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180-2018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180-2018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180-2018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19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80 B1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180 2018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compound fertiliz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018 - 04 - 28 发布 2018 - 05 - 28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80 2018
2、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营、王震、朱孟会、乔孟、丁斌、曹鹏飞。 DB37/T 3180 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
3、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 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 指导山东省内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 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DB37/T 3180 2018 3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 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
4、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 、各生产相关专
5、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还应包括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车间等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企业可 以外聘相关专业的专家及机构参与、指导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1.2 企业应根据规模和运行方式建立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各部门、人员主 要职责如下: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安全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的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各相关专业部门建立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各相关专业部门负责组织本专业风险点 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开 展; 各车间负责组织本车间的风
6、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企业全体员工、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 相关工作。 DB37/T 3180 2018 4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培训对象及内容 企业应分层级对员工进行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的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生产系统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车间等专业管理人员)、班 组长、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职工。 4.2.2 培训目标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各层级掌握 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 级管控等方法和要求;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掌握公司
7、级管控风险点,熟悉所负责风险点的重点管控措施,了解公司级管 控风险点的管控要求; 专业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应掌握公司级管控风险点所在,熟悉本专业需要具体执行和监督执行的 管控措施,了解与专业工作紧密相关的风险点控制措施; 车间管理人员应掌握本车间的公司级和车间级管控风险点信息(包括风险点包含的范围、等级、 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了解班组级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班组长应掌握本班组的风险点信息,了解车间级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岗 位员工应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信息,了解本班组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4.2.3 培训记录 培训过程应做好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考核等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8、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制度中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 和准则、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可参考附录 A)等;其中运行考核要求应明确各级运行考核内 容和标准,确定考核频次和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 励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企业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 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清单;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文件。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
9、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DB37/T 3180 2018 5 企业在风险点划分前应根据工艺流程、生产工段、储存罐区、作业场所等划分风险区域,建立风 险区域划分登记表(参见表 B.1),以风险区域单位,对区域中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分析, 划分风险点,划分方式尽量保持统一,避免混淆、出现遗漏。 5.1.2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 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列明各风险区域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加表 B.4) 示例 1: 复合肥生产车间浓缩区域的高压料浆泵、减温减压装置、蒸发器、闪蒸分离器、真空泵、料
10、浆储罐;筛分 区域的滚筛、振动筛、提升机、原料输送皮带;包装区域的缝包机、计量称、机械手、叉车、输送皮带。 5.1.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操作或作业活动风险点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风险区域中的常规和非常规状态作业活 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加表 B.3)。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 限空间 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示例 2: 复合肥生产车间压滤区域的压滤操作、卸渣操作、更换滤板滤布操作;高塔造粒区域的切换造粒机造粒操 作、高塔料锅积料清理操作、斗提机清理操作;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转动装置检修作业等。 5
11、.1.4 风险点排查 5.1.4.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应包含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区域、场所、装置(设备)、活动,形成包括 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表 B.2)。 5.1.4.2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 、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 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两重点一重 大”)的生产储存装置
12、,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 HAZOP)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5.2.2 辨识范围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 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DB37/T 3180 2018 6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 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
13、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 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2.3.2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5.3 风险控制措施 5.3.1 控制 措施的选择原则 5.3.1.1 企业应依据 DB37/T 2882 2016、 DB37/T 2971-2017 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 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依次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五个 方面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 通过消除、替代、封闭、隔离、移开等方式消除或减弱
14、危害; 示例 1: 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危险行为;用低危害物质替代高危害物质;通过隔离带、栅栏、警 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 教育措施: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个体防护包括:是指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以及当处置异常或紧急 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采取防护的措施; 应急措施: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5.3.1.2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限位、过卷等工艺设备本身带 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
15、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3.1.3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 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3.2 控制措施实施 5.3.2.1 通过落实改进和新增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企业应对改进和新增的控制措施 形成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要求、负责人和完成时间。 5.3.2.2 通过分级实施隐患排查所涉及到的各项排查内容,确保控制措施达到效果。企业应根据自身 组织架构,落实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各级管理层级的检查内容。通过定期组织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的评审,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风险点受控。 5.4 风险评价 5.4.1 风险评价
16、方法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本实施指南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 LS)对风险进行定性、 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参见表 B.5)和 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参见表 B.6) 5.4.2 风险评价准则 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 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 DB37/T 3180 2018 7 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各企业 根据本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制定,具体包括: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
17、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关方的 诉求等。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管控原则 按 DB37/T 2882-2016中 6.6.1规定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 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 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5.5.2 确定风险等级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
18、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 从高到低的 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实施分级管控。 5.5.3 重大及较大风险判定 5.5.3.1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重大风 险: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 GB 18218 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 人以上的;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工序; 构成重大危险源
19、危险液氨罐区; 建设项目试生产和 化工装置开停车; 涉及特级和一级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四级高处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特殊作业过程; 易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场所(污水池)。 5.5.3.2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较大风 险: 涉及有毒可燃化学品的装卸、输送、使用的工序; 三级登高作业、盲板抽堵作业; 涉及有毒可燃气体管道、设施的检维修作业。 5.5.4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5.5.4.1 企业完成风险评价分级后,应按照表 1 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
20、管控。 DB37/T 3180 2018 8 表 1 风险等级对照表 5.5.4.2 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风险点等级的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实施不同层级的管控,从而使 控制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上级对下 级执行风险管控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5.4.3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通常可分为四个级别进行管控: 重大风险由公司级管控, 即实施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四级管控; 较大风险由部门级管控,即实施部门、车间、班组三级管控; 一般风险由车间级管控,即实施车间、班组二级管控; 低风险由班组级管控,即实施班组(
21、岗位)一级管控。 5.5.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表 B.7、 B.8)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 险管控信息,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5.5.6 风险告知 5.5.6.1 企业可分部门、分区域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控制措施等辨识结果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 方。员工应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信息,相关方 应了解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5.5.6.2 风险告知的形式包括进入装置区的风险信息告知牌、公告栏、警示标识、风险信息告知卡、 风险评价报告培训等。 6 文件管理 6.1 档案记录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
22、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 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 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6.2 风险信息应用 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对企业内 员工应进行 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应的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等。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管控级别 判定方法 重大 风险 较大风险
23、一般风险 低 风险 低风险 采用 LS 法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E 级 风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DB37/T 3180 2018 9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点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对危险源的控制 措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安 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180-2018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180 2018 复合 制造 行业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