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 T 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1302       资源大小:842.1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 T 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39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237 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mode of forest-fungus ecological circular 2019- 12-30发布 2020- 01 -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2237 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 本 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磐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林

    2、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金亮、张华珍、卢淑芳、 韦盛忠、 张苏炯、俞叶飞、张晓勉、魏海龙、包立生、 吕晓东、胡桂仙。 DB33/T 2237 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菌生态循环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循环模式、林地选择、林材种菌、林下育菌、菌渣 养蛴螬、蛴螬喂鸡、蛴螬粪还林等方面的技术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林 -菌 -虫 -禽的生态循环种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土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99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分 forest structure 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层成林相、林型、林龄、地位级、出材量及其他 因子大体相似,并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3.2 林地 woodland 郁闭度 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

    4、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3.3 郁闭度 crown density 也称林冠层盖度,是描述乔木层树冠连接程度的指标,以林冠层在阳光直射下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 积之比表示。 3.4 DB33/T 2237 2019 2 林菌 forest-fungus 林下 人工栽 培食(药)用菌。 4 技术要求 4.1 循 环模式 林材种菌林下育菌菌渣养蛴螬蛴螬喂鸡蛴螬粪还林,参见附录 A。 4.2 林地选择 要求有林道,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林分 郁闭度 0.6 0.9为宜。 空气、水、林地土壤应符合 GB 5749、 GB 15618的要求。 4.3 林材种菌 4.3

    5、.1 栽培季节 根据食(药)用菌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一般春秋季节以中温型品种为主, 冬季以低温型品种为主,夏季以高温型品种为主。 4.3.2 林材利用 收集利用林木抚育间伐枝材及竹木加工废 弃物, 符合 NY/T 5099要求。 4.3.3 栽培模式 4.3.3.1 林下覆土栽培 林下覆土栽培适用于竹荪、灵芝、大球盖菇 等。先制作菌料,再将菌料埋在土下,土层厚 度 3 cm 5 cm。 4.3.3.2 林下地摆栽培 林下地摆栽培适用于香菇、平菇、猪肚菇等。先制作菌棒,再将菌棒采用立式或卧式,直接摆放在 地面。菌棒间距 5 cm 10 cm,行间留 50 cm 80 cm的操

    6、作道。 4.4 林下育菌 4.4.1 林下育菌技术 4.4.1.1 覆土方式育菌 栽培时一次性补足水分后,正常情况下依靠自然降雨和林地土壤的水分。如遇土壤湿度过低时,应 喷水增湿。一般在栽培后 20 天 30 天开始出菇。具体菇种的栽培管理参照常规方法。 4.4.1.2 地摆方式育菌 一般在栽培后 10 天 15 天开始出菇 。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补水。具体菇种的栽培管理参照常 规方法。 4.4.2 病虫害防治技术 DB33/T 2237 2019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优先采用天敌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化学防治。 病害主要有霉菌、细菌等竞争性杂菌。应合理布局生产设施、优化栽培

    7、环境、选用优质原料和菌种、 规范操作。保持场地干燥、卫生。轻微霉菌用 75 %酒精擦拭或注射,严重时,移走深埋处理。 虫害主要有螨、蚊、跳虫等。原材料要干燥、无霉变,场地要干燥卫生,菇柄不残留、污染菌棒及 时移走深埋处理。采用蜘蛛、猪笼草、防虫网、粘虫板、电子杀虫灯、中药杀虫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确 实必要时,应选用已经在国家登记的可以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使用的农药应符合 NY/T 393的要求。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喷洒任何农药。 4.4.3 采收 根据食(药)用菌的品种商品性要求,确定采收标准、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采收后应进行采后处 理,去除杂质,拣出伤、残、病菇,分拣后归类放置。

    8、 4.5 菌渣养蛴螬 4.5.1 菌渣处理 林下食(药)用菌采收后,先剔除发霉的菇渣。覆土栽培的就地使用;地摆栽培的菌棒先去袋,再 铺成畦床,宽度 1 m以内,长度一般控制在 20 m以内或视林地条件而定,厚度控制在 15 cm 20 cm。 4.5.2 蛴螬投 放 9月份开始将集中繁育或收集的幼虫,按照每平方米 30条 40条的用量,均匀撒布在菌渣中层部 位,料面呈龟背状,上面覆盖 2 cm 3 cm土壤保湿。 4.5.3 日常管理 观察表层土壤的湿度,土层发白或开裂时,应喷水增加土壤含水量。畦床边应开排水沟,防止雨天 积水,影响蛴螬生长。雨水多的地区,可在畦面搭建拱棚。 每天观察蛴螬的活动

