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3色彩风景课程讲义浙美版.doc
《六年级美术下册3色彩风景课程讲义浙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美术下册3色彩风景课程讲义浙美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色彩风景写生课程讲义第一章 色彩风景写生概述在水粉静物写生中,初步掌握了构图、色彩、步骤方法及表现技巧以后,可以说已为到室外去进行风景写生做了准备。到室外进行写生与在室内的静物写生,目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写生的条件也不同。室内的静物写生,对象是比较单纯静止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和要求安排写生课题,还可以在稳定的光线和环境中,从容观察研究。室外风景写生的对象与条件要复杂得多,画风景要依靠自己选景,能不能在广阔的自然中,选准具有绘画表现价值的景色,是一个首先碰到的问题。在风景教学中,开始往往先由教师选定一个比较简单而能入画的景色,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根据这个景色,自己确定角度和地平线位置,以及
2、构图时取景的空间大小,这样可以减轻初次风景写生时的负担,而且也便于教师的指导。此后,可逐步转入自己独立选景作画阶段。 进行风景写生时常遇到的困难有:如何选景与确定构图。自然界中形象丰富、质感多样、气候、光线多变、色彩复杂,如何处理好广阔与深远的空间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水粉基础训练中的新课题,也是风景画习作的新要求。风景写生的进度,开始不妨选比较简单、平远的景色作写生练习。景色简单,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外光的色彩规律和塑造生疏的形象。平远风景,便于画者认识天地景物的色彩关系和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即同一色彩在不同距离和空间中,色彩在色相、冷暖及色彩含粉质状况的变化。所以一开始就选繁复的景色写生是不适宜
3、的。在选定的写生取景中,必须去掉某些与主题无关的或有碍构图完美的景物。因此,往往需要采取移动、增添或改变自然物的形象等艺术处理方法,从而获得完美而生动的构图,并充分而集中地表现主题。其实,对取景中的景色稍加改动,并非凭想象虚构去创作。写生仍应坚持以客观的自然景色为依据,但若将所见到的一切如实描绘下来,那则是不可取的。 风景画有创作与习作之分。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一幅好的风景画创作,并不只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美术家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将自然形态的美,升华到艺术形态的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它应具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风景画的
4、习作,是按照教学要求与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写生的作业,基本上应根据对象选取构图,表现自然形象和色彩,从而掌握风景画的方法和表现技巧。 第一节 风景写生的目的任务 2风景写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写生能全面接触到风景画中的各类问题,如题材、选景、构图、色彩、技巧、意境等等。其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 2、认识外光的色彩规律,并掌握风景色彩的表现规律。 3、了解形成远近空间感的各种因素:透视、明暗层次对比、色彩冷暖及纯度对比、形体复杂与单纯的对比等等;掌握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技能。 4、理解自然景色由于环境、季节、气候
5、,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丰富多彩的色调和色彩关系,并掌握其表现的规律与技法。 5、锻炼用色彩和笔法,塑造各种不同景物的形体和质感的能力。 6、了解绘制水粉风景画的一些特殊技法。 7、感受并表现出景色的意境和情调。 第二节 风景写生的选景 自然是一个纷繁的世界,你要从中选定一个美丽的景色来作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学风景写生的人,更为困难。所以要在平日多多观察、认识自然,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激情和感受力,要增进多方面的审美知识和修养,多欣赏风景画,再加上写生实践的经验,才会得心应手。开始阶段,应从简单的景色人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选景的能力和水平。风景写生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如城市建筑、名山大
