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11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11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117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117 及答案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赫尔巴特B.杜威C.卢梭D.夸美纽斯2.20 世纪初,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科学化的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C.梅伊曼和拉伊D.弗洛伊德3.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_(分数:2.00)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机构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D.教育
2、者、受教育者、教育场所4.世俗化是在教育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出现的?_(分数:2.00)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5.归根结底,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主要取决于_(分数:2.00)A.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文化的发展6.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_(分数:2.00)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科技功能7.有的人“聪明早慧”,而有的人则“大器晚成”,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孟子
3、B.墨子C.孔子D.荀子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_(分数:2.00)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0.“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种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_(分数:2.00)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适应生活说11.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法规是_(分数:2.00)A.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 年中国改革和发展纲要12.义务教育也叫_(分数:2.00)A.免费教育B.强迫教育C.公
4、共教育D.基础教育1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克伯屈B.布拉梅尔德C.布鲁纳D.多尔1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存在的三种教育势力,不包括_(分数:2.00)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基督教教育15.夸美纽斯有关的教育学说,可称为_(分数:2.00)A.生活说B.自然说C.种子说D.要素说16.贯穿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是_(分数:2.00)A.直观性B.巩固性C.量力性D.教育适应自然性17.提出在儿童家庭教育中要慈与严结合、均爱,并且重视语言和品德教育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A.傅玄B.颜之推C.韩愈D.柳宗元18.宋
5、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下列措施不属于宋代的是_(分数:2.00)A.确定殿试制度B.建立糊名誊录制C.扩大及第名额D.以四书为程式19.社学始立于_(分数:2.00)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20.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童蒙教材是_(分数:2.00)A.训蒙诗B.百家姓C.十七史蒙求D.小学21.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提出对传统学校进行改革的设想。“公其是非于学校”这种主张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A.颜元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22.中国近代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人才的学校是_(分数:2.00)A.天津水师学堂B.福州船政学堂C.北洋水师学堂D.江南水师学堂23.
6、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真正开端是_(分数:2.00)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公学D.北洋西学堂24.中国近代的师范教育始于_(分数:2.00)A.京师同文馆B.南洋公学C.京师大学堂D.北洋西学堂25.国民政府初期,蔡元培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思想基础是_(分数:2.00)A.教育独立思想B.以美育代宗教C.五育并举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6.进行“工学团”教育试验,并创造“小先生制”解决其师资问题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陶行知27.古代埃及的僧侣学校着重_(分数:2.00)A.书吏教育B.职官教育C.文雅教育D.科学教育28.教师在教室中面向学
7、生们示范,如果有问题提问就举起右手,可有些学生却将左手举了起来,这些学生处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是_(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9.在科尔伯格使用海因茨偷药这个故事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时,如果一个儿童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去偷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很乱,那么该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_(分数:2.00)A.好孩子定向阶段B.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C.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30.加涅认为解决问题的学习又可称之为_(分数:2.00)A.规则学习B.高级规则学习C.原理学习D.辨别与概念学习31.某学生因认真
8、完成作业得到教师的表扬后继续认真完成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_(分数:2.00)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2.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_(分数:2.00)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33.下面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特点的论述是_(分数:2.00)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超越性C.学习的社会互动性D.学习的情境性34.对归因理论做出详细阐述的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班杜拉B.德威克C.阿特金森D.维纳35.关系转换说强调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是_(分数:2.00)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B.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C.
