的碳源流。碳源流类别参照 GB/T 32151.10-2015 中 4.1 概述进行。各类型企业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核算
12、方法见附录 B。6 统计分析及排放量测算 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温室气体种类识别 确定企业边核算界后,需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常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温室气体种类参见附录C。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 应参照现行行业确定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见附录B。如果行业无确定的核算方法,建议采用通用核算方法(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进行核算。应根据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可获得的有效活动水平数据情况、排放源的可识别程度选择最佳核算方法。如果行业核算方法有变动,核算时应予以说明。6.2.1 排放因子法 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乘积,见式(1):=(1)式中:温室气体排放量,
13、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与活动数据单位相匹配;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注:计算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时,排放因子也可为含碳量、碳氧化率及二氧化碳折算系数(44/12)的乘积。6.2.2 物料平衡法 使用物料平衡法计算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输入物料中的含碳量减去输出物料中的含碳量进行平衡计算得到二氧化碳排放量,见式(2):=()()(2)式中:DB14/T 28642023 5 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输入物料的量,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输出物料的量,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
14、;输入物料的含碳量,单位与输入物料的单位相匹配;输出物料的含碳量,单位与输出物料的单位相匹配;碳氧化率,单位为%;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次评估值。注:本公式只适用于含碳温室气体的计算。如需计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公式。6.2.3 实测法 可通过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测量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该系统通过对钢铁、化工、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民航、石油化工、造纸、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固定排污口、厂界温室气体和气象条件进行监测,上传数据至监控平台,实现温室气体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和计算。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测量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氧化亚
15、氮、甲烷、六氟化硫等气体,同时测定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参数用于判定温室气体排放条件。6.2.3.1 系统组成结构 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是由直接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核算与校核系统、实时监控平台组成。直接监测系统采用直接抽取法测量排放口和厂界温室气体浓度,通过多重过滤保护装置和高灵敏度传感器识别温室气体采集种类、浓度和气象数据;通过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网络传输系统和数据校核修正装置确保稳定、精准的监测数据24小时实时上传至监控平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核算与共享,核算结果汇入政务大数据平台。6.2.3.2 设备安装及技术指标 设备安装参考DB3212/T 1125-202
16、3中8节进行。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见表1。表1 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支持参数 温室气体 气体种类 甲烷 二氧化碳 氧化亚氮 六氟化硫 量程 0-1000PPM 0-5000PPM 0-500PPM 0-500PPM 分辨率 1PPM 1PPM 0.1PPM 0.1PPM 精度 3%3%3%3%响应时间 30S 30S 30S 30S 技术原理 MOS 红外线 光学波导 光学波导 温室气体活动水平数据收集 选择核算方法后,需进行温室气体活动水平的数据收集,并根据以下优先级使用数据。原始数据(直接测量、监测获得的数据),优先级:高;二次数据(通过原始数据折算获得的数据),优先级:中;替代
17、数据(来自相似过程或活动的数据),优先级:低。DB14/T 28642023 6 常见的温室气体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见表4。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参数的确定 应根据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参数的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公信力以及其实用性、时效性来选择最佳排放因子和参数;如有测量条件,可优先通过工业企业内直接测量、能量平衡或物料平衡法得到排放因子及参数的数值;如无测量条件,则采用相关技术指南或规范性文件提供的排放因子和参数的推荐值。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与汇总 计算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需将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后再汇总。6.5.1 燃料燃烧排放 按照燃料种类分别计算其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18、放量,并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见式(3):燃烧=燃烧 i(3)式中:燃烧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燃烧 i第 i 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6.5.2 过程排放 不同类型企业各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及气体种类不同,生产环节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按照生产过程不同排放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加总,见式(4):过程=过程 i (4)式中:过程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过程 i第 i 个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6.5.3 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购入电
19、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通过企业购入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其中电网排放因子建议采用电网企业实测,热力排放因子建议采用热力公司实测数据。计算过程见式(5)式(6):购入电=购入电 电 (5)购入热=购入热 热 (6)式中:DB14/T 28642023 7 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购入电购入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电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购入热购入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热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
20、C)提供的数据。6.5.4 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输出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通过企业输出的电力、热力量与排放因子的乘积获得,见式(7)式(8):输出电=输出电 电 (7)输出热=输出热 热 (8)式中: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输出电输出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电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输出热输出的热力量,单位为吉焦;热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6.5.5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温室气体
21、排放总量见式(9):=燃烧+过程+购入电 输出电+购入热 输出热 回收利用 (9)式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燃烧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过程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购入电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输出电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DB14/T 28642023 8 购入热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输出热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回收利用燃料燃烧、工艺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经回收作为生产
22、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所对应的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7 数据质量控制及不确定性分析 数据质量控制 7.1.1 监测计量 部分企业排放因子和参数需要进行监测或计量确定,计量设备(电表、气体流量计、衡器、油流量计、流量仪表、温度仪表、压力仪表等)检定频次、安装方法、校准方法等宜参照T/EES 0001-2021中5 计量要求进行调试和检测。7.1.2 数据质量控制 获取不同来源渠道的活动数据后,应进行合理性检查和一致性检查,对于缺测和有误的数据应进行剔除和修正;活动数据宜同时满足企业报表及统计年鉴要求。若不一致,应采取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活动数据的最终来源。温室气体核算结果应进行准
23、确性评估。不确定性分析 对于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和参数、核算结果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宜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中不确定性计算公式进行定量计算。8 撰写技术报告 概述 报告概述应参照GB/T 32150-2015要求进行撰写。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题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联系人等。活动数据及来源 活动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所使用的燃料消耗量、工业生产原辅料消耗量和逃逸量、产品产量、购入输出电力电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回收利用过程、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泄露量等。以上数据来源于企业台账和能源统计报表、统计年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 28642023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要求 2864 2023 工业企业 温室 气体 排放 核算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