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80 B1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180 2018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compound fertiliz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018 - 04 - 28 发布 2018 - 05 - 28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80 2018
2、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营、王震、朱孟会、乔孟、丁斌、曹鹏飞。 DB37/T 3180 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
3、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 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 指导山东省内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 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DB37/T 3180 2018 3 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 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复合肥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
4、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 、各生产相关专
5、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还应包括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车间等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企业可 以外聘相关专业的专家及机构参与、指导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1.2 企业应根据规模和运行方式建立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各部门、人员主 要职责如下: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安全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的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各相关专业部门建立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各相关专业部门负责组织本专业风险点 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开 展; 各车间负责组织本车间的风
6、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企业全体员工、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 相关工作。 DB37/T 3180 2018 4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培训对象及内容 企业应分层级对员工进行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的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生产系统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车间等专业管理人员)、班 组长、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职工。 4.2.2 培训目标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各层级掌握 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 级管控等方法和要求;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掌握公司
7、级管控风险点,熟悉所负责风险点的重点管控措施,了解公司级管 控风险点的管控要求; 专业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应掌握公司级管控风险点所在,熟悉本专业需要具体执行和监督执行的 管控措施,了解与专业工作紧密相关的风险点控制措施; 车间管理人员应掌握本车间的公司级和车间级管控风险点信息(包括风险点包含的范围、等级、 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了解班组级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班组长应掌握本班组的风险点信息,了解车间级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岗 位员工应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信息,了解本班组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4.2.3 培训记录 培训过程应做好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考核等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8、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制度中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 和准则、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可参考附录 A)等;其中运行考核要求应明确各级运行考核内 容和标准,确定考核频次和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 励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企业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 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清单;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文件。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
9、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DB37/T 3180 2018 5 企业在风险点划分前应根据工艺流程、生产工段、储存罐区、作业场所等划分风险区域,建立风 险区域划分登记表(参见表 B.1),以风险区域单位,对区域中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分析, 划分风险点,划分方式尽量保持统一,避免混淆、出现遗漏。 5.1.2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 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列明各风险区域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加表 B.4) 示例 1: 复合肥生产车间浓缩区域的高压料浆泵、减温减压装置、蒸发器、闪蒸分离器、真空泵、料
10、浆储罐;筛分 区域的滚筛、振动筛、提升机、原料输送皮带;包装区域的缝包机、计量称、机械手、叉车、输送皮带。 5.1.3 操作及作业活动 操作或作业活动风险点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风险区域中的常规和非常规状态作业活 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加表 B.3)。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 限空间 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示例 2: 复合肥生产车间压滤区域的压滤操作、卸渣操作、更换滤板滤布操作;高塔造粒区域的切换造粒机造粒操 作、高塔料锅积料清理操作、斗提机清理操作;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转动装置检修作业等。 5
