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1古诗歌阅读精讲(含解析).doc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1古诗歌阅读精讲(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21古诗歌阅读精讲(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21 古诗歌阅读精讲1.命题特点(1)从诗歌体裁和时代上看,浙江省高考近几年考查主要以唐宋诗歌为主,兼顾其他年代的诗歌,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的热点。从题材上看,写景诗、咏物诗、政治讽喻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2)从题目涉及的考点看,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一直是命题重点。2命题形式从试题的题型看,稳中有变。高考命题,都是选一首或两首诗(词),题型设置 20122015 年第一小题均为填空题,2016 年变为简答题 12017 和 2018 年第一小题又改回填空题;这些年的第二小题均为简答题。分值为 8 分。3命题趋势今后的高考命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可能加大评价
2、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力度,复习训练时应予以重视。比较鉴赏、佳句赏析将是今后诗词鉴赏考点的设题趋势,因此必须有的放矢地强化训练。一、【2018 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2 个小题。(8 分)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 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考情分析高考真题连接2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 _,体现出诗人_的心情。(2 分)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3、(6 分)【试题解读】19【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答案】(1)久留(逗留) (2)依依不舍20.【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
4、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二、【2017 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这
5、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3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 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 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 分)【试题解读】19.【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解析】本题既考查分析诗歌的结构思路,又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
6、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 【答案】采地黄 卖地黄20【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答案】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 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古诗赏析答题方法4考点 1 鉴赏诗歌形象角度 1 人物形象【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
7、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题技巧】1鉴赏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情感,定格形象。(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握形象。2答题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步骤二: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步 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
8、形象中诗(词)人(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特别提醒:“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诗歌的具体诗(词)句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步骤二”和“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角度 2 景物形象【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 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
9、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答题技巧】1鉴赏方法(1)诗中赏画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赏画”的5特征。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角度入手:(2)色调含情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3)缘景明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客观景观,而是经过了诗人心境的过滤,心情的渲染的。所以,通过对诗歌景物意象特征的把握,可以推测诗人的心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0、”(4)双层挖掘有些诗歌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字面看是旷达豪迈,但深层情感却是辛酸无奈。2答题步骤考点 2 鉴赏诗歌语言【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风格类型 具体解说豪迈雄奇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6悲壮慷慨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朴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9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21 诗歌 阅读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