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2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
2、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礼记郊特牲称,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 ,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
3、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
4、,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 为 一 种 制 度 , 中 华 礼 制 在 历 史 上 曾 为 各 种 政 权 服 务 。 在 封 建 社 会 , 它 强 调 封 建 等 级 , 包含 一 些 糟 粕 。 然 而 更 应 该 看 到 的 是 , 中 华 礼 制 能 够 与 时 俱 进 、 吐 故 纳 新 , 不 断 改 革 与 变 迁 。 孔子 提 到 三 代 礼 制 传 承 中 的 “损 益 ”, 便 是 一 种 改 革 ; 礼 记 进 一 步 提 出 “时 为 大 ”这 一 与 时 俱 进的 礼 制 改 革 原 则 。 适 时 变 革 是 中 华 礼 制 演 进 的 重 要
5、原 则 , 这 使 它 成 为 与 中 华 民 族 同 生 共 长 、 传承 久 远 的 文 化 传 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 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 ,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 ,使人们“徙善远罪” ,- 2 -
6、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
7、批判。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 “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8、分)A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 ,体现了中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 ,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菜大爷刘奇叶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
9、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 “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菜大爷的住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
10、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 。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 3 -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借,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一天,老
11、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
12、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
13、天没有人应。老车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选自 2016 年第 4 期小说月刊)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暗示菜大爷受到了邻里四周的爱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B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C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 ,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14、D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 “望”的动作, “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5. 小说突出了菜大爷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分)6. 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8 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第 2 课立身处世,公冶长二十六)-
15、4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 6 课乐在其中,雍也十一)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第 9 课言而有信,为政二十二)4.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第 10 课交友之道,子张三)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第 13 课敏而
16、好学,宪问三十五)6.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第 14 课切问而近思,为政九)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愿无伐善 夸耀 B老者安之 使安逸C不怨天,不尤人 责备 D一瓢饮 饮用8. 下列句子中,和“如之何其拒人也”中的“其”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其何以行之哉 B其不可者拒之C退而省其私 D知我者其天乎 9. 下列句子中,和“异乎吾所闻”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贤哉,回也 B何为其莫知子也C吾与回言终日 D莫我知也夫10.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 分)(1)饭疏
17、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第 6 课述而十六)(5 分)(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第 14 课为政十)(5 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
18、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
19、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5 -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B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
20、大夫危矣。C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D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B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现当代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C诗指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书即尚书;春秋也叫左氏春秋,相传为战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们与礼易合称“五经”。D王子,是个姓氏。源于子姓,出自
21、商朝时期,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最早的王子氏,是“子姓朝歌王氏”的后裔,出自第一代始祖王子比干,即商末纣王之王叔。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3 分)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
22、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14.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 分)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5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516 题。杏帘在望 林黛玉(曹雪芹)杏帘招客饮 ,在望有山庄。菱荇 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6
23、 -【注】这是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林黛玉替贾宝玉为大观园中一处景点“杏帘在望”所作的诗,元妃认为是宝玉所作四首中最好的。 “杏帘”句:从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一诗中“红杏梢头挂酒旗”化用而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招,说帘飘如招手。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首联出句用典,传达出春风中红杏梢头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对句自然引出山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B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香,好像在预告丰收的年成。颈联描绘了这片理想的乐土远远望去幸福而安谧的景象。C尾联借景抒情,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汕头市 金山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