11、.1.4 风险点排查 5.1.4.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应包含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区域、场所、装置(设备)、活动,形成包括 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表 B.2)。 5.1.4.2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 、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 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两重点一重 大”)的生产储存装置
12、,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 HAZOP)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5.2.2 辨识范围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 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DB37/T 3180 2018 6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 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
13、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 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2.3.2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5.3 风险控制措施 5.3.1 控制 措施的选择原则 5.3.1.1 企业应依据 DB37/T 2882 2016、 DB37/T 2971-2017 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 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依次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五个 方面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 通过消除、替代、封闭、隔离、移开等方式消除或减弱
14、危害; 示例 1: 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危险行为;用低危害物质替代高危害物质;通过隔离带、栅栏、警 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 教育措施: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个体防护包括:是指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以及当处置异常或紧急 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采取防护的措施; 应急措施: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5.3.1.2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限位、过卷等工艺设备本身带 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
15、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3.1.3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 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3.2 控制措施实施 5.3.2.1 通过落实改进和新增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企业应对改进和新增的控制措施 形成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要求、负责人和完成时间。 5.3.2.2 通过分级实施隐患排查所涉及到的各项排查内容,确保控制措施达到效果。企业应根据自身 组织架构,落实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各级管理层级的检查内容。通过定期组织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的评审,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风险点受控。 5.4 风险评价 5.4.1 风险评价
16、方法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本实施指南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 LS)对风险进行定性、 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参见表 B.5)和 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参见表 B.6) 5.4.2 风险评价准则 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 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 DB37/T 3180 2018 7 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各企业 根据本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制定,具体包括: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
17、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关方的 诉求等。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管控原则 按 DB37/T 2882-2016中 6.6.1规定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 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 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5.5.2 确定风险等级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
18、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 从高到低的 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实施分级管控。 5.5.3 重大及较大风险判定 5.5.3.1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重大风 险: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 GB 18218 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 人以上的;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工序; 构成重大危险源
19、危险液氨罐区; 建设项目试生产和 化工装置开停车; 涉及特级和一级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四级高处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特殊作业过程; 易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场所(污水池)。 5.5.3.2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较大风 险: 涉及有毒可燃化学品的装卸、输送、使用的工序; 三级登高作业、盲板抽堵作业; 涉及有毒可燃气体管道、设施的检维修作业。 5.5.4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5.5.4.1 企业完成风险评价分级后,应按照表 1 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
20、管控。 DB37/T 3180 2018 8 表 1 风险等级对照表 5.5.4.2 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风险点等级的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实施不同层级的管控,从而使 控制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上级对下 级执行风险管控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5.4.3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通常可分为四个级别进行管控: 重大风险由公司级管控, 即实施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四级管控; 较大风险由部门级管控,即实施部门、车间、班组三级管控; 一般风险由车间级管控,即实施车间、班组二级管控; 低风险由班组级管控,即实施班组(
