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50.00)1.中体西用 (分数:10.00)_2.朱子读书法 (分数:10.00)_3.京师同文馆 (分数:10.00)_4.导生制 (分数:10.00)_5.学习风格 (分数:10.00)_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6.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及其结果。 (分数:10.00)_7.请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10.00)_8.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分数:10.00)_9.简述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分数:10.00)_10.简述
2、教学过程的实质。 (分数:10.00)_11.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心理过程。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0)12.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以及如何培养这些素养。 (分数:20.00)_13.试评述“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50.00)1.中体西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中体西用是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
3、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2.朱子读书法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朱子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通过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读书的方法。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自己一生又酷爱
4、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3.京师同文馆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 年由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其主要特点有: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来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
5、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学校管理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和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外国人控制。4.导生制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导生制是指先由教师对学生中间年龄大、成绩好的施教,而后由他们任导生,代替教师的职责转教其他的学生,又称兰卡斯特贝尔制。这种制度节省师资、花费少,在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班级之间进行竞争。但它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有机械和生硬的毛病,只注重学生的外部动机,
6、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还实行体罚,所以只能满足民众对低水平初等教育的要求,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程度的教育,后来逐渐被正规的初等学校教学制度所取代。5.学习风格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这一概念是由哈伯特塞伦于 1954 年提出的。学习风格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人学习活动的定型化和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6.
7、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及其结果。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自庆历四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即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和崇宁兴学。 (1)庆历兴学 庆历兴学是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主持的兴学运动,庆历兴学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项: 令州县立学,规定应科举者,需在州县学读书三百日方准应试,曾经应过试的,亦需再学百日;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 改革太学,诏令下湖州取胡瑗之“苏湖教法”为太学改革的模式。 不久之后,“庆历兴学”由于范仲淹被排挤出朝廷而告失败,但它对于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且其余波一直荡漾不息。 (2)熙宁兴学 熙宁兴学是王安石于熙
8、宁二年主持的兴学运动,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整顿地方学校; 颁定三经新义; 设置专门学校; 改革科举制度。 王安石变法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第二次兴学虽然又以失败告终,但对北宋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宋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3)崇宁兴学 崇宁兴学是蔡京于崇宁元年主持的兴学运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
9、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7.请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学习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在目的性上,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经验相联系。 (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
10、、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前人经验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学习一样,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学生的学习是在
11、学校的班集体中进行的 班集体这一特殊团体中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教育者应该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8.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表现出人文主义的特征。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教育思想体系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人本主义 人文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
12、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充分肯定了人的力量和人的价值。 (2)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而是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 (3)世俗性 不论是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然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
13、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 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重要体现为: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 综上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即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人文主义教育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辟了欧洲近代教育的先河。9.简述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要素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具有以下要点: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
14、校教育的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学校教育应把这些要素列入教学计划。同时,他们还强调必须按逻辑系统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一切教育的目标都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天才”的发掘和培养。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指出,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不能像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那样只强调儿童个人的兴趣和自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硕士 入学考试 综合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