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pdf
《DB33 T 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39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237 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mode of forest-fungus ecological circular 2019- 12-30发布 2020- 01 -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2237 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 本 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磐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林
2、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金亮、张华珍、卢淑芳、 韦盛忠、 张苏炯、俞叶飞、张晓勉、魏海龙、包立生、 吕晓东、胡桂仙。 DB33/T 2237 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菌生态循环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循环模式、林地选择、林材种菌、林下育菌、菌渣 养蛴螬、蛴螬喂鸡、蛴螬粪还林等方面的技术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林 -菌 -虫 -禽的生态循环种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土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99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分 forest structure 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层成林相、林型、林龄、地位级、出材量及其他 因子大体相似,并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3.2 林地 woodland 郁闭度 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
4、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3.3 郁闭度 crown density 也称林冠层盖度,是描述乔木层树冠连接程度的指标,以林冠层在阳光直射下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 积之比表示。 3.4 DB33/T 2237 2019 2 林菌 forest-fungus 林下 人工栽 培食(药)用菌。 4 技术要求 4.1 循 环模式 林材种菌林下育菌菌渣养蛴螬蛴螬喂鸡蛴螬粪还林,参见附录 A。 4.2 林地选择 要求有林道,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林分 郁闭度 0.6 0.9为宜。 空气、水、林地土壤应符合 GB 5749、 GB 15618的要求。 4.3 林材种菌 4.3
5、.1 栽培季节 根据食(药)用菌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一般春秋季节以中温型品种为主, 冬季以低温型品种为主,夏季以高温型品种为主。 4.3.2 林材利用 收集利用林木抚育间伐枝材及竹木加工废 弃物, 符合 NY/T 5099要求。 4.3.3 栽培模式 4.3.3.1 林下覆土栽培 林下覆土栽培适用于竹荪、灵芝、大球盖菇 等。先制作菌料,再将菌料埋在土下,土层厚 度 3 cm 5 cm。 4.3.3.2 林下地摆栽培 林下地摆栽培适用于香菇、平菇、猪肚菇等。先制作菌棒,再将菌棒采用立式或卧式,直接摆放在 地面。菌棒间距 5 cm 10 cm,行间留 50 cm 80 cm的操
6、作道。 4.4 林下育菌 4.4.1 林下育菌技术 4.4.1.1 覆土方式育菌 栽培时一次性补足水分后,正常情况下依靠自然降雨和林地土壤的水分。如遇土壤湿度过低时,应 喷水增湿。一般在栽培后 20 天 30 天开始出菇。具体菇种的栽培管理参照常规方法。 4.4.1.2 地摆方式育菌 一般在栽培后 10 天 15 天开始出菇 。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补水。具体菇种的栽培管理参照常 规方法。 4.4.2 病虫害防治技术 DB33/T 2237 2019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优先采用天敌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化学防治。 病害主要有霉菌、细菌等竞争性杂菌。应合理布局生产设施、优化栽培
7、环境、选用优质原料和菌种、 规范操作。保持场地干燥、卫生。轻微霉菌用 75 %酒精擦拭或注射,严重时,移走深埋处理。 虫害主要有螨、蚊、跳虫等。原材料要干燥、无霉变,场地要干燥卫生,菇柄不残留、污染菌棒及 时移走深埋处理。采用蜘蛛、猪笼草、防虫网、粘虫板、电子杀虫灯、中药杀虫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确 实必要时,应选用已经在国家登记的可以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使用的农药应符合 NY/T 393的要求。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喷洒任何农药。 4.4.3 采收 根据食(药)用菌的品种商品性要求,确定采收标准、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采收后应进行采后处 理,去除杂质,拣出伤、残、病菇,分拣后归类放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 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 2237 2019 生态 循环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