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7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 37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32,分数:60.00)1.单项选择题第 31-5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2.关于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有可能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B.有可能是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C.受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D.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3.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分数:2.00)A.1年B.2年C.6个月D.4年4.甲接受乙的委托,在乙授权的范围内,以
2、乙的名义,同丙订立合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甲是代理人B.乙是被代理人C.甲也是合同的当事人D.丙是相对人5.根据代理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分数:2.00)A.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B.本代理和再代理C.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D.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6.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此种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分数:2.00)A.代理人承担责任B.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C.被代理人自认倒霉D.第三人承担责任7.下列情形构成无权代理的是(分数:2.00)A.甲冒用乙的姓名从某杂志社领取乙的论文稿酬据为己有B.某公司董事长超越权限以本公司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C.刘某受同学周
3、某之托冒充丁某参加求职面试D.关某代收某推销员谎称关某的邻居李某订购的保健品并代为付款8.多项选择题第 51-5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9.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B.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C.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D.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契约、婚姻、收养、遗嘱等具体行为10.行为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分数:2.00)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作为的默示形式D.不作为的默示形式11.下列民事法律
4、行为有效的是(分数:2.00)A.甲受乙胁迫购买了 10吨变质粮食B.个子矮小的 10岁小学生丙购买新华字典的行为C.教育公司丁和戊签订合伙办学协议D.戌妻患重病住院急需一笔钱,已乘机以低于合理价格一半的价格购买戌的房屋的行为12.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和“期限”的共同点有(分数:2.00)A.具有未来性B.具有非法定性C.发生与否具有确定性D.合法性13.甲乙约定:若明天下雨,甲送给乙天堂折叠雨伞一把。此处“明天下雨”为(分数:2.00)A.延缓条件B.解除条件C.积极条件D.消极条件14.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认可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主要有(分数:2.00)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5、从事的依法不能从事的民事行为B.无权处分行为C.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D.无权代理行为15.下列关于法律行为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有因行为如原因不存在,则行为无效B.无因行为的产生一般没有原因C.负担行为主要产生请求权D.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16.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是基于(分数:2.00)A.委托合同关系B.亲属关系C.授权行为D.同事关系17.无权代理的情形包括(分数:2.00)A.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B.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C.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
6、活动D.表见代理18.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主要包括(分数:2.00)A.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B.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C.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D.作为自然人的被代理人死亡19.滥用代理权的情形主要有(分数:2.00)A.自己代理B.双方代理C.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D.表见代理20.甲委托乙采购一批电脑,乙受丙诱骗高价采购了一批劣质手机。丙一直以销售劣质手机为业,甲对此知情。关于手机买卖合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甲有权追认B.甲有权撤销C.乙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D.丙有权撤销21.下列情形属于代理的是(分数:2.00)A.甲请乙从国外代购 1套名牌饮具,
7、乙自己要买 2套,故乙共买 3套一并结账B.甲请乙代购茶叶,乙将甲写好茶叶名称的纸条交给销售员,告知其是为自己朋友买茶叶C.甲律师接受法院指定担任被告人乙的辩护人D.甲介绍歌星乙参加某演唱会,并与主办方签订了三方协议22.张某到王某家聊天,王某去厕所时张某帮其接听了刘某打来的电话。刘某欲向王某订购一批货物,请张某转告,张某应允。随后张某感到有利可图,没有向王某转告订购之事,而是自己低价购进了刘某所需货物,以王某名义交货并收取了刘某货款。关于张某将货物出卖给刘某的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无权代理B.无因管理C.不当得利D.效力待定23.简答题第 56-57小题。请将答案
8、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24.简述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分数:2.00)_25.简述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分数:2.00)_26.简述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具体情形(分数:2.00)_27.简述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分数:2.00)_28.简述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分数:2.00)_29.简述无权代理的效力(分数:2.00)_30.法条分析题第 5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民法通则第 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
9、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 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请分析:(分数:4.00)(1).上述两个法条规定的是何内容?两个法条对此内容的规定有何不同?(分数:2.00)_(2).司法实践中两个法条的适用范
10、围如何区分?(分数:2.00)_合同法第 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请分析:(分数:4.00)(1).该条规定的是什么制度?构成要件是什么?(分数:2.00)_(2).出现该情形时的法律后果如何?(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 37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32,分数:60.00)1.单项选择题第 31-5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2.关于因受
11、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有可能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B.有可能是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C.受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 D.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七节中的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但是若该行为为合同行为且未损害国家利益,该行为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故 AB均正确。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有:(1)存在欺的故意;(2)实施了欺诈行为:(3)受欺诈一方所为行为与欺诈有因果关系。可见构成该行为,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D 正确。若受欺诈方“将计就计”故意被欺诈