9、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D.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36.下面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的是_(分数:2.00)A.流畅性B.适应性C.灵活性D.独创性37.教育研究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一分类的依据是_(分数:2.00)A.研究目的的不同B.研究范式的不同C.研究对象的不同D.研究阶段的不同38.条件控制不严的教育实验一般不少于_(分数:2.00)A.10B.20C.30D.5039.学校地理分布影响 7 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的因变量是_(分数:2.00)A.学校地理分布B.学生性别C.学生对学校态度D.学生情绪40.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文献检索的起点。由近及远、由新
10、到旧的顺序查找学术文献的方法是_(分数:2.00)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41.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借助于一定工具,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或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_(分数:2.00)A.教育观察B.教育调查C.教育实验D.教育理论研究42.问卷调查法的问题答案设计的格式不包括_(分数:2.00)A.是否式B.封闭式C.排序式D.等级式43.在一项体育表演实验中,前测提示被试按照一定的方式对实验处理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没有前测,结果就不一样了,这一现象最可能证明了_(分数:2.00)A.测试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B.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D.多
11、重实验处理的干扰44.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引进到教育中的人是_(分数:2.00)A.柯利尔B.考瑞C.勒温D.陶行知45.关于教育实验报告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实验报告其基本构架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等部分B.实验报告其基本架构包括题目、正文、结论及附录等部分C.实验报告其基本架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D.实验报告其基本架构包括题目、综述、假设、正文及附录等部分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45.00)46.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分数:15.00)_47.“前景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个集体教育原则。 (分数:15.0
12、0)_48.教育研究方法同一般研究方法没什么不同。 (分数:15.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75.00)4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分数:15.00)_5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分数:15.00)_51.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 (分数:15.00)_5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般特征。 (分数:15.00)_53.用经典实验说明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分数:15.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54.评析下列案例中教师所运用的德育方法。 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
13、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到座位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了起来。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脸上也掠过一丝微笑,他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捡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分数:30.00)_55.论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 (分数:30.00)_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下面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14、都答,只按第 1 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分数:60.00)(1).什么是内部学习动机?什么是外部学习动机?分别阐述一种与之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分数:30.00)_(2).说出下列情形是缺乏内在效度还是缺乏外在效度? (1)实验发现对于结果有四种同样有道理的解释。 (2)不能区别是教材的影响还是使用教材的教师的影响。 (3)一位六年级的教师发现一个学习实验的结论不适用于六年级。 (4)几个人同做一项人种志研究,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分数:30.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117 答案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传统教
15、育派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赫尔巴特 B.杜威C.卢梭D.夸美纽斯解析:解析 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他的普通教育学体系比较完整,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也被称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在教育学中,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人一定要结合起来掌握,两人的主要观点是相对的,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杜威则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而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2.20 世纪初,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
16、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科学化的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C.梅伊曼和拉伊 D.弗洛伊德解析:解析 从“创立实验教育学”即可推断,本题的答案是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从年代来看,赫尔巴特不是正确答案,赫尔巴特生活的年代是 17761841 年。弗洛伊德虽然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但他的研究主要是心理学,贡献是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福禄倍尔是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教育家,他的贡献是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3.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_(分数:2.00)
17、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机构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场所解析:解析 对于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能够确定的正确答案,关键是确定另外一种要素是什么?B、C、D 选项中,教育机构、教育环境和教育场所的含义较为接近,尤其是教育机构和教育场所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这三项可以排除。因此正确选项是 A。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4.世俗化是在教育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出现的?_(分数:2.00)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解析:解析 在西方历史上,封建时代的教
18、育主要由宗教所控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教育从宗教中脱离出来,逐步世俗化。5.归根结底,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主要取决于_(分数:2.00)A.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文化的发展解析: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义务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也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义务教育的实施需要以国家巨大的财力为基础,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对义务教育的延长有影响,但也要看国家的财力情况,否则也不可能实现。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与义务教育并无直接的关系。6.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_(分数:2.0
19、0)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D.科技功能解析:解析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为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能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维护和安定既定的社会秩序;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直接介入社会政治活动,为当前的政治经济服务。“建国君民”反映的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7.有的人“聪明早慧”,而有的人则“大器晚成”,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解析: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韵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的人
20、在智力发展方面存在早晚的差异,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发展上存在许多个别差异。例如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体重、身高、智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正确答案为D。本题容易与选项 C 相混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解析:解析 外铄论主要强调环境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影响。孟子主张“自求自得”,属于内发论。荀子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属于外铄论。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影响人
21、的身心发展?_(分数:2.00)A.遗传素质B.环境 C.教育D.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孟母三迁”的故事旨在表明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10.“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种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_(分数:2.00)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 D.教育适应生活说解析:解析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是社会本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考试 1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