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5609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7及答案解析.doc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 37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32,分数:60.00)1.单项选择题第 31-5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2.关于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有可能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B.有可能是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C.受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D.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3.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分数:2.00)A.1年B.2年C.6个月D.4年4.甲接受乙的委托,在乙授权的范围内,以

    2、乙的名义,同丙订立合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甲是代理人B.乙是被代理人C.甲也是合同的当事人D.丙是相对人5.根据代理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分数:2.00)A.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B.本代理和再代理C.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D.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6.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此种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分数:2.00)A.代理人承担责任B.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C.被代理人自认倒霉D.第三人承担责任7.下列情形构成无权代理的是(分数:2.00)A.甲冒用乙的姓名从某杂志社领取乙的论文稿酬据为己有B.某公司董事长超越权限以本公司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C.刘某受同学周

    3、某之托冒充丁某参加求职面试D.关某代收某推销员谎称关某的邻居李某订购的保健品并代为付款8.多项选择题第 51-5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9.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B.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C.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D.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契约、婚姻、收养、遗嘱等具体行为10.行为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分数:2.00)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作为的默示形式D.不作为的默示形式11.下列民事法律

    4、行为有效的是(分数:2.00)A.甲受乙胁迫购买了 10吨变质粮食B.个子矮小的 10岁小学生丙购买新华字典的行为C.教育公司丁和戊签订合伙办学协议D.戌妻患重病住院急需一笔钱,已乘机以低于合理价格一半的价格购买戌的房屋的行为12.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和“期限”的共同点有(分数:2.00)A.具有未来性B.具有非法定性C.发生与否具有确定性D.合法性13.甲乙约定:若明天下雨,甲送给乙天堂折叠雨伞一把。此处“明天下雨”为(分数:2.00)A.延缓条件B.解除条件C.积极条件D.消极条件14.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认可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主要有(分数:2.00)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5、从事的依法不能从事的民事行为B.无权处分行为C.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D.无权代理行为15.下列关于法律行为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有因行为如原因不存在,则行为无效B.无因行为的产生一般没有原因C.负担行为主要产生请求权D.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16.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是基于(分数:2.00)A.委托合同关系B.亲属关系C.授权行为D.同事关系17.无权代理的情形包括(分数:2.00)A.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B.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C.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

    6、活动D.表见代理18.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主要包括(分数:2.00)A.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B.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C.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D.作为自然人的被代理人死亡19.滥用代理权的情形主要有(分数:2.00)A.自己代理B.双方代理C.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D.表见代理20.甲委托乙采购一批电脑,乙受丙诱骗高价采购了一批劣质手机。丙一直以销售劣质手机为业,甲对此知情。关于手机买卖合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甲有权追认B.甲有权撤销C.乙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D.丙有权撤销21.下列情形属于代理的是(分数:2.00)A.甲请乙从国外代购 1套名牌饮具,

    7、乙自己要买 2套,故乙共买 3套一并结账B.甲请乙代购茶叶,乙将甲写好茶叶名称的纸条交给销售员,告知其是为自己朋友买茶叶C.甲律师接受法院指定担任被告人乙的辩护人D.甲介绍歌星乙参加某演唱会,并与主办方签订了三方协议22.张某到王某家聊天,王某去厕所时张某帮其接听了刘某打来的电话。刘某欲向王某订购一批货物,请张某转告,张某应允。随后张某感到有利可图,没有向王某转告订购之事,而是自己低价购进了刘某所需货物,以王某名义交货并收取了刘某货款。关于张某将货物出卖给刘某的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无权代理B.无因管理C.不当得利D.效力待定23.简答题第 56-57小题。请将答案

    8、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24.简述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分数:2.00)_25.简述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分数:2.00)_26.简述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具体情形(分数:2.00)_27.简述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分数:2.00)_28.简述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分数:2.00)_29.简述无权代理的效力(分数:2.00)_30.法条分析题第 5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民法通则第 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

    9、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 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请分析:(分数:4.00)(1).上述两个法条规定的是何内容?两个法条对此内容的规定有何不同?(分数:2.00)_(2).司法实践中两个法条的适用范

    10、围如何区分?(分数:2.00)_合同法第 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请分析:(分数:4.00)(1).该条规定的是什么制度?构成要件是什么?(分数:2.00)_(2).出现该情形时的法律后果如何?(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 37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民法学(总题数:32,分数:60.00)1.单项选择题第 31-5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2.关于因受

    11、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有可能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B.有可能是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C.受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 D.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七节中的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但是若该行为为合同行为且未损害国家利益,该行为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故 AB均正确。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有:(1)存在欺的故意;(2)实施了欺诈行为:(3)受欺诈一方所为行为与欺诈有因果关系。可见构成该行为,欺诈方的主观状态为故意。D 正确。若受欺诈方“将计就计”故意被欺诈

