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人民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过关检测(一)考试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9江西景德镇月考)商朝人崇信鬼神,每每遇事都要占卜,以此来断定吉凶。到了西周的时候,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 )A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B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C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D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答案 D解析 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而商朝的灭亡使西周意识到“天命靡常” ,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因此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巩固王权,故 D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注重民众的力量,借此
2、巩固王权统治,而非强调摆脱宗教神权的控制,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给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故 B 项错误;西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高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故 C 项错误。2(2019云南玉溪月考)周王朝实行诸侯领土领民制度。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直属的领土原本就只是“天下”之中的一国,受到周围大小诸侯领土的直接限制。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 ,到赧王已经只是洛阳周围那一小片地方、大约三万人的领主,不仅“与家无异” ,而且是个小“家” 。这说明( )A周朝的分封制从来就没有真正实施过B周天子的权威始终没有真正树立
3、起来C分封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D分封制下诸侯可随意侵夺周天子领地答案 C解析 周天子直属的领土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 ,反映出分封制下诸侯尊崇周天子为“共主”是实力对比的结果,在周天子实力不济的情况下,领地“为诸侯所侵” ,说明分封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具有至尊权威,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2019山东莒县月考)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 丰年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是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据此可知周颂( )A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积极宣扬礼乐文化C使王权披
4、上神秘色彩 D深受宗法观念影响答案 D解析 从材料“其余大多是对周室祖先的礼赞”可以看出,周人崇拜祖先,法祖敬宗,周颂受到了宗法观念影响,故 D 项正确。材料主旨并未强调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A 项错误;礼乐文化维护周朝的等级制度,材料不能反映,故 B 项错误;对先祖的敬仰与君权神授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24(2019湖北黄冈质检)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答案 B解析 由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可联系到西周的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
5、制,该制度有利于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故 B 项正确。周天子的权威与婚姻制度关系不大,故排除 A 项;不管是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女性的地位都较低,故排除 C 项;材料不能反映贵族的特权地位被削弱,故排除 D 项。5(2019重庆一中高三月考)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秋以来, “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B个体家庭经济得到发展C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D人文道德观念开始出现答案 B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
6、取代先祖,故 B 项正确。 “孝”不管是孝敬在世的父母还是祖先,都是宗法血缘的体现,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的内容,因此 A 项错误;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排除 C 项;材料无法判断得出人文道德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故 D 项排除。6(2019湖北武汉联考)“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A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D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答案 B解析 根据“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7、”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而自给自足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勤俭节约是美德的相关内容,排除 A 项;中国人的习惯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守财,故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的内容,故排除 D 项。7(2019宁夏育才中学月考)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 ;卫文公则制定了“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诸侯会盟也都把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这些做法( )3A迟滞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民间市场的形成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各诸侯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商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
8、政治保障,故 D 项正确。商业只是辅助,农业仍是主导,这些做法并不会迟滞小农经济的发展,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民间市场,故 B 项错误;诸侯的做法提升了商人的地位,C项错误。8(2018齐鲁名校联考)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A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主流思想D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答案 D解析 秦汉时期官僚政治的确立才逐步废除贵族政治,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贵族文化逐渐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而
9、不是强调百家争鸣的情况,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故 C 项错误;“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故 D 项正确。9(2019黑龙江大庆月考)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 “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 “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 “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把克己复礼作为统治的主要手段C适应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 ,可见当时的儒家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故选 A 项。克己复礼是要恢复奴隶
10、社会统治秩序,排除 B 项;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是结束战乱,安居乐业,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0(2018江西上饶模拟)晋国韩献子说:“国饶,则民骄天。 ”(左转成公六年)申叔时认为“民生厚而德正” 。这表明当时( )A认为道德起源于天命B人们已经区分了天道与人道C重义轻利是主流思想D社会经济对道德有制约作用答案 D4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道德和天命关系的相关提及,故 A 项错误;材料也并未涉及区分天道与人道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义利观,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国饶,则民骄天 , 民生厚而德正 ”表明经济对道德具有制约作用,故 D 项正确。11(2018山东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单元 古代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先秦 过关 检测 解析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