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九)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九)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九)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九)及答案解析(总分:70.06,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14,分数:70.00)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经过多次无人和有人航天实践,不断完善,并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请回答:(分数:5.01)(1).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和意义。(分数:1.67)_(2).用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关系。(分数:1.67)_(3).用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作用。(分数:1.67)_1.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居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回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回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理论依据。(分数:5.00)_材料 1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材料 2对这个政策有一些人感到不那么顺眼,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
3、农村改革开始的一两年里有些地区根本不理睬,他们不相信这条路,就是不搞。观望了一年,有的观望了两年,看到凡是执行改革政策的都好起来了,他们就跟着走了。这里指的不是农民群众,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所以,改革的政策,人们一开始并不是都能理解的,要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请回答:(分数:5.01)(1).结合材料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分数:1.67)_(2).结合材料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分析“拿事实来说话”的依据;当一些人对党的政策开始不理解时,“允许不同观点存在”。(分数:1.67)_(3).“拿事实来说话”这一观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4、。(分数:1.67)_材料 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材料 2“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请回答:(分数:5.00)(1).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说明一个社会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决不会灭亡?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足决不会出现的?(分数:2.50)_(2).用唯物史观分析说明:判断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的好坏、大小的标准。(分数:2.50)_关于人的本性问题,我国古
5、代思想家作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不能说是个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羞恶之心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有这四种萌芽。懂得并把它们扩充起来,便足以安定天下;假如不扩充,便连赡养父母都不行。材料 2荀子认为,人的本性,生而好利,顺其发展,争夺生而辞让亡;生而憎恶,顺其发展,残贼生而忠信亡;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顺其发展,礼义、礼法亡。如果放纵人的本性,顺其人的情欲,就必然产生争夺、破坏礼义、天下大乱。因此,圣人就用法规礼义教化引导人的本性,这样,才会出现辞让、符合礼义
6、的行为,使天下得以治理。材料 3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请回答:(分数:5.01)(1).比较材料 1、2、3,分别指出其不同观点。(分数:1.67)_(2).材料 1、2 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分数:1.67)_(3).材料 1、2 的共同缺陷。(分数:1.67)_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早在千百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民本思想,强调要利民、裕民、惠民。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
7、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分数:5.00)(1).以人为本的深刻涵义。(分数:1.25)_(2).以人为本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区别。(分数:1.25)_(3).以人为本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区别。(分数:1.25)_(4).以人为本同民本思想、人本主义思想的根本区别。(分数:1.25)_2.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有人认为:在当代,它已经取代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请结合上述观点分析说明物质生产与知识经济的关系。(分数:5.00)_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
8、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请回答:(分数:5.01)(1).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是一种什么社会形态?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分数:1.67)_(2).“自由人联合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数:1.67)_(3).用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原理,评析康有为提出的理想社会。(分数:1.67)_下面有三个哲学寓言的材料:材料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9、,不亦惑乎!材料 2荆人欲袭宋, 使人先表氵雍水。氵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材料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骨卑,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请回答:(分数:5.01)(1).材料 1刻舟求剑和材料 2楚人过河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分
10、数:1.67)_(2).材料 3塞翁失马的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合理之处和不可取之处是什么?(分数:1.67)_(3).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人们的思想方法有何启示?(分数:1.67)_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对认识(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 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材料 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
11、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材料 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请回答:(分数:5.00)(1).材料 1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分数:1.25)_(2).材料 2、材料 3同材料 1的共同点是什么?(分数:1.25)_(3).材料 2与材料 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分数:1.25)_(4).材料 4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分数:1.25)_3.拿破仑描写过骑术不
12、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无疑地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骑兵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他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评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对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分数:5.00)_4.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指出:“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就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是好一些。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
13、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上述论述在哲学上所体现的原理以及启示。(分数:5.00)_5.有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现实物质生活享受是唯物主义,而追求人生理想价值的实现是唯心主义。试用所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评述并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物质生活和人生理想价值。(分数:5.00)_材料 1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材料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
14、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材料 3会议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请回答:(分数:5.01)(1).胴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
15、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分数:1.67)_(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论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分数:1.67)_(3).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意义。(分数:1.67)_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九)答案解析(总分:70.06,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14,分数:70.00)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经过多次无人和有人航天实践,不断完善,并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请回答:(分数:5.01)(1).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和意义。(分数:1.67)_正确答案:(创新的哲学
16、依据在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一原理要求人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2).用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关系。(分数:1.67)_正确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伟大实践决定了伟大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伟大的精神,对伟大的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解析:(3).用唯物史观的
17、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作用。(分数:1.67)_正确答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当代航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解析:1.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居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回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回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理论依据。(分数:5.00)_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