21、岗位)一级管控。 5.5.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表 B.7、 B.8)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 险管控信息,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5.5.6 风险告知 5.5.6.1 企业可分部门、分区域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控制措施等辨识结果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 方。员工应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信息,相关方 应了解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5.5.6.2 风险告知的形式包括进入装置区的风险信息告知牌、公告栏、警示标识、风险信息告知卡、 风险评价报告培训等。 6 文件管理 6.1 档案记录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
22、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 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 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6.2 风险信息应用 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对企业内 员工应进行 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应的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等。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管控级别 判定方法 重大 风险 较大风险
23、一般风险 低 风险 低风险 采用 LS 法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E 级 风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DB37/T 3180 2018 9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点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对危险源的控制 措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安 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24、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企业应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变更风险管控。企业应及时对变更事项,新改、扩项目在活动发生前或装置运行前进行危险源 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点等级;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特点,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体系进行维护。 8.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 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 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
25、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调整。 8.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 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 人员进行培训。 DB37/T 3180 2018 10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 度 为确保公司各级组织、各级人员能够落实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要求,使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真正 做到以风险管控为基础,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有效减少事故发生。 一、考核范围 公司所有单位和员工。 二、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26、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副总(安全总监) 组 员:各相关管理部室负责人 三、考核要求 (一)日常考核 日常考核由专业部室每月提出考核意见报考核领导小组讨论通过,考核计入当月奖金。 1、未按照公司要求及时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工作的单位,对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 2、对本单位员工未开展培训,员工上岗 前未掌握相关岗位风险、管控措施的,对单位及主要负责 人进行考核。 3、风险点未公示或公示内容不全的单位,对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 4、未按照补充控制措施计划执行的单位,且无相关保障措施,对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 5、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对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 6、未制
27、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考核要求的单位,或未按照本单位考核要求执行的,对单位及主 要负责人进行考核。 7、公司对各单位人员风险分级管控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单位,按人次对单位进 行考核。 (二 )年度考核 公 司每年对各单位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单位考核成绩 80分为合格,排 名前三名的考核合格单位给予一定数额奖励,考核不合格单位给予一定数额考核。 DB37/T 3180 2018 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记录 表 A.1 风险区域(单元)划分登记表 单位:复合肥车间 No: 1 序号 风险区域(单元)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28、 备注 1 氨站岗位 中毒和窒息、火灾、容器爆炸、 灼烫 、 触电 液氨罐区、酸罐 区 氨站 2 原料岗位 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 原料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3 中和岗位 灼烫、中毒和窒息、 机械伤害 、 触电 、 物体打击 中和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4 压滤岗位 物体打击、灼烫、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压滤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5 浓缩岗位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灼烫、触电、容器爆炸、高处坠落 浓缩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6 高塔造粒岗位 机械伤害、灼烫、中毒窒息、火灾、高处坠落 高塔造粒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7 转鼓造粒岗位 机械伤害、灼烫、触电、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转鼓