6、川、乡村风光、海岛渔村、河港码头、工地厂房、山地丘陵、溪谷田野、园林花圃、森林草原、市场街景和一些人物的社会生活场景等等。有风俗性的场景,也有富有意境的风景写生题材。这些景物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选景不在于空间如何的庞大,或内容多么复杂,实际上一些平常的景色,在季节、气候、光线、时间的变化情况下,也会显现出十分动人的诗情画意。每一个好的景色,如山区、水乡、海岛、渔村、森林、黄土高原等,都具有不同的环境特点与情调,能给人以精巧、绚丽、雄伟、壮阔、沉寂、活跃、幽雅、古朴、浓艳、清丽等种种不同的感受。这种对自然的感受,是选景取材的动机和依据。 一些新
7、鲜的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而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描绘的激情,所以许多画家常常喜欢到一些风景具有特色的新鲜的地方去写生。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秀丽的青岛海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还有河道纵横、黑瓦白墙、古朴幽雅的江南水乡,以及辽阔的西北草原和具有南国风光的海南椰林等。但是,也有许多画家,专心致志地画某一类题材的风景画,他们深入体验、观察、研究,把自己钟爱的题材,表现得特别深刻动人。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画城市建筑的、画森林的、画海3洋的、画水乡的风景画家。19 世纪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常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线、时间条件下,进行多幅不同色调的写生,研究光与空气对色彩变化
8、所产生的微妙影响。所以,选取题材时,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初学者应根据习作的要求与进度,去选择合适的景色来写生,最好选具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平远风景人手练习,因为这类景色,可以明确认识到视平线在画面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形体与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规律。另外,不要总是局限于环境类似,色调类同,缺乏新意的选景,应该有意选择具有明显地域区别或环境特点的对象来写生。如画过色彩秀丽结构精巧的园林风景以后,可以去画古朴素雅的小镇河港;画过繁华活跃的城市街景后,可以接着画静寂广阔的田野山林;画过巍巍群山和高耸挺拔的森林古木后,再去画些平远舒展的江海景色在这些对比鲜明的景色写生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
9、观察和感受能力,从而促进对于不同环境的构图、色彩、形象、意境的充分认识,提高作品的绘画效果和感人魅力。 第三节 风景构图与透视 透视被运用于各种形式、体裁、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为表现主题、创造构图形式和提高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视是表示空间的主要因素。自然界的各种景物,由于透视关系,形体会产生变化,即近大远小的距离缩减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在风景写生中,描绘建筑物、江河、道路这类景物,如不能符合透视变化规律,建筑物就会歪斜不正,江河、道路也不能平卧在地面伸向远方。 在风景构图中,最重要的是选择视高,即视点的高低。不同视高的构图特点与表现目的应是相互联系的。视高大致可
10、分为低视高(仰视)、一般视高(平视)、高视高(俯视)三种。低视高:作者的视点,接近地面或低于地面观察对象时,称低视高。在写生中,坐在地面作画,必属低视高,地平线不能定在画幅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应是接近画幅底线。也有一些仰视的画幅视点,可以在画幅底线以下。这种仰视的风景构图,表现的景物能产生巍然屹立、气势非凡的效 果。 高视高:作者的视点,在人们头部以上,即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如到高山坡上去写生地面景色,视平线必在画幅上部或幅外,可表现宽阔的地面和深远空间(景物与景物前后遮挡程度减少)。高视高的透视构图,可以加强宽广的境界。 一般视高:作者站着或坐在较高凳子上作画对观察对象的视点高度。一般视高的
11、视平线,在画幅中间部分,这种视高的构图,近似现实生活的环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处理不好,容易使构图平淡,缺乏生动性。 4透视在构图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同表现效果是众所周知的。这里讲的视高问题,是风景写生取景构图中最基本的知识。至于其他各种透视情况下产生的形体变化和空间效果规律,就不作详述了。 第四节 外光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从室内写生转入到野外写生,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是光与色的明显变化。外光色彩训练,是进入真正的色彩领域的重要转折,丰富复杂的色彩变化和由色彩形成的意境情调都可以在外光景色的观察与表现中接触到。通过风景写生,可以获知外光色彩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更为复杂而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色彩语言
