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8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8及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关于法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错误的是(分数:2.00)A.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等学派开始直接或间接地探讨法律问题,法学在我国产生B.西汉以来,由于我国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是没有法学思想的C.鸦片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传入,才使得我国有了近现代的法学思想D.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法学成了我国
2、占主导地位的法学思想3.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界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法的第一层本质是物质制约性,第二层本质是国家意志性或者说阶级意志性B.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指法是掌握政权的执政党的意志的体现C.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对法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法的具体现象D.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阶级意志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说阶级意志性有时候也起决定作用4.下列关于中华法系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中华法系的形成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B.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永徽律及其律疏唐律疏议C.唐律疏议初步确立了中华法系的基本法律原则D.中
3、华法系刑法发达,民法薄弱,其法律的最高原则是礼教5.法的社会作用分为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和执行公共事务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分数:2.00)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的生活条件,如保障人身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交通安全等B.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如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实施、保障基本的劳动条件、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C.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因财产、婚姻等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保证统治阶级内部的和谐一致D.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保障教育权、鼓励兴办教育和科技发明、兴办各种图书馆和博物馆之类的文化设施等6.关于“宪法”渊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
4、.宪法在我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从法律渊源意义上看,宪法也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D.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并不完全一致7.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这一规定属于(分数:2.00)A.禁止性规则B.授权性规则C.委托性规则D.命令性规则8.关于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客观原则强调的是划分法律部门最终还是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B.合目的性原则的“目的”是指通过法律部门划分来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所有法律C.辩证发展原
5、则强调的是法律部门划分也要注重稳定性和必要发展性的统一D.主次原则是指法律部门之间是有主次之分的,重要法律归入主要法律部门9.关于法律的公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法律的公布是指法定机关将法律以一定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照执行B.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凡是未经公布的法律都不能产生法律效力C.法律的公布必须依法由特定的机关或人员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D.在我国,法律的公布权由国家主席根据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行使10.关于法律实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法律实施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种方式B.法律实施是把书本上的法律变成现实
6、中的法律,从实然状态进到应然状态C.法律实施是法作为社会存在的作用和目的,法的实施就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D.研究法律实施,就要对法律实施的状况进行评价,以便矫正完善法治状况11.我国法律监督类型中作为专门监督的是(分数:2.00)A.司法监督B.纪委监督C.行政监督D.检察监督12.下列关于法律论证的理解,表述准确的是(分数:2.00)A.法律论证就是对法律依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最准确的理解B.法律论证就是在司法程序中的论证,其他程序中没有法律论证C.法律论证可以突破通常的法律三段论思维,寻求更广泛的依据D.法律论证是专业性极强的论证,必须排除一般舆论和民意的干扰13.肖像权属于法律关系客
7、体中的(分数:2.00)A.物B.精神产品C.人身利益D.行为14.法律责任的五个构成要件中,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缺少的是(分数:2.00)A.违法行为B.损害结果C.因果关系D.主观过错15.民主与法治之间的矛盾是(分数:2.00)A.是否存在一个最高权威B.是否采取代议制C.是否具有稳定性D.是否适合社会主义国家16.关于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针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点,要求(分数:2.00)A.运用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认和保障市场主体地位B.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积极与国际接轨C.运用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契约关系和提供竞争规则D.运用法律来提供市场准入标准和市场交易秩序二、多选
8、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7.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关于法学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00)A.从根本上说,社会物质条件必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法学B.要有关于法律现象的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C.要有专门从事法律研究的学者出现D.职业法学者的出现本质上是法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社会分工19.关于法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
9、质B.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所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对同样的事和人同样适用C.法的规范性强调的是法对行为的规范,尤其是对交互行为的规范D.法的普遍性不是绝对的,通常限制在一国范围内及有效期内20.关于资本主义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资本主义法是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B.资本主义法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并以维护这一基础为核心C.资本主义法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D.资本主义法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和人权21.关于法的作用局限性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法作为抽象性、稳定性、保守性的规范,其与具体而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之间有着必然的矛盾B.法而制定和实施
10、都依赖于人,人的认识以及人性的局限性都会对法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C.法的实施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D.法的国家强制性特点使其难以融人人们的日常生活22.下列各选项,属于当代中国直接法律渊源的有(分数:2.00)A.宪法和法律B.“两高”司法解释C.中国共产党政策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23.有关我国法的渊源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分数:2.00)A.法的非正式渊源不能被我国法院适用B.国家政策不是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所以不能在法院适用C.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是我国法律渊源,因此我国法院可以适用所有国际条约和惯例D.作为我国法律渊源的宪法、国际法、行政法规等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作的
11、分类24.关于法律部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下列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法律部门与法律制度是包含关系,法律制度包含了法律部门B.法律部门与法律分类是相似概念,都是对法律进行分类C.法律部门由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且总是由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D.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法律体系是由所有法律部门构成的统一体系25.关于守法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守法的态度是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和状态B.守法的态度包括最低状态、中层状态和高级状态三种类型C.守法的最低状态是尽可能降低违法率和犯罪率D.守法的高级状态是人人懂法、守法和积极用法解决争端26.下列关于各情形所
12、属法律解释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某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扩充解释B.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的“子女”解释为成年子女,其这一解释属于限制解释C.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一判决书中对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进行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D.武汉市环保局作为武汉市环保主管部门,对湖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的解读是一种正式解释27.下列各选项,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的是(分数:2.00)A.吗啡B.大气层C.月球上的稀有矿藏D.丢弃在垃圾箱里的废稿纸28.关于法律