12、,则阻断了因果关系,不能被认定为受欺诈。本题正确答案为 C。3.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分数:2.00)A.1年 B.2年C.6个月D.4年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七节中的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合同法第 5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4.甲接受乙的委托,在乙授权的范围内,以乙的名义,同丙订立合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甲是代理人B.乙是被代理
13、人C.甲也是合同的当事人 D.丙是相对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一节中的代理的概念。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的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代理是一种至少有三方(被代理人、代理人、第三人)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本题中,甲接受乙的委托,在乙授权的范围内,以乙的名义,同丙订立合同。甲是代理人,乙是被代理人,而丙是相对人。基于这种代理关系的存在,甲代理乙与丙签订的合同本质上是乙和丙之间的合同,代理人甲不是所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故本题选 C。5.根据代理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分数:2.00)A.委托代理、法定代理
14、和指定代理 B.本代理和再代理C.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D.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二节中的代理的种类。根据代理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根据代理人的选任和产生的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本代理和再代理。根据代理人在进行代理活动时,是否明示被代理人的名义可以将代理分为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根据是否有代理权可以将代理分为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事实上,无权代理不是民法上的代理,本质上属于侵权行为(表见代理除外)。故本题选 A。6.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此种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分数:2.00)A.代理人承担责任B.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C
15、.被代理人自认倒霉D.第三人承担责任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三节中的代理权的行使规则。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情形之一,此种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故本题选 B。7.下列情形构成无权代理的是(分数:2.00)A.甲冒用乙的姓名从某杂志社领取乙的论文稿酬据为己有B.某公司董事长超越权限以本公司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C.刘某受同学周某之托冒充丁某参加求职面试D.关某代收某推销员谎称关某的邻居李某订购的保健品并代为付款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四节中的无权代理的概念。无代理权,其根本特征在于
16、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形:(1)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2)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3)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活动。因此,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无权代理行为,主要把握两点:(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须符合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2)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时候没有代理权。A 选项中甲为冒名行为。B 选项中董事长与公司之间属于代表关系,而非代理。C选项中刘某冒充丁某参加求职面试,很显然刘某直接使用的是丁某的身份,而非使用自己的身份且以丁某的名义,很显然不是代理,而是
17、冒名行为。故本题选 D。8.多项选择题第 51-5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解析:9.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 B.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C.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D.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契约、婚姻、收养、遗嘱等具体行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如下特征:(1)
18、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为目的的行为,期望引起行为人预想的法律后果。故 AC正确。选项 B和 D本身说法正确,但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特征。这里提醒考生务必注意审题。10.行为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分数:2.00)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作为的默示形式 D.不作为的默示形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三节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行为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其中明示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默示形式分为作为的默示形式和不作为的默示形式
19、。故本题选 ABCD。11.下列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是(分数:2.00)A.甲受乙胁迫购买了 10吨变质粮食B.个子矮小的 10岁小学生丙购买新华字典的行为 C.教育公司丁和戊签订合伙办学协议 D.戌妻患重病住院急需一笔钱,已乘机以低于合理价格一半的价格购买戌的房屋的行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四节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1)行为人合格,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只受年龄、智力因素影响,丙个子矮小不影响其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字典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B 正确。法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须在法定活动范围内或
20、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C 正确。(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选项 A是受胁迫的行为,选项 D是在乘人之危之下实施的行为,二者均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形式合法。故本题选 BC。12.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和“期限”的共同点有(分数:2.00)A.具有未来性 B.具有非法定性 C.发生与否具有确定性D.合法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五节中的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也可以附期限。条件有以下特征: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具有未来性;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具有或然性;是当事人选定的事实,具有非法定性;是合法的事
21、实。期限有以下特征:将来确定到来的事实;是当事人选定的事实;不得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D。13.甲乙约定:若明天下雨,甲送给乙天堂折叠雨伞一把。此处“明天下雨”为(分数:2.00)A.延缓条件 B.解除条件C.积极条件 D.消极条件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五节中的条件的分类。根据条件对法律行为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条件分为延缓条件和解除条件。其中,延缓条件指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解除条件指法律行为在条件成就时失去法律效力的条件。根据条件内容的不同,可将条件分为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其中积极条件是以某种事实的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消极条件是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民法学 3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