    12、,则阻断了因果关系,不能被认定为受欺诈。本题正确答案为 C。3.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分数:2.00)A.1年 B.2年C.6个月D.4年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七节中的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合同法第 5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4.甲接受乙的委托,在乙授权的范围内,以乙的名义,同丙订立合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甲是代理人B.乙是被代理

    13、人C.甲也是合同的当事人 D.丙是相对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一节中的代理的概念。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的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代理是一种至少有三方(被代理人、代理人、第三人)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本题中,甲接受乙的委托,在乙授权的范围内,以乙的名义,同丙订立合同。甲是代理人,乙是被代理人,而丙是相对人。基于这种代理关系的存在,甲代理乙与丙签订的合同本质上是乙和丙之间的合同,代理人甲不是所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故本题选 C。5.根据代理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分数:2.00)A.委托代理、法定代理

    14、和指定代理 B.本代理和再代理C.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D.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二节中的代理的种类。根据代理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根据代理人的选任和产生的不同可以将代理分为本代理和再代理。根据代理人在进行代理活动时,是否明示被代理人的名义可以将代理分为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根据是否有代理权可以将代理分为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事实上,无权代理不是民法上的代理,本质上属于侵权行为(表见代理除外)。故本题选 A。6.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此种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分数:2.00)A.代理人承担责任B.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C

    15、.被代理人自认倒霉D.第三人承担责任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三节中的代理权的行使规则。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情形之一,此种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故本题选 B。7.下列情形构成无权代理的是(分数:2.00)A.甲冒用乙的姓名从某杂志社领取乙的论文稿酬据为己有B.某公司董事长超越权限以本公司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C.刘某受同学周某之托冒充丁某参加求职面试D.关某代收某推销员谎称关某的邻居李某订购的保健品并代为付款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四节中的无权代理的概念。无代理权,其根本特征在于

    16、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形:(1)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2)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3)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活动。因此,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无权代理行为,主要把握两点:(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须符合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2)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时候没有代理权。A 选项中甲为冒名行为。B 选项中董事长与公司之间属于代表关系,而非代理。C选项中刘某冒充丁某参加求职面试,很显然刘某直接使用的是丁某的身份,而非使用自己的身份且以丁某的名义,很显然不是代理,而是

    17、冒名行为。故本题选 D。8.多项选择题第 51-5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解析:9.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包括(分数:2.00)A.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 B.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C.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D.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契约、婚姻、收养、遗嘱等具体行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如下特征:(1)

    18、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为目的的行为,期望引起行为人预想的法律后果。故 AC正确。选项 B和 D本身说法正确,但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特征。这里提醒考生务必注意审题。10.行为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分数:2.00)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作为的默示形式 D.不作为的默示形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三节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行为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其中明示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默示形式分为作为的默示形式和不作为的默示形式

    19、。故本题选 ABCD。11.下列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是(分数:2.00)A.甲受乙胁迫购买了 10吨变质粮食B.个子矮小的 10岁小学生丙购买新华字典的行为 C.教育公司丁和戊签订合伙办学协议 D.戌妻患重病住院急需一笔钱,已乘机以低于合理价格一半的价格购买戌的房屋的行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四节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1)行为人合格,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只受年龄、智力因素影响,丙个子矮小不影响其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字典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B 正确。法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须在法定活动范围内或

    20、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C 正确。(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选项 A是受胁迫的行为,选项 D是在乘人之危之下实施的行为,二者均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形式合法。故本题选 BC。12.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和“期限”的共同点有(分数:2.00)A.具有未来性 B.具有非法定性 C.发生与否具有确定性D.合法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五节中的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也可以附期限。条件有以下特征: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具有未来性;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具有或然性;是当事人选定的事实,具有非法定性;是合法的事

    21、实。期限有以下特征:将来确定到来的事实;是当事人选定的事实;不得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D。13.甲乙约定:若明天下雨,甲送给乙天堂折叠雨伞一把。此处“明天下雨”为(分数:2.00)A.延缓条件 B.解除条件C.积极条件 D.消极条件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五节中的条件的分类。根据条件对法律行为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条件分为延缓条件和解除条件。其中,延缓条件指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解除条件指法律行为在条件成就时失去法律效力的条件。根据条件内容的不同,可将条件分为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其中积极条件是以某种事实的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消极条件是以

    22、某种事实的不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明天下雨”即发生下雨的事实,此时送伞的行为才发生法律效力,可见其为积极条件、延缓条件。故本题选 AC。14.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认可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主要有(分数:2.00)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的依法不能从事的民事行为 B.无权处分行为 C.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D.无权代理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八节中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的种类。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认可的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三个,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的依法不能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权处分行为、无权代理行为。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故本题选 A