29、造粒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8 烘干岗位 灼烫、火灾、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暑、 物体打击、触电、中毒和窒息 烘干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9 冷却岗位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 冷却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10 筛分岗位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 筛分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11 包裹岗位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火灾、灼烫、物体打击 包裹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12 包装岗位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 包装装置区 复合肥车间 13 DCS 岗位 灼烫、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 中控室 复合肥车间 14 维修岗位 火灾 、 爆炸 、 灼烫 、 高处坠落 、 触电 、 中 毒
30、和窒息 、 起重伤害 、 物体打击 、机械伤 害、其他伤害 车间检修区域 复合肥车间 填表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 DB37/T 3180 2018 12 表 A.2 风险点登记台账 单位 :氨站 No: 1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1 卸氨 作业活动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 液氨罐区 氨站岗位 2 供氨 作业活动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 液氨罐区 氨站岗位 3 卸酸 作业活动 灼烫 酸罐区 氨站岗位 4 供酸 作业活动 灼烫 酸罐区 氨站岗位 6 氨屏蔽泵更换 作业活动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 液氨罐区北侧 氨站岗位 7 安全阀、压力表拆
31、装 作业活动 中毒和窒息、火灾、容器爆炸、 机械伤害 液氨罐区东侧 氨站岗位 8 液氨球罐 设备设施 中毒和窒息、火灾、容器爆炸 液氨罐区内 氨站岗位 9 氨压缩机 设备设施 中毒和窒息 、火灾、容器爆炸 液氨罐区东北角 氨站岗位 10 鹤管 设备设施 中毒和窒息 、火灾、容器爆炸 液氨罐区北侧 氨站岗位 11 氨屏蔽泵 设备设施 中毒和窒息 、火灾、容器爆炸 液氨罐区北侧 氨站岗位 12 氨蒸发器 设备设施 中毒和窒息 、火灾、容器爆炸 液氨罐区西侧 氨站岗位 13 硫酸储罐 设备设施 灼烫 、 触电 酸罐区内 氨站岗位 14 硫酸地槽 设备设施 灼烫 酸罐区北侧 氨站岗位 填表人: 填表日
32、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风险点登记台账 单位:复合肥车间 No: 2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1 备料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 、 高处坠落 、 车辆伤害 原料仓库 原料岗位 2 投料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原料库内投料口 原料岗位 3 中和反应 作业活动 中毒和窒息、灼烫 中和岗位一楼 中和岗位 4 清理中和槽 作 业活动 机械伤害、灼烫、中毒和窒息、触 电 中和槽处 中和岗位 5 压滤操作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灼烫 压滤岗位二楼 压滤岗位 6 卸渣操作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压滤岗位二楼 压滤岗位 7 更换滤板、滤布 作业
33、活动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压滤岗位二楼 压滤岗位 8 现场取样分析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灼烫、其他伤害 (划伤) 浓缩料浆槽 浓缩岗位 9 浓缩液比重控制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灼烫 浓缩岗位一楼至四楼 浓缩岗位 10 管道吹扫疏通 作业活动 灼烫 浓缩一到三楼 浓缩岗位 DB37/T 3180 2018 13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11 加热器清理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浓缩加热器 浓缩岗位 12 混合槽进料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灼烫、中毒和窒息 高塔造粒岗位 八楼 高塔造粒岗位 13 切换造粒机造粒 作业活动 机
34、械伤害、物体打击、灼烫 高塔造粒八楼 高塔造粒岗位 14 高塔料锅积料清理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 高塔造粒二楼、三楼 高塔造粒岗位 15 转鼓造粒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 、 灼烫 转鼓造粒一楼 转鼓造粒岗位 16 清理造粒机 作业活动 触电、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 灼烫 转鼓造粒一 楼 转鼓造粒岗位 17 物料烘干 作业活动 灼烫 、 火灾 、 机械伤害 烘干机处 烘干岗位 18 清理烘干机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灼烫、 中暑 烘干机处 烘干岗位 19 物料冷却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冷却滚筒处 冷却岗位 20 清理冷却滚筒 作业活动 物体打击、高处坠
35、落、触电、中毒 和窒息、机械伤害 冷却滚筒处 冷却岗位 21 大颗粒破碎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筛分二楼、三楼 筛分岗位 22 清理筛网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 害 筛分岗位二楼、三楼滚 筛 筛分岗位 23 包膜油喷涂 作业活动 火灾 、 灼烫 包膜岗位二楼、三楼 包膜岗位 24 绞龙添加防结粉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 、 机械伤害 包膜岗位二楼 包膜岗位 25 接料缝包作业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 包装岗位缝包机处 包装岗位 26 机械手操作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 包装岗位机械手处 包装岗位 27 叉车运输成品 入库 作业活动 车辆伤害 、 物体打击 、 机械伤害 机械手到成品库 包
36、装 岗位 28 对岗位变频设备进 行操作 作业活动 灼烫、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中控室 DCS 岗位 29 监控系统工艺指标 作业活动 火灾、灼烫 中控室 DCS 岗位 30 清理输送皮带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各岗位输送皮带 各岗位 31 清理斗提机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各岗位斗提机 各岗位 32 清理刮板机、绞龙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 、 物体打击 各岗位刮板机、绞龙 各岗位 33 一级以上动火作业 作业活动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 各车间检修处 维修岗位 34 二级动火作业 作业活动 触电、机械伤害、 火灾 、 爆炸 、中毒 和窒息 各车间检修处 维修
37、岗位 35 四级高处作业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 、 物体打击 各车间检修处 维修岗位 36 三级高处作业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 、 物体打击 各车间检修处 维修岗位 37 一级、二级高处 作业 作业活动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各车间检修处 维修岗位 38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作业活动 中毒和窒息 、 灼烫 、 机械伤害 、 触电 各车间受限空间 部位 维修岗位 39 临时用电作业 作业活动 火灾 、 触电 各车间检修箱、 佩戴室 维修岗位 DB37/T 3180 2018 14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40 吊装作业 作业活动 起重伤害 、 触电 各
