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分数:2.00)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3.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分数:2.00)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4.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 )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分数:2.00)A.楚国B.燕国C.齐国
2、D.秦国5.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6.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分数:2.00)A.利B.仁C.德D.信7.“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 )的概括。(分数:2.00)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8.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分数:2.00)A.礼B.乐C.数D.易9.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 )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分数:2.00)A.礼B.仁C.孝D.德10.以下哪
3、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分数:2.00)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过迁善11.被封为“亚圣”的是( )(分数:2.00)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12.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分数:2.00)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13.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分数:2.00)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14.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 )(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5.“反求诸己”是由( )提出来的。(分数:2.00)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16.“教亦多术矣
4、,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 )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分数:2.00)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17.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8.苟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分数:2.00)A.大丈夫B.仕人C.鸿儒D.大儒19.荀子将“六艺”改为“五经“,去掉了“六艺“中的( )(分数:2.00)A.诗B.书C.易D.春秋20.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的是( )(分数:2.00)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2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 )提出的。( )(分数:2.00)A.墨翟素丝
5、说B.韩愈性三品C.荀子素丝说D.韩非性三品22.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3.“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 )(分数:2.00)A.教学的三种方法B.判断言谈的三条标准C.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要求D.一种数学方法24.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分数:2.00)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5.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墨家对此的态度是( )(分数:2.00)A.批评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26.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 )(分数:2.00)A.韩非子B.庄子C.老聃D.荀子27.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6、 )(分数:2.00)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28.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 )(分数:2.00)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D.韩非子、孟子29.“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 )(分数:2.00)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30.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是( )(分数:2.00)A.大学B.四书C.学记D.乐记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31.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32.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
7、,分数:12.00)33.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分数:2.00)_34.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数:2.00)_35.孔子对教育作用是如何分析的?(分数:2.00)_36.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分数:2.00)_37.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分数:2.00)_38.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鼠”是指什么?(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39.必答题(分数:2.00)_40.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41.试比较孟子与苟子教育思想的异同。(分数:2.00)_42.试述墨家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43.试
8、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分数:2.00)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 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解析:解析:受教育对象的增加是私学兴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3.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分数:2.00)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
9、.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 解析:4.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 )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分数:2.00)A.楚国B.燕国C.齐国 D.秦国解析:5.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解析:6.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分数:2.00)A.利B.仁C.德 D.信解析:7.“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 )的概括。(分数:2.00)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 D.教育任务解析:8.以下几项哪一个不
10、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分数:2.00)A.礼B.乐C.数 D.易解析:9.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 )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分数:2.00)A.礼B.仁 C.孝D.德解析:10.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分数:2.00)A.持志养气 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过迁善解析:11.被封为“亚圣”的是( )(分数:2.00)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解析:12.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分数:2.00)A.性恶论B.性善论 C.性三品D.素丝说解析:13.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分数:2.00)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C.仁、
11、义、孝、忠D.仁、义、礼、智 解析:14.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 )(分数:2.00)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解析:15.“反求诸己”是由( )提出来的。(分数:2.00)A.荀子B.孔子C.孟子 D.韩非子解析:16.“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 )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分数:2.00)A.孟子 B.荀子C.孔子D.老子解析:17.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 D.墨子解析:18.苟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分数:2.00)A.大丈夫B.仕人C.鸿儒D.大儒 解析:19.荀子将“六艺”改为“五经“,去掉了“六
12、艺“中的( )(分数:2.00)A.诗B.书C.易 D.春秋解析:20.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的是( )(分数:2.00)A.荀子B.墨子 C.庄子D.孟子解析:2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 )提出的。( )(分数:2.00)A.墨翟素丝说 B.韩愈性三品C.荀子素丝说D.韩非性三品解析:22.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23.“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 )(分数:2.00)A.教学的三种方法B.判断言谈的三条标准 C.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要求D.一种数学方法解析:24.在教育
13、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分数:2.00)A.儒家B.墨家 C.道家D.法家解析:25.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墨家对此的态度是( )(分数:2.00)A.批评 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解析:解析:孔子主张对古人的东西“述而不作”,只继承不创新,墨家对此提出批评,认为对于古代的好东西应当继承,但是在今天应当创造出新的东西。26.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 )(分数:2.00)A.韩非子B.庄子 C.老聃D.荀子解析:27.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分数:2.00)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解析:28.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
14、( )(分数:2.00)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 D.韩非子、孟子解析:解析:法家发扬了荀子的“性恶论”提出了“人性利己说”。29.“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 )(分数:2.00)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解析:30.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是( )(分数:2.00)A.大学B.四书 C.学记D.乐记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31.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32.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
15、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总之,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了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是十分全面、严整的教育专著,值得我们不断研习。)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33.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私学兴起的原因:
16、(1)封建私有制在奴隶制的母胎里发生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在一些诸侯国里取得了政权,这就促进了奴隶制解体,于是“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2)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一批靠着自己过去掌握的“六艺”知识来自谋生活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了民间。这就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3)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以齐鲁为发祥地,很快向各地发展,在这个潮流中,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 私学兴起的意义: (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
17、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 (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 (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解析:34.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1)稷下学宫的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
18、特殊形式的学校。 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 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 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 学术自由,表现在: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 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 (3)历史地位: 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显示了中国古代知
19、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它所独创的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讲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 留给后人的思考:稷下学官尊重贤士,尊重学术,其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带来齐国政治的成功。)解析:35.孔子对教育作用是如何分析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对教育作用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庶、
20、富、教”的施政大纲。 (2)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 孔子承认人的成长教育起了决定作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孔子虽然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万能论者。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命题。)解析:36.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孟子的教育目标是:“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他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首先,“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他们绝不向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地顺从。 其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古代 教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