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412-2018 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pdf
《DB37 T 3412-2018 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412-2018 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40 B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122018 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of Main Tree Species 2018-08-17发布 2018-09-17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412 2018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光华、宋玉民、乔玉玲、于振旭、彭琳。
2、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7/T 3412 2018 1 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主要造林树种林种确定、树种选择、混交林营造、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 造林季节、造林密度、种子和苗木、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造林施工设计、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 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000
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7 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2 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 l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3 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706 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 LY/T 1880 木本植物种子催芽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造林分区 region division of Shandong for afforestation 根据气候和立
4、地等条件划分的山东省境内的造林区域。 3.2 主要造林树种 main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in Shandong 适合山东省土壤、气候条件的,能够在平原、山地、丘陵等宜林地造林的主要树种。 DB37/T 3412 2018 2 4 林种确定 4.1 用材林 以生产人造板材、家俱材、纸浆材和建筑用材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4.2 防护林 以防护为主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护路林和护岸林 等。 4.3 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木本油料、药材、调料、橡胶等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4.4 特种用途林 以风景游憩、种子生产、教学科研等为主要
5、目的的人工林。 5 树种选择 5.1 基本原则 5.1.1 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相适应,适地适树。 5.1.2 根据造林目的选择树种(含种源、品种或无性系,下同)。 5.1.3 选择生态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稳定的树种。 5.1.4 优先选择山东乡土树种。 5.2 各林种树种选择要求 5.2.1 用材林 a) 树种应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宜选择优良品种。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量指标 按照 LY/T 1706 执行; b) 对珍稀用材和具有特殊用途的树种应有适当比例的发展。 5.2.2 防护林 a) 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防护性能好、抗逆性
6、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 b) 水源涵养林树种要求根系发达、落叶丰富、凋落物易分解、固土保水能力强等特性; c) 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树种要求具有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沙压,固土效果好等特性; d) 农田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树种要求树体高大、树冠中等偏下、深根、抗风蚀等特性; e) 护岸林和护路林树种要求根系发达、侧根密集、耐水淹,耐水蚀等特性。 5.2.3 经济林 a) 具有高产、抗逆、产品优质等特性; b) 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5.2.4 特种用途林 DB37/T 3412 2018 3 树种应具备且能满足特种用途的性状。 5.3 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 见附录A。 5.4 主
7、要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 见附录B。 6 混交林营造 6.1 适用对象: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营造混交 林。 6.2 混交原则:提倡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耐荫树种与阳性树种、深根树种与 浅根树种混交。 6.3 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林种选择株间、行间、带状或者块状混交方式。 6.4 混交比例:伴生树种株数(幼林阶段)或胸高断面积(成林阶段)所占的比例不低于 10 % 。土 壤贫瘠地区加大固氮树种比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 6.5 培育方式:利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纯林改造及其相结合的方式培育