    23、BD。15.下列关于法律行为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有因行为如原因不存在,则行为无效 B.无因行为的产生一般没有原因C.负担行为主要产生请求权 D.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二节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是根据民事法律行为与原因的关系为标准进行的划分。区分的意义主要在于:有因行为如原因不存在,则行为无效;而无因行为,原因不存在或者有瑕疵不影响行为的效力。有因行为,是指行为与原因不可分离的行为。所谓原因就是民事行为的目的。无因行为,是指行为与原因可以分离,不以原因为要素的行为。例如票据行为就是无因行为。无因行为并非没

    24、有原因,而是指原因无效并不影响行为的效力。A 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是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效果的不同为标准进行的划分。区分的意义主要在于:负担行为主要产生请求权,处分行为则是直接完成权利转移的行为。负担行为,是指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其内容的民事法律行为,也称为债权行为。处分行为,是指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民事法律行为。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故本题选 ACD。16.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是基于(分数:2.00)A.委托合同关系 B.亲属关系C.授权行为 D.同事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二节中的代理的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代理又称意

    25、定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的代理,是最常见、最广泛适用的一种代理形式。委托代理一般是在委托合同基础上,由被代理人直接授权给代理人的。需要注意的是,委托合同与授权是两个概念。有时,尽管委托合同成立了,但是合同中没有明确的授权条款,代理权仍不发生。也就是说,委托代理关系是基于两类法律事实而产生的,一是委托合同关系,二是授权行为。故本题选 AC。17.无权代理的情形包括(分数:2.00)A.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 B.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 C.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活动 D.表见代

    26、理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四节中的无权代理的概念。无代理权,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形:(1)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2)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3)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活动。另外,表见代理也是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故本题全选。18.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主要包括(分数:2.00)A.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 B.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C.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D.作为自然人的被代理人死亡 解析:解析:

    27、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五节中的委托代理的终止。根据民法通则第 69条的规定,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事实:(1)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3)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另外,被代理人(即本人)的死亡也是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原因在于代理是为被代理人利益而设立的,如果被代理人死亡,就会出现没有代理行为后果承受者的局面,所以,代理关系会因本人死亡而消灭。故本题全选。19.滥用代理权的情形主要有(分数:2.00)A.自己代理 B.双方代理 C.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 D.表见代理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三节中的代理权的行使规

    28、则。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滥用代理权主要有三种情形:(1)自己代理,即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2)双方代理,即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代理的其他人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故本题选 ABC。20.甲委托乙采购一批电脑,乙受丙诱骗高价采购了一批劣质手机。丙一直以销售劣质手机为业,甲对此知情。关于手机买卖合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甲有权追认 B.甲有权撤销 C.乙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 D.丙有权撤销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四节中的无权代理的概念、效力、第五章第六节中的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

    29、代理权,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这是无权代理的典型情形之一。无权代理本来是无效行为,“被代理人”对所谓的代理行为不承担责任。但如果“被代理人”对此行为予以追认,则会使无权代理成为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就应当对该代理行为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在无权代理中,相对人(第三人)对代理行为享有催告权和撤销权。而根据合同法第 48条第2款的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只有善意相对人才享有撤销权

    30、。因此,本题中,甲有权追认,丙无权撤销。故 D选项错误。乙受丙诱骗高价采购了一批劣质手机,因此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因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受害方有权撤销该合同。一旦甲行使了追认权,甲即为该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当事人,作为受损害方甲有权撤销,乙也有权以甲的名义撤销。故本题选 ABC。21.下列情形属于代理的是(分数:2.00)A.甲请乙从国外代购 1套名牌饮具,乙自己要买 2套,故乙共买 3套一并结账 B.甲请乙代购茶叶,乙将甲写好茶叶名称的纸条交给销售员,告知其是为自己朋友买茶叶 C.甲律师接受法院指定担任被告人乙的辩护人 D.甲介绍歌星乙参加某演唱会,并与主办方

    31、签订了三方协议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一节中的代理的法律特征。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的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代理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3)代理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4)代理行为的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选项 A中,乙属于隐名代理。所谓隐名代理是指代理人虽未以本人名义为法律行为,而实际有代理的意思,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为代理他人行为,产生代理的后果。B 为直接代理,即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代理。C 为