    9、和生长情况。并做好鼠害防范工作,可采用鼠夹或电子驱鼠等方式,不宜使用 农药毒杀。 4.5.4 蛴螬收获 蛴螬经历 1 3龄的生长过程。一般在 11月份,蛴螬达到 3龄。将表层土壤扒开,用孔径 1 cm的 筛子将蛴螬和虫粪 加以筛选,然后分别收集处理。 4.6 蛴螬喂鸡 4.6.1 蛴螬处理 收集鲜活蛴螬,切成 1 cm的颗粒状,或者磨成虫浆,或烘干成粉状,作为饲料添加剂。 4.6.2 蛴螬喂鸡 经过处理的蛴螬直接饲喂或添加到饲料中。鲜活的蛴螬日饲喂量为每羽 20 g,或饲料量的 15 % 20 %。脱水的蛴螬日饲喂量为每羽 2 g,或饲料量的 1.5 % 2 %。 4.7 蛴螬粪还林 蛴螬粪直

    10、接还林,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 DB33/T 2237 2019 4 4.8 生产档案 建立林材收集、食(药)用菌生产、菌渣利用、蛴螬养殖、蛴螬粪还林等内容的详细生产档案,为 生态种养的可追溯性及经验总结提供依据。生产档案保存 2 年以上。 4.9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标准化模式图参见附录。 DB33/T 2237 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林菌生态循环模式图 林菌生态循环模式图见图 A.1。 林材种菌 林下育菌 菌渣养蛴螬 蛴螬喂鸡 鸡粪还林 菌 渣 还 林 蛴 螬 粪 还 林 图 A.1 林菌生态循环模式图 DB33/T 2237 2019 A A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林菌

    11、生态循环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林菌生态循环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见图 B.1 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及要求 1、产地环境(空气、水、土壤质量):应符合 NY/T 2375食用菌生产 技术规范。 2、栽培基质:应符合 NY/T 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农药:应符合 NY/T 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4、防水:遮雨棚、开排水沟。 病虫害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优先采用天敌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化学防治。 防治措施 1、病害:有霉菌、细菌等竞争性杂菌。应合理布局生产设施、优化栽培环境、选用优质原料和菌种、规 范操作。保持场地干燥、卫生。轻微霉菌用 75 %酒精擦拭或

    12、注射,严重时,移走深埋处理。 2、虫害:有螨、蚊、跳虫等。 原材料要干燥、无霉变,场地要干燥卫生,菇柄不残留、污染菌棒及时移 走深埋处理。采用蜘蛛、猪笼草、防虫网、粘虫板、电子杀虫灯、中药杀虫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林材种菌 林下育菌 栽培季节 木材利用 栽培方式 林地整理 出菌管理 根据食(药)用菌不同 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 排栽培季节。一般春秋季节 以中温型品种为主,冬季以 低温型品种为主,夏季以高 温型品种为主。 收集利用林木抚育间伐枝材及竹木加工废弃物, 符合 NY/T 5099要求。 1、覆土栽培。将培养成熟的菌丝体 或菌棒脱袋后摆放在预先整理的畦 (床)坑内, 上面覆盖 3 cm

    13、5 cm 的土壤。 2、地摆栽培。将菌棒采用立式或卧 式,直接摆放在地面。菌棒间距 5 cm 10 cm,行间留 50 cm 80 cm的操作道。 清理地表杂草、石块 和小灌木。挖深度 30 cm、宽 50 cm 的 排 水 沟 。 畦 床 宽 80 cm,长度视林地而 定,畦间操作道宽 50 cm 80 cm。 根据不同栽培品种 的特性,灵活调节温 度、湿度、通风、光照 等条件。 菌渣养蛴螬 蛴螬喂鸡 蛴螬粪还林 菌渣处理 种虫投放和管理 蛴螬收获 蛴螬处理 蛴螬喂鸡 蛴螬粪直接还林 将霉变 的菌渣挖 除,保持畦 床原状。 按照 30 条 40 条 /的用量,将种虫均匀 撒布在菌渣中层部位,

    14、料面呈龟背状,上面覆 盖 2 cm 3 cm土壤保湿。 每天观察蛴螬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并做好鼠 害防范工作,可采用鼠夹 或电子驱鼠等方式 , 不宜使用农药毒杀。 将表层土壤扒 开,用孔径 1 cm 的筛子将蛴螬和虫 粪加以筛选,然后 分别收集处理。 收集鲜活蛴 螬,切成 1 cm 的颗粒状,或者 磨成虫浆,或烘 干成粉状,作为 饲料添加剂。 经过处理的蛴螬直接饲 喂或添加到饲料中。鲜活的蛴 螬日饲喂量为每羽 20 g,或 饲料量的 15 % 20 %。脱水 的蛴螬日饲喂量为每羽 2 g, 或饲料量的 1.5 % 2 %。 直接将蛴螬粪便用土壤覆盖,作为有机肥就地还林。 图 B.1 林菌生态循环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注意事项

    本文(DB33 T 2237-2019 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