13、责任的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分数:2.00)A.法律责任的主体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单位B.损害结果应当是可以确定大小的现实损害C.因果关系是指施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应该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D.违法行为的构成中,一般要求行为人有主观过失29.下列关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法治基本的意义是依法治国,就是在治国的总方略上要依法来进行B.法治只能是良法之治,恶法即便得到很好的遵守也不能称之为法治C.法治包含了特定的价值追求,各国实施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D.法治在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社会内涵和意义,但最终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30.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
1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分数:2.00)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B.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1.关于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法律确认国家的建立,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B.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C.法律组织和完善国家的权力机构体系D.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32.下列各选项,不属于物质性的法律文化的是(分数:2.00)A.英国法学家奥斯丁关于法律本质的的命令说学说B.民法学研究会编定的绿色民法典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D.明成祖朱棣对方孝孺处以“诛十族”的特别刑罚三、分析题(总题数
15、:2,分数:8.00)33.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作出了拘留 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 问题:(分数:4.00)(1).法官甲运用了哪种法律推理方式?(分数
16、:2.00)_(2).法官乙的观点是否属于司法解释?为什么?(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108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关于法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错误的是(分数:2.00)A.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等学派开始直接或间接地探讨法律问题,法学在我国产生B.西汉以来,由于我国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是没有法学思想的 C.鸦片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法
17、律思想的传入,才使得我国有了近现代的法学思想D.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法学成了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法学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学的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探讨了法律问题,可视为我国法学的产生,A 选项说法正确;西汉以来虽然我国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但是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阶段,不可能没有法学思想,实际上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学思想主要就是以儒家学说的方式出现和存在的,B 选项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才被传入,近现代法学思想才开始在中国立足,这是基本史实,C 选项说法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法学思想上也曾经有过很多的探讨甚至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法
18、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揭示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决定的,D 说法正确。3.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界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法的第一层本质是物质制约性,第二层本质是国家意志性或者说阶级意志性B.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指法是掌握政权的执政党的意志的体现C.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对法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法的具体现象 D.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阶级意志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说阶级意志性有时候也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本质的界定。法的两层本质一般而言将相对浅
19、层次的阶级意志性视为第一层本质,根本性的物质制约性视为第二层本质,A 选项错误;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指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或者说是整体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某一个政党,即便是执政党,也需要协调统一整个阶级的意志来作为国家意志并上升为法,B 选项错误;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本质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者会所经济条件所最终决定的,但并不否认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几个国家,却可能因为政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等原因而呈现不同的法律现象,C 选项正确;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阶级意志性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说两者在不同层面同时作为本质存在,不能割裂否定任一方面,而不是说
20、谁起决定作用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根本上看当然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本质的决定因素。4.下列关于中华法系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中华法系的形成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B.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永徽律及其律疏唐律疏议C.唐律疏议初步确立了中华法系的基本法律原则 D.中华法系刑法发达,民法薄弱,其法律的最高原则是礼教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有关中华法系的内容。法律原则的确立往往是某一法系最开始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法系的基本法律原则初步确立时间是秦朝,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为证,隋唐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因此不可能在此时才初步确立基本法律原则,C 选项错误。A、B、D 三个选项分别是中华法系的形成发展
21、历程、代表法典和部分特点,这些都是了解某一法系时需要重点掌握的。5.法的社会作用分为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和执行公共事务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分数:2.00)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的生活条件,如保障人身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交通安全等B.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如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实施、保障基本的劳动条件、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C.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因财产、婚姻等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保证统治阶级内部的和谐一致 D.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保障教育权、鼓励兴办教育和科技发明、兴办各种图书馆和博物馆之类的文化设施等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法的社会作用。法的
22、社会作用两方面中: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强调阶级之间以及内部关系的协调,主要包括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三种关系的调整,从而使得阶级统治结构能够稳定有序地存续下去:维护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则主要强调“公共事务”这一关键词,至少在形式上是不区分阶级地把它视为共同事务来对待,因此各阶级都可以享受的一般事务的组织或者调整就是属于维护公共事务的作用,显然,A、B、D 所涉及的人的生存生活条件、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科教文卫事业都是属于公共事务,而 C选项在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财产、婚姻等方面矛盾的解决,尤其是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和谐一致的时候,就是有关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调整
23、的问题了,属于维护阶级统治作用了。6.关于“宪法”渊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宪法在我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从法律渊源意义上看,宪法也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D.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并不完全一致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作为法律渊源的我国宪法。一般而言,在表述法律渊源内容时都将宪法归入立法即制定法,而不会单独列出,考试分析将其独立出来是因为其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效力以及相关的制定修改程序的特点,A、C 选项正确;根据考试分析的表述,宪法被独立出法律,而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是对后者的分类,因此,不能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法理学 模拟 10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