38、车间检修吊装区 维修岗位 41 盲板抽堵 作业活动 灼烫 、 中毒和窒息 各车间盲板抽堵 管道处 维修岗位 42 10 人以上检修作业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 、 触电 、 物体打击 、 火灾 、爆炸 各车间检修区 维修岗位 43 涉及有毒可燃气体 管道、设施的检维 修作业 作业活动 中毒和窒息 、 火灾 、 爆炸 各车间检修区 维修岗位 44 转动装置检修维护 作业 作业活动 机械伤害 、 物体打击 、 触电 、 火灾 各车间检修区 维修岗位 45 破碎机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 原料区投料口 原料岗位 46 三轮车 设备设施 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 原料区一楼 原料岗位 47 中和
39、泵;压滤上料 泵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 物体打击 、 灼烫 中和岗位一楼 中和岗位 48 管式反应器 设备设施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灼烫 中和岗位一楼 中和岗位 49 混酸槽、中和槽、 缓冲槽、闪蒸槽 设备设施 触电 、 机械伤害 、 灼烫 中和岗位一楼、二楼 中和岗位 50 压滤机 设备设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灼烫 压力岗位二楼 压滤岗位 51 高压料浆泵 设备设施 灼烫、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触电 浓缩装置区三楼 浓缩岗位 52 减温减压装置 设备设 施 灼烫 、 容器爆炸 浓缩装置区二楼 高塔车间 53 蒸发器 设备设施 容器爆炸 、灼烫 浓缩装置区二至四 浓缩岗位
40、54 闪蒸分离器 设备设施 灼烫 、 中毒和窒息 浓缩装置区二至四楼 浓缩岗位 55 真空泵 设备设施 灼烫 塔上二楼 浓缩岗位 56 料浆储罐 设备设施 灼烫 浓缩装置区一至四楼 浓缩岗位 57 粉体加热器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 火灾 、 灼烫 高塔造粒装置区九楼 高塔造粒岗位 58 高塔造粒机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灼烫、机械伤害、 触电 高塔造粒装置区八楼 高塔造粒岗位 59 混合槽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 灼烫 、 火灾 高塔造粒装置区八楼 高塔造粒岗位 60 乳化剪切机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触电、灼烫 高塔造粒岗位八楼 高塔造粒岗位 61 电梯 设备设施 机械 伤害 、高处坠落 高塔
41、造粒装置区一楼 -九楼 高塔造粒岗位 62 转鼓造粒机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 灼烫 、 机械伤害 转鼓造粒装置区一楼 转鼓造粒岗位 63 干燥滚筒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 、 机械伤害 、 高处坠落 、灼烫 筛分装置区一楼 烘干岗位 64 冷却滚筒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筛分一楼 冷却 岗 位 65 滚筒筛 设备设施 高处坠落 、 机械伤害 、 尘肺病 筛分三楼 筛分 岗位 66 振动筛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 、 机械伤害 、 尘肺病 筛分三楼 筛分 岗位 67 化油槽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灼烫、火灾 包膜一楼 包膜 岗位 DB37/T 3180 2018 15 序号 风险点名
42、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68 包膜滚筒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 、 机械伤害 、 火灾 包膜一楼 包膜岗位 69 机械手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包装 装置区东侧 包装岗位 70 计量称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包装 装置区东侧 包装岗位 71 缝包机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触电 包装 装置区东侧 包装岗位 72 叉 车 设备设施 车辆伤害 包装一楼 包装岗位 73 提升机 设备设施 高处坠落 、 物体打击 、 机械伤害 各原料输送装置区 各岗位 74 输送皮带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各原料输送装置区 各岗位 75 刮板机 设备设施 高处 坠落 、机械伤害 各原
43、料输送装置区 各岗位 76 绞龙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各原料输送装置区 各岗位 77 布袋除尘器 设备设施 灼烫、火灾、高处坠落 各除尘装置区 各岗位 78 压缩空气罐 设备设施 物体打击 、 容器爆炸 各装置区 各岗位 79 消防设施 设备设 施 火灾 各装置区 各岗位 80 电焊机 设备设施 触电、 火灾、爆炸 、 灼烫 车间器材室 维修 岗位 81 气割工具 设备设施 火灾、 爆炸 气瓶定置区 维修 岗位 82 砂轮气割机 设备设施 机械伤害 、 物体打击 、 触电 砂轮机定置区 维修 岗位 83 手拉葫芦 设备设施 起重伤害 车间器材室 维修 岗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
44、日期: DB37/T 3180 2018 16 表 A.3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氨站 No: 1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实施单位 活动频率 备注 1 卸氨作业 1、 槽车检查 2、 充装设施检查确认 3、 车体与充装装置连接 4、 氨压缩机开启 5、 卸氨监护 6、 卸车完毕 停氨压缩机关阀门 液氨罐区 氨站 特定时间进行 2 供氨作业 1、沟通供氨 2、检查工作 3、 开泵供氨 4、管道巡检 5、供氨完毕 液氨罐区 氨站 特定时间进行 3 卸酸作业 1、槽车检查 2、 车体 与地槽管道连接 3、 卸酸开启打酸泵 4、卸酸结束 酸罐区 氨站 特定时间进行 4 供酸作业
45、 1、沟通供酸 2、检查工作 3、开泵供酸 4、供酸完毕 5、管道吹扫 酸罐区 氨站 特定时间进行 5 氨屏蔽泵更换 1、 氨屏蔽泵隔离泄压 2、 管道置换 3、 拆卸泵 4、 安装泵 液氨罐区 氨站 特定时间进行 6 安全阀、压力表拆 装 1、关闭根部阀 2、泄压 3、拆卸安全阀、压力表 4、安装安全阀、压力表 5、开根部阀 液氨罐区 氨站 特定时间进行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复合肥车间 No: 2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实施单位 活动频率 备注 1 备料 1、攀爬原料垛 2、原料装车 3、运输物料 4、原料卸车 原料仓库
46、 原料岗位 频繁进行 2 投料 1、 包装袋拆口 2、 原料投入料口 3、 原料破碎 原料库内投料口 原料岗位 频繁进行 3 中和反应 1、 向反应器供酸 2、 向反应 器供气氨 3、 反应过程控制 4、 中和槽液位控制 中和岗位一楼 中和岗位 频繁进行 4 清理中和槽 1、 搅拌电机断电 2、 通风置换 3、 办理票证进入槽罐 4、 清理料浆 中和槽处 中和岗位 特定时间进行 DB37/T 3180 2018 17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实施单位 活动频率 备注 5 压滤操作 1、 压缩气加压 2、 供料 3、 过滤 压滤岗位二楼 压滤岗位 频繁进行 6 卸渣操作
47、1、 泄压 2、 推动拉板小车 3、 卸渣 压滤岗位二楼 压滤岗位 频繁进行 7 更换滤板、滤布 1、 升起翻板 2、 设备断电 3、 起吊 4、 安装滤板、滤布 压滤岗位二楼 压滤岗位 特定时间进行 8 现场取样分析 1、 攀爬缓冲槽 2、 防护用品工具准备 3、 取样分析 4、 洗刷量筒 浓 缩料浆槽 浓缩岗位 定期进行 9 浓缩液比重控制 1、检查各台泵的运行情况 2、 调整物料阀门开度 3、调整加热器温度 4、调整真空泵负压 浓缩岗位一楼至 四楼 浓缩岗位 定期进行 10 管道吹扫疏通 1、 检查出料口 2、 开蒸汽吹扫 3、 吹扫效果检查 浓缩一到三楼 浓缩岗位 定期进行 11 加热器清理 1、 高压清洗机运行 2、 清洗枪加压 3、 加热器列管清理 4、 加热器下方物料清理 浓缩加热器 浓缩岗位 特定时间进行 12 混合槽进料 1、 清理混合槽内杂物 2、 关闭混合槽底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