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无答案).doc
《【考研类试卷】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无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分数:1.00)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2.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列表述
2、中最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原意的是(分数:1.00)A.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已经懂得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大意义B.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已经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能动地改造世界D.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不能说明和解释他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的“合理性”3.费尔巴哈说:“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下列说法符合唯物史观的是(分数:1.00)A.人类历史就是宗教变迁的历史B.宗教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的基本性质,而宗教的变迁不能规定
3、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的基本性质D.宗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4.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这句话表明(分数:1.00)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C.量变必然导致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5.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分数:1.00)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6.有
4、一种观点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尚未认识之物将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对于这两种观点(分数:1.00)A.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不可知论的观点B.前者是可知论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不可知论的观点,后者是可知论的观点D.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在情怀至上的人眼里,“世界”一定是远方,远方让人充满向往,“看世界”便是去远方。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得以去远方。其实,
5、从完善认知的角度来说,“世界”未必就只有远方,“世界”也在身边。远方固然神秘,但身边一样充满了未知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看世界,也别忘了身边的世界;行万里路,不妨从脚下迈开第一步。这说明(分数:1.00)A.意识的内容是由对语词的不同定义决定的B.未知世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空间是无限的D.人类没有能力认识整个世界8.对于“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理解,错误的是(分数:1.00)A.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物质世界不过是发生、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运动的过程B.过程的发
6、展是永恒的,而事物的个别存在是暂时的C.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D.辩证法推翻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一切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辩证法唯一不能承认的是事物的一往无前的运动9.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分数:1.00)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10.当“新视野”号穿越漫无边际的孤寂与黑暗,把冥王星的清晰照片传回地球,似乎所有清澈的眼 睛,都把目光投向深不可测的鸿蒙太空。 沸腾在人们心里的,不仅是对天文的好奇,更有一种难言的感 动。 最遥远
7、的行星,在人们心里引起最切近的感动。 有网友所言,这是无可救药的泪点,若宇宙浪漫,便 感动何妨? 关于“感动”判断正确的是(分数:1.00)A.人脑是“感动”的源泉B.“感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感动”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D.“感动”是对浪漫宇宙的直观反映11.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见面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 这告诉我们(分数:1.00)A.对事物的价值要做具体分析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12.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况: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 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 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分数:1.00)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13.下列名言与“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体现的哲理相似的是(分数:1.00)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
9、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14.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下列叙述中最符合恩格斯原意的是(分数:1.0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15.“为了要理解,必须从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上升到一般。 为了学会游泳,必须钻到水 中。”对于列宁的这句话,下列理解错误的是(分数:1.00)A.脱离了实践,就无所谓认识B.为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了解,必须从感觉、经验开始C.感性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对事物、现象直接的反映,一切真知都从这里开始D.为了要理解,要在实践中从经验上升到一般,一切真知从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9 全国硕士研究生 入学 统一 考试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模拟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