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4 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宋明理学 概 念 阐 释 “三 纲 五 常 ”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 ,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轻 巧 识 记 宋 明 理 学辨 析 比 较 程 朱 理 学 与 陆 王 心 学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2存在,最终贯通明“理”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 。认为人天生有良知,
2、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史论术语填后背诵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明 末 清 初 的 思 想 活 跃 局 面3概 念 阐 释 “经 世 致 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
3、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轻 巧 识 记 明 末 清 初 思 想 活 跃 局 面易 误 指 正1.黄宗羲等思想家虽然批判传统儒学,他们仍是著名的儒学大家,是儒学的信徒。他们的新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封建制度的衰落。2.明清之际的儒学趋向实事求是,伴随时代变迁,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一方面继承了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反对理学的陈腐之处,主张儒学要经世致用,关注国计民生,从而发展了儒学。史论术语填后背诵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突。李贽、黄宗羲、顾炎
4、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1 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熹强调的“理”是( )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C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解析:选 B 朱熹强调的“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倡导的是三纲五常,故 B 项正确。2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
5、是非,不必以孔丘和4朱熹的语录为真理” 。由此可知王阳明( )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解析:选 B 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体现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 B 项正确。3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A强调伦理道德 B重视“知行合一”C宣扬“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选 D 伦理道德的解读更应该围绕人与人的关系,材料围绕忠君这一事件阐述心与理的关系,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格物致知”这种求理的方式是程朱理学的内容,故 C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未体
6、现。4谭嗣同称“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谭嗣同在此赞扬两人都( )A批判君主专制 B赞成民主自由C主张工商皆本 D提倡经世致用解析:选 A 材料中考查的是王夫之和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二人都批判当时的君主专制,故 A 项正确。5中国历史上不乏具有深刻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明清时期这种批判精神强烈地冲击着儒家民本思想的固有框架。这种冲击体现为(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天人感应”C “存天理,灭人欲” D “天下为主,君为客”解析:选 D 根据题目时间是明清时期,A 项是战国孟子的
7、思想,B 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C 项是宋明理学的内容,D 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的。主 题 一 “理 ”与 “心 ”的 激 辩 程 朱 理 学 与 陆 王 心 学史料一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5史料二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 。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
8、但是, “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朱熹与陆九渊在探究“理”的途径上产生的分歧,由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史料二从世界观、思想实质、对“理”的认识、对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朱熹理学与王守仁心学的异同。由可知二人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由可知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由可知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原,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史论
9、形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对“理”的具体认识“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即理也”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不同点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 ,体验“天理”“发明本心”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内容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 “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相同点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主题二 开时代之新风,创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 教你读史6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
10、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亭林文集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王夫之船山思问录史料二 清初之儒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史料一分别反映了李贽的批判思想、黄宗羲的批判君主思想、顾炎武
11、注重实学的观点、王夫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划线部分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划线部分是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其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划线部分反映了百余年来为学者的作风,客观上说明顾炎武注重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由可知王夫之提出了遵循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史料二体现了明清儒家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启蒙作用。史论形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思想的关系(1)批判、继承: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
12、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2)发展: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史料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7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探究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提示 (1)性本善,致良知;知行合一;发明本心。(2)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文化 发展 历程 专题 十一 中国传统 主流 思想 演变 24 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 活跃 局面 解析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