12、,所以外光写生练习是学习色彩的一个重要阶段。 外光色彩与室内色彩比较,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外光色彩的明亮与调子的丰富,室内的静物由于器物阴影部分色彩非常浓重,所以色调一般都比较沉暗。 对于色彩环境色的分析,因室内静物占有的环境空间有限,室内墙面的色彩反射比较集中单纯,所以比较能辨别出器物色彩的相互影响,如果是外光景色,色光的关系就非常复杂。在有阳光的晴天,产生色彩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光源色,景物受光部分会偏暖调,反映出阳光的色彩特点。纵然物体的固有色不同,都会微微罩上带黄或红等暖色因素,早晨或傍晚的阳光在景物中反映得更加明显,以至形成非常统一的暖调;二是偏蓝青色的天光反射,景物受到反射光影
13、响的部位,偏冷调。如建筑物背光墙面的上部分,丛树的背光部分,山峦起伏的背光部分,会明显地发觉这种与受光部形成补色对比的冷色调;三是受光地面的反射,受到这种反射的部位,必是接近地面的背光部位。如建筑物的屋檐底面,背光墙面接近地面的部分等等;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一个物体受到另一物体阳光反光时,也产生暖调。如是多云天或阴天,自然景色的色彩关系,就不会像有阳光照射时那样对比强烈,而是景物的明暗与色彩都比较接近,固有色也比较明显,统一感强,整个景色的近、中、远的层次,色调区别也较清楚。尤其是阴天,色调含灰偏冷,景物形体较单纯清楚,景物的固有色明显。作为写生练习的初级阶段,选在阴天写生,对掌握画面的整体感
14、与统一关系比有阳光的天气要容易。多云的天气比阴天要明朗,虽然没有阳光的直射,也具有明显的暖调色彩倾向。以上这些现象,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去辨别,并不难区别。由于气候的多变,有雨、雾、霜、雪等的自然景色,都具有鲜明的调子特征,且色彩单纯统一。如雨天是含灰的蓝紫色倾向的色调;雾天的形体被融化在雾中,天地一色,色调迷茫含蓄,另有一番意境;雪景是美术家喜欢描绘的景色,阴雪天色调纯净、素雅,晴天雪景,色调爽朗欢畅。总之,外光景色的色彩,丰富多彩。通过对各种景色的写生,可以大大提高对色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从而丰富色彩的艺术语言。 5第五节 逆光景色 逆光中的风景,非常别致,具有美感,而且十分适合用水粉画来表
15、现。写生逆光景色,首先要认识逆光景色具有的许多特点:明亮的受光部分很少,景物的大部分都处在背光之中,使人感觉到一种朦胧的、闪动的视觉效果。重叠的景物,通过这条受光部明亮的线,区分出前后层次。这些线的粗细起伏的状态,体现景物形体的特征。在逆光情况下,景物的固有色基本上是不明确的,由此,在色彩上就不太容易捉摸,但是仍然可以在观察中感觉出主要的色调关系。一是比较明亮的受光部,是景物的边缘线和地面;强光部分色彩偏冷调。二是背光部分,包括地面的景物投影,基本上反映蓝色天光的反射,倾向于冷调;在这冷调之中,会出现一些受地面或物体受光部的反光,色彩则产生暖调。由此,在背光部的不同冷暖色的交错中,产生非常丰富
16、而复杂的色彩变化。可以说逆光景色的色彩,在背光部最为丰富,受光部反而显得单一对于色光原理的叙述,目的是为了帮助视觉去深入感受色彩的世界,掌握色彩的美。 第六节 风景写生中的空间表现 室内静物写生与外光风景写生的最大区别,在于风景具有宽广和深远的空间。表现风景的空间效果,是风景写生的目的要求之一。 风景画中表现空间效果,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透视,透视是表现空间的重要因素。没有明暗调子和色彩,只用线画出景物的透视,也可以表现出景物的远近空间和立体效果。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油画中,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中,有的也主要依靠透视来表现空间关系。二是由于光与大气层对景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明暗与色彩调子的变化,
17、给人产生空间感。在色彩画中,研究明暗调子和色彩与空间表现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景物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景物的形体、色彩、明暗调子的视觉感,在互相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归纳以下一些特征: 1、近景轮廓与结构关系比较明确,细节也较清楚,形体比较大,体积感强,色彩丰富鲜明,纯度较高,明暗对比强。 2、中景与近景相比较,形体轮廓与结构关系减弱,细节模糊,色彩粉质增多,纯度降低,倾向冷调,明暗对比变弱。 3、远景景物形体轮廓及结构模糊,色调单纯统一,含更多粉质,偏冷调;明暗对比逐渐减弱,立体感消失,给人以平面的感觉。 第二章 对物象形体与质感的表现 6在风景写生中,所描绘的景色十分复杂,当具体描绘景