8、混交林。 7 造林地选择 7.1 造林地类型 山东省主要造林地有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等。 7.2 造林地选择原则 要根据不同林种和树种及经营水平选择合适造林地。荒山荒地适宜防护林、经济林和部分用材林的 营建,农耕地适宜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的营建,四旁地适宜防护林和用材林的营建,采伐迹地和火 烧迹地视立地条件营建适宜的林种。 8 造林地整地 8.1 整地方法 8.1.1 全面整地 8.1.1.1 适宜采用全面整地的情况如下: a) 坡度 15以下、地势较平坦的; b) 便于实行机械作业的; c) 实行林农间作的; d) 灌草茂密的造林地。 8.1.1.2 全面整地连片面
9、积不能过大。丘陵要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脊天然植被,坡长每 30 m 沿等高线保 留 3 m 宽天然植被。 DB37/T 3412 2018 4 8.1.1.3 盐碱地采取条(台)田整地方式。 8.1.2 穴状整地 8.1.2.1 穴状整地是平原造林地广泛采用的整地方法。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更应采用。 8.1.2.2 整地规格,穴的口径 30 cm50 cm ,深度 40 cm80 cm ,盐碱地整地深度不大于 40 cm , 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及多草地带,整地规格应适当大些。 8.1.3 鱼鳞坑整地 8.1.3.1 鱼鳞坑整地是干旱、半干旱低山丘陵造林地整地方法。 8.1.3.2 鱼鳞
10、坑为半圆形,外高内低,半径不小于 60 cm 。 8.1.4 带状整地 8.1.4.1 带状整地适用于低山、丘陵地区。 8.1.4.2 低山丘陵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其形式有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 8.1.4.3 带状整地宽度 60 cm 以上,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不能过长,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 0.5 m1.0 m 自然植被。 8.2 整地时间 8.2.1 春季造林一般应在上年夏季或秋季前整好地,雨季造林要在头年秋季或当年春季前整好地,秋 季造林在当年春季整好地。 8.2.2 沙质土造林整地,可以不预先整地,造林时挖穴栽植。 8.2.3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造林整地必要时先设置沙障。 9
11、 造林季节 9.1 春季造林 应根据树种的物候期和土壤解冻情况适时安排造林,一般在土壤解冻后树木发芽前完成。 9.2 雨季造林 适宜小粒种子播种造林和容器苗造林。要注意雨情动态,适时造林。 9.3 秋季造林 秋季适宜阔叶树植苗造林和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种子的播种造林。 10 造林密度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确定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适宜林种及造林密度见附录B。 11 种子和苗木 11.1 基本要求 禁止使用带有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DB37/T 3412 2018 5 11.2 种子 11.2.1 选用优良种源和种子园、母树林等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接穗
12、、插穗等繁殖材料。 11.2.2 种子的质量应达到 GB 7908 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 11.2.3 依照 GB/T 2772 规定的方法检验林木种子质量。 11.2.4 为提高播种造林成效,在播种前根据需要可对林木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消毒等处理。浸种和 催芽按照 LY/T 1880 规定执行。种子消毒按照 GB/T 15776 标准执行。 11.3 苗木 11.3.1 裸根苗 11.3.1.1 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修枝、剪叶、苗根 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制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 11.3.1.2 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必
13、须选用 GB 6000-1999 规定的种子园、优良种源或者优良品种培育的 1 级苗木。 11.3.1.3 经济林应选用优良品种,苗木应符合 GB 6000-1999 规定的合格苗木。 11.3.1.4 其他林种使用的苗木应是 GB 6000-1999 规定的合格苗木。 11.3.2 容器苗 执行LY/T 1000的规定。 11.3.3 起苗和运输 根据造林任务,就近育苗,避免长途运输造成损失。苗木质量的检验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 技术执行GB/T 6000和LY/T 1000的规定。 12 造林方法 12.1 植苗造林 12.1.1 苗木质量 执行GB 6000的规定。 12.1.2 栽
14、植深度 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树种确定栽植深度,一般与苗木根径原土痕齐平。干旱地区、沙质土壤 和能产生不定根的树种可适当深栽。 12.1.3 技术要领 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土壤要压实,表层要覆土。 12.2 播种造林 12.2.1 适用范围 易于发芽生根成活并有一定抗旱性能的树种,在鸟兽危害较轻的地区,可采用播种造林。 12.2.2 人工播种造林。 DB37/T 3412 2018 6 墒情较好时采用穴播或条播,一般在雨季进行。 12.2.3 飞机播种造林。 在交通不便、宜林荒山、荒地、荒沙或者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其具体要求按照GB/T 15162规定执 行。 12.2.4
15、播种量 根据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播种量按照GB/T 6001规定执行。 12.2.5 覆土厚度 大粒种子、沙壤土覆土宜厚,一般为2 cm6 cm ;小粒种子、粘重土宜浅,一般为1 cm3 cm 。 12.3 封山(沙)造林 按照GB/T 15163规定执行。 13 幼林抚育 13.1 补植和补播 按照GB/ T 15776规定执行。 13.2 水肥管理 13.2.1 用材林和经济林要加强水肥管理。 13.2.2 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潮湿。一般降水量年份每年应灌水 1 次2 次,每次 每公顷 400 m 3 600 m 3 。低洼积水地要整修沟渠及时排水。 13.2.
