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52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15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42.00)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_(分数:2.50)A.矛盾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主体选择的观点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务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一观点属于_(分数:2.50)A.不可知论B.先验论C.反映论D.唯物论3.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50)A.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D.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4.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
2、因在于_(分数:2.50)A.人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B.人的认识能力具有选择性C.人的认识能力具有计划性D.人的认识能力具有创造性5.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该论断表明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论断
3、表明_(分数:2.50)A.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区分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B.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不但要重视直接经验,也要重视间接经验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绝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所以_(分数:2.50)A.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B.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C.理论对实践活动起能动作用D.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不起任何作用8.马克思主
4、义认识论与以往的认识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_(分数:2.50)A.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B.坚持了反映论C.坚持了先验论D.引入了实践的观点9.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_(分数:2.50)A.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与实践无关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很多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正确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而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10.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
5、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_(分数:2.5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反复循环B.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反复循环C.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D.主体和客体的反复循环1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_(分数:2.5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之中包含着谬误C.真理的标准因人而异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12.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说明真理具有_(分数:2.50)A.抽象性B.不确定性C.绝对性D.相对性1
6、3.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这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内角之和大于180。该故事所蕴含的真理是_(分数:2.50)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一元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14.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一态度的哲学依据是_(分数:2.50)A.任何真理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B.任何真理都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C.任何真理都是具体性和抽象性的统一D.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15.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入
7、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_(分数:2.50)A.在特定范围内可以代替实践起到检验真理的作用B.仍然属于认识范围,无法检验真理C.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D.与实践形成了互补的关系16.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_(分数:2.50)A.不同于知识性认识,是完全主观的B.会因主体不同而不同C.没有客观标准D.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17.“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所谓“自由王
8、国”,指的是_(分数:2.00)A.人受物支配的状态B.摆脱规律制约的状态C.自由而不受压迫的状态D.以人类能力的发挥为目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8.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是_(分数:2.00)A.认识关系B.实践关系C.主从关系D.因果关系19.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该论断表明_(分数:2.00)A.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B.应当促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D.理性认识并不依赖于感性认识2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_(分数:2.0
9、0)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21.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_(分数:2.00)A.没有引入实践的观点,不了解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B.把人的认识看成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对象C.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D.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产生的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与旧唯物主义的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论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_(分数:2.00)A.能动反映论中的反映
10、不但具有摹写性,还具有创造性B.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还能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D.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还能塑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23.牛顿说:“假如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微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说明_(分数:2.00)A.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知识的必要途径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4.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含_(分数
11、:2.00)A.感觉B.知觉C.本能D.表象25.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_(分数:2.00)A.概念B.推理C.判断D.理论2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_(分数:2.00)A.犯教条主义错误B.犯形而上学的错误C.犯先验论的错误D.犯经验主义的错误2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种形式。以下正确地反映了二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论断有_(分数:2.00
12、)A.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B.见多识广C.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看门道D.眼见为实28.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以下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_(分数:2.00)A.乐观的心态B.坚定的信念C.抵触的心理D.缜密的思维29.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论断中揭示了非理性因素作用的论断有_(分数:2.00)A.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B.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
13、自然界而发展的。”C.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D.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30.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因为_(分数:2.00)A.人们受认识能力和实践范围的限制B.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D.部分对象超出了人类认识的范围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多自然灾害的祸源。这表明_(分数:2.00)A.人
14、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基础B.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C.知识构成等因素是影响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D.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32.真理具有客观性,表现在_(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和价值是一致的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3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但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以下论断中属于主观真理论的有_(分数:2.00)A.真理是有用的B.有用的就是真理C.真理会得到多数人的承认D.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34.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_(分数:2.00)A.真理的一
15、元性B.真理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C.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D.真理的客观性35.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_(分数:2.00)A.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的B.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中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在认识的精确度上不同3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错误。其中,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导致_(分数:2.00)A.诡辩论B.教条主义C.怀疑主义D.思想僵化37.列宁:“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
16、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该论断包含的意思有_(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质的区别B.真理具有条件性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分是相对的38.列宁:“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编成荒谬绝伦的东西。”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_(分数:2.00)A.没有绝对真理,也没有绝对谬误B.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C.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与对立并不是绝对的39.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因为_(分数:2.00)A.真理的本性B.实践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17、C.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40.列宁说:“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说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_(分数:2.00)A.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B.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真理C.实践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条件性D.实践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4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_(分
18、数:2.00)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42.哲学的价值概念扬起了各种具体价值关系中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的关系。当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具有的特性包括_(分数:2.00)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能动性43.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是以主体的需要为标准和尺度,因而主
19、体的状况如利益、需要对评价结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下体现了价值评价主体性论断是_(分数:2.00)A.智者见智,仁者见仁B.情人眼里出西施C.萝卜白菜各有所爱D.众口难调44.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_(分数:2.00)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C.真理和价值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和相互促进的D.真理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是实践追求的直接目标45.思
20、维方法作为理论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思维方法_(分数:2.00)A.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B.规定着认识的发展、运行和转换的方向C.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D.行使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46.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裂变及链式反应以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希拉德的推动下,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爱因斯坦的震动很大,从此他开始投身反核运动。这段材料蕴含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00)A.真理与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D.追求真理也是为了创造价值考研政
21、治-15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42.00)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_(分数:2.50)A.矛盾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主体选择的观点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 矛盾、联系、主体选择都不是认识论的内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主体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是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一种体现,和认识论无关。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实践是认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关键,认识论部分,
22、实践的观点又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即既坚持认识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又坚持认识主体人在其中的主观能动性。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务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一观点属于_(分数:2.50)A.不可知论 B.先验论C.反映论D.唯物论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的理解。 这一观点的实质是否定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因而走向了不可知论。因此本题答案选 A。3.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50)A.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D.主观唯心主
23、义先验论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表现。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路线,另一条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共同点是,都是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这一立场出发,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而存在的。其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4.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在于_(分数:2.50)A.人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 B.人的认识能力具有选择性C.人的认识能力具有计划性D.人的认识能力具有创造性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
24、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换言之,正是为了改造世界这个目的,人们才有必要去认识世界,成为认识的主体。BCD 三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具体体现,本身均为正确的表述。由于与题干的设问无关,故不选。5.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该论断表明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15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