18、物时,会遇到认识与表现的问题。美术家对于自然感受不尽相同,在掌握与运用表现技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时,也会迥然有异。在风景写生的开始阶段,先对一些具体景物进行分析认识,再选择采用最佳的表现方法。在这方面注意积累知识与经验是非常有益的。 第一节 水的表现 海洋、湖泊、江河、池塘在风景画中是经常出现的。水的特性是流动、透明(指清澈无污染的水),给人有一种平面、深远的感觉。风景中水的颜色是最不固定的,它受气候、光线、环境和天色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水色。一般清澈的水,它的固有色总是带冷调;浑浊的黄色水质,固有色偏暖,呈黄灰色;不流动的死水或流动而受污染的水,颜色灰绿、紫黑、调子深暗浓重。不同的水质虽然有各
19、自的色彩特征,但是水色与天色是直接相关的。在写生时,观察水色与天色的关系十分重要。天色亮还是水色亮(即色彩的明度关系),天色冷还是水色冷(即色彩的色性关系);此外还要注意天色和水色的纯度差异等等。在水的静止或波动的状况下,其色彩会产生变化,波动的水色明度比水面平静时要暗。平静水面的远近水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与冷暖。这细微的区别,对表现水面的平远和空间深度有重要作用。表现水色的笔法,要根据水面的特点。平静的水,主要用横向的平衡笔法,色彩要柔和谐调;有波浪的水,根据波浪的大小,可用横向的短笔触或点子来表现水的跃动,色彩可采用并列的方法。不论是什么状况的水面,都要注意天色对水色的影响而产生的色调变化
20、,如天上的云彩、霞光,都可以在水中倒映出来。 平静的水面,常会出现一条水平的明亮反光,这反光对表现水面的平远很起作用,画这条反光,颜色干湿要适度,用笔要干脆利落。 倒影。它与实物有联系又有区别。画好倒影,会增添景色的美感。平静清澈的水面如镜,倒影形象清晰;在微波的水中,倒影破碎,形体拉长;有风的天气和有急浪的水面,倒影不明确。景物倒影的色彩,与景物相比,要趋于单纯统一,多为中间调子,没有很深暗与明亮的色调,色调一般偏冷、对比弱、带粉质、色纯度低,即冷、弱、粉、灰(彩图19)。倒影如用湿画法,颜色自然交接融合,便会显出倒影的效果。平静水面的倒影,笔法横直并用,但要简练概括,自上而下的直向笔法,可
21、以加强倒映的气势。根据形的特征,也可以用弧形的笔势画出倒影概括单纯的形体,不必着眼于倒影的细节。水面有微波,形体拉长的倒影,要用横向笔法,画倒影根据实物和水的具体情况,色彩一般较单一或有不太明显的冷暖变化。第二节 天的表现 7大多数风景画面,都会画到天空。天在画幅中,产生舒展、深远、空旷的效果。随着环境、气候、时间和光线的不同,天上的云彩和天色也千变万化,可以说画中天色相同的情况极为少见。天色是画幅中最远的色彩,要有深远的空间效果。在晴天,蓝、青等色是画天色不可少的颜料,当然需要经过调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接近地面或远山的天色,总带有偏暖的紫灰色倾向,所以天色在大多情况下是上冷下暖,上暗
22、下明。天色与地面相接连的景物色彩有关,天色常常在互相对比中,产生补色关系。如在晴天,绿树丛后面的天色,会增添绿的对比色红的色素,使蓝天倾向于紫灰。认识并描绘出这种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倾向,可以加强色彩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起来。天色有时要画得单纯,有时可以画得丰富,这决定于画面整体效果和主题表现的需要。但在一般情况下,天总不宜画得过于突出,而失去深远的空间,除非天是表现的主体。画比较单纯的天色,在用色和笔法上要稍有变化,不要调好一个颜色,像刷墙那样毫无变化地左右涂刷,以免导致效果单调与呆板。 天除非是万里晴空无云,否则,云彩总是构图中不能不考虑的因素。云的形状,色彩变化丰富,美丽而有情调,不同季
23、节、气候、时间、光线的条件下,云彩各有不同的特点。云彩有动势与静态,有厚有薄,有远近透视,有平面立体等变化。云的色彩,虽然大多比较明亮,如与天色或地面色彩相比,也有色彩的不同倾向。晨曦与傍晚的霞光,则是五彩缤纷,灿烂夺目。所以,云彩可以给人们清淡、浮动、浓重、深沉、单纯、华丽等等多种不同的感受。但是,无论如何云彩不可能具有地面景物那样的充实感。薄云,总是轻盈浮动的;只有夏季雷雨前,乌云压顶的云层才是浓重深沉的。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画云都使用明亮清淡的色调或中间色调,可多加水分,以利于表现云彩的轻柔感。形较明确的团云,可用厚的色层,用弧形笔法来表现。晴天的白云,不一定是纯白的颜色,它与阳光照射
24、的白墙相比较,反而显得灰暗,但仍是应该属晴朗的天色,这需要从整体上去比较观察,才能认识这一色彩关系。画天、画云,要使用较多的白粉颜料,才能表现出它们的明亮度。 第三节 树的表现 树是自然景观中重要的内容,也是风景画中被经常选取的题材。树的品种繁多,其形体特征和结构也各有不同;由于树龄的不同,树木的形象可谓千姿百态。随着季节、气候、光线、时间的不同,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映衬,树的色彩更是丰富而美妙。有的画家甚至把树作为终生研究和表现的创作主题。 由于树的形体不像一座建筑物那样具体明确,初作写生时,对于不同品种,形态各异的树,往往感到困难很多。但只要经常去观察研究,认识树的形体结构与色彩的变化特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美术 下册 色彩 风景 课程 讲义 浙美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