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 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 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 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 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 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 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 碑。 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 分) 宏伟弘( )桥梁粱( )摩崖摹( )遐迩 暇( ) 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 3 画,义为“时间
2、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 13 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 碑”。 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 分) 2诗文默写。(10 分) 烽火连三月, ,以观 沧海。 晓镜但愁云鬓改, ,塞 土燕脂凝夜紫。 闲来垂钓碧溪上, ,化作 春泥更护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身: ” 3按提示填空。(任选 3 处作答)(3 分)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 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读故乡,我们感受到 他 的强
3、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 他 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 我们敬仰他 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 那 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4.民俗节日探究。(7 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 源。 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 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了解民俗节日。(2 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尝月饼 清明 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 踏青吃润饼 中秋 舞狮吃团圆饭 品评民俗节日。(3 分) 请结合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
4、色 二: 探究诗句内涵。(2 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 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名著阅读。(8 分) 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2 分) 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 )(2 分) A.格列佛 B.鲁滨逊 C.保尔柯察金 D.骆驼祥子 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 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不少于 30 字)(4 分) 人物 事 例: 人物 事 例: 二、阅读(5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69
5、 题。(15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便舍船 B.欲穷其林 太丘舍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问今是何世 忠之属也 斯是陋室 8.
7、翻译句子。(6 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 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 简要说明。(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15 分)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 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 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 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 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 1679 年三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福建省 泉州市 初中 毕业 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