16、3 生长期内追施复合肥、尿素、碳酸铵、过磷酸钙等化肥,以氮肥为主,用量随树木年龄增大而 增加,一般为每株每年施用氮肥量 0.25 kg0.5 kg ,施肥一般结合灌溉或雨前施用。 13.3 松土除草 13.3.1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对穴外影响 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要及时割除。连续进行 2 年3 年,每年 1 次3 次。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 减少松土次数。 13.3.2 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 3 cm6 cm ,干旱地区应深些,丘 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 13.3.3 选用 GB/T 15783
17、 规定的除草剂除草。 13.4 幼树管理 13.4.1 间苗 播种造林,在幼树生长稳定后,对于过密的林分进行1 次2 次定株,使单位面积株数达到造林密 度要求。 13.4.2 抚育 DB37/T 3412 2018 7 根据林种和树种需要,应适时进行除蘖、修枝、整形等抚育工作。防护林注意控制冠形,用材林注 意控制干形,经济林加强整形修剪。 13.4.3 平茬复壮 对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因干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兽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及时平茬复壮。 13.4.4 伴生关系调节 混交林可采用修枝、平茬、间伐等措施调节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保证其正常生长。 13.5 幼林保护 对新造林地
18、要进行封禁保护,不准放牧;对易受冻、旱害的树种,当年冬季应采取覆土、盖草等防 寒(旱)措施。 13.6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期及时开展预测预报,确需防治的,要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进行 防治,化学农药的使用标准和准则按照GB 4285规定执行。 13.7 集约经营 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要集约经营,要适时灌溉、施肥和合理修枝。 13.8 林农间作 13.8.1 间作年限 提倡林农间作,间作年限2 年4 年,以耕代抚,林木郁闭后,停止间作。 13.8.2 间作物选择 林地间种农作物,以矮杆作物为宜,不应种植高杆和攀缘作物;间种物选择油菜、小麦、豆类、花 生、田菁、苕子和紫穗槐等
19、。 14 造林施工设计 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 15 检查验收 按照GB/T 15776 规定执行。 16 造林技术档案 按照GB/T 15776 规定执行。 DB37/T 3412 2018 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 造林分区 主要造林树种 鲁西北平原 黑杨( Populus aigeiros)、毛白杨( Populus tomentosa)、枣树( Ziziphus jujuba.)、旱柳( Salix matsudana) 、国 槐 ( Sophora japonica) 、 臭椿 ( Ailanthus altissima) 、刺 槐 ( R
20、obinia pseudoacacia.) 、 梨树( Pyrus communis)、柿树( Diospyros kaki)、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桑树( Morus alba) 、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 鲁北滨海平 原 黑杨( Populus aigeiros)、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柽柳( Tamarix chinensis)、白榆( Ulmus pumila)、臭椿( Ailanthus altiss
21、ima)、旱柳( Salix matsudana)、杞柳( Salix integra)、沙柳 ( Salix psammophila)、垂柳( Salix babylonica)、枣树 (Ziziphus jujube var. inermis) 、刺槐 ( Robinia pseudoacacia)、国槐( Sophora japonica)、杜梨( Pyrus betulifolia)、桃树( Prunus persica)、杏树( Armeniaca vulgaris)、石榴( Punica granatum.)、枸杞( Lycium chinensis)、 紫穗槐( Amorpha
22、fruticosa)等。 鲁东丘陵 黑松( Pinus thunbergii)、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赤松( Pinus densiflora)、水 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黑杨( Populus aigeiros)、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槲树( Quercus dentata)、榉树( Zelkova schnideriana) 、 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楸树( Catalp
23、a bungei)、槭树( Acer truncatum)、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 枫杨 ( Pterocarya stenoptera) 、 臭椿 ( Ailanthus altissima) 、 刺槐 ( Robinia pseudoacacia) 、 椴树 ( Tilia amurensis) 、 盐肤木 ( Rhus chinensis) 、 枫香 ( Liquidambar formosana) 、 花椒 ( Zanthoxylum bungeanum)、淡竹( Phyllostachys glauca)、黄荆( Vitex negundo)、胡枝子(
24、Lespedeza bicolor) 、 旱柳( Salix matsudana) 、桑 树 ( Morus alba) 、毛白杨 ( Populus tomentosa) 、国 槐 ( Sophora japonica) 、 银杏 ( Ginkgo biloba) 、 苦楝 ( Melia azedarace) 、 泡桐 ( Paulownia tomentosa) 、 朴树 ( Celtis tetrandra) 、 悬铃木( Platanus orientalis)、梧桐( Firmiana simplex)、毛梾( Swida walteri)、女贞( Paeonia suffruti
25、cosa)、杜梨( Pyrus betulifolia)、苹果( Malus pumila)、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 桃树 ( Prunus persica) 、 杏树 ( Armeniaca vulgaris) 、 梨树 ( Pyrus communis) 、 茶树 ( Camellia sinensis) 、 葡萄( Vitis vinifera)等。 鲁中南山地 丘陵 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赤松( Pinus densiflora)、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黑杨 ( Populus aigeiro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412-2018 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技术规程 3412 2018 主要 造林 树种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