    32、指定代理,即根据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D 选项甲的行为是居间,甲属于居间人,即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其报告签订合同的机会或充当双方当事人的媒介,而由委托人给付报酬的人。故本题选 ABC。22.张某到王某家聊天,王某去厕所时张某帮其接听了刘某打来的电话。刘某欲向王某订购一批货物,请张某转告,张某应允。随后张某感到有利可图,没有向王某转告订购之事,而是自己低价购进了刘某所需货物,以王某名义交货并收取了刘某货款。关于张某将货物出卖给刘某的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无权代理 B.无因管理C.不当得利D.效力待定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四节中的无权代理

    33、。无代理权,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形:(1)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2)行为人享有代理权,但却超越代理权限从事了本不该由其进行的代理活动。(3)行为人原本享有代理权,但其代理权已经终止,行为人仍以代理人的身份进行代理活动。本题中,张某以王某名义交货并收取了刘某货款,属于“行为人根本没有代理权却从事代理活动”的情形。而无权代理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故本题选 AD。23.简答题第 56-5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解析:24.简述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事行为被

    34、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都不在发生法律效力。凡是尚未履行的,承担“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无权要求对方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当终止。对已经全部或部分履行的,应按照下列规则处理:(1)返还财产。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项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应该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该折价补偿。包括双方返还和一方返还两种情况。(2)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3)追缴财产。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给集体、第三人。)解析:解析:本题考点

    35、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六节中的无效的法律行为,第七节中的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是民事行为受到法律否定性评价的结果,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法律力争使当事人回到行为实施前的状态,确保公平正义。25.简述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具有如下特征:(1)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具有旨在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图,该意图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因而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效力;(2)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单纯的停留在内心的主观意思是没有法律意

    36、义的,该意思必须表示在外,能够为人所知晓;(3)意思表示依据是否符合生效要件,法律赋予其不同的效力。)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三节中的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意思表示的相关内容为近来新增考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考生应给予高度重视。26.简述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具体情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指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与外在表示不一致。主要包括:(1)单独虚伪表示。又称为真意保留,是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实意思,是一种自冶非真意的意思表示。(2)通谋虚伪表示。又称为伪装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意的意思表示。

    37、例如,债务人和他人虚假转让财产。(3)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真实意思表示有效。(4)错误。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者欠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不一致。包括:动机错误、传达错误和受领人错误。)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三节中的意思表示的瑕疵。意思表示有瑕疵会影响民事行为的效力,又可以分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两大类。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情形考生也应该掌握。意思表示不自由,是指由于他人的不当干涉,使意思表示存有瑕疵。主要包括:(1)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

    38、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受表意人陷入错误而做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行为。(2)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向对方或其亲属预告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心理,并基于这种恐惧心理而作出的违背其真实意思的行为。(3)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相对人的急迫需要或者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27.简述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被撤销后,与无效的民事行为一样也具有自始无效的后果,但二者毕竟不同,主要表现在:(1)无效民事行为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也不论当事人之间是否有争议,该行为都是无效的,

    39、是绝对无效: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相对无效,是有条件的无效。当事人提出申请并经法院或仲裁机关认可是该行为无效的前提条件。(2)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就没有约束力;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被撤销之前,已经发生了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就有了约束力,只有在被撤销后,才丧失法律上的效力。当然,撤销行为具有追溯力,追溯到行为开始。根据合同法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3)无效的民事行为,双方当事人或与该民事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可以主张无效,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在受理的案件中发现属于无效范围的,也可以主动确认其无效;而可

    40、撤销的民行为,只有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通常是因该行为而蒙受不利的一方)才可请求撤销,其他人不享有撤销权。另外,在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中,如果属于部分无效的,没有被撤销的部分继续有效。)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七节中的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本考点为近来新增考点,提醒考生注意。28.简述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的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代理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2)代理人以

    41、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3)代理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4)代理行为的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一节中的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代理是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代理在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考生对此应重点把握。29.简述无权代理的效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无权代理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无权代理是无效行为,“被代理人”对所谓的代理行为不承担责任。但如果“被代理人”对此行为予以追认,则会使无权代理成为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就应当对该代理行为

    42、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的,视为其同意他人代理。(2)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无权代理人所实施的行为,如果不能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认,又不能证明自己有代理权,则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对该行为所造成的相对人的损失负赔偿责任。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有拒绝承认的形成权,该拒绝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产生无权代理对被代理人无效的法律后果。该无权代理人应对第三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因无权代理行为而造成“被代理人”损失的,无权代理人也应负赔偿责任。在无权代理中,相对人(第三人)对代理行为享有催告权和撤销权。)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四节中的无权代理的效力。无权代理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其根本特征在于行为人以他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没有代理权。无权代理本身是无效行为,但一概否认其效力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法律赋予了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对无权代理行为予以“帮扶救济”。对此,考生要重点掌握。30.法条分析题第 5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试卷3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