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题四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客观因素 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手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 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3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
2、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5影响(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对东西
3、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极权制度。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过程(1)第一阶段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9 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
4、义中国化。创立社团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思想转变 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面向工人 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 劳动者等刊物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注实质是鼓励各种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拓“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 奴隶的国家 非人的道德 ,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 。 ”这段材料的主旨是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补新文化运动出现“教育平民化”主张
5、,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辩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3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激进、迫切了一些。补各种救国努力失败后,知识分子处于彷徨痛苦中,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补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重难点 新文化运动(一 )读 图 明 史 打 倒 “孔 家 店 ”解读 漫画中的女人孤独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上方的文字是“靠
6、不住的” 。同时漫画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该漫画深刻地揭示了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下, “三从四德”的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被动摇。(二 )史 料 探 史 新 文 化 运 动 对 待 传 统 文 化 的 态 度史料 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探究 依据
7、史料,指出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提示 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系统认知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命运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 全面否定以儒家封建思想为代表的传4思想相结合 统文化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与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有关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
8、着绝对化的倾向实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三)归纳总结从鸦片战争至 19 世纪末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从学习内容看 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从学习主体看 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从学习背景看 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从学习目的看 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8全国卷)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
9、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读懂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的“根本改造”即利用工人阶级来改造社会,实际上是宣传无产阶级革命,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这表明当时马克思(马克思/科学)主义影响日益增强。做对 选 C2(2018江苏高考)1920 年 5 月, 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5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读懂 材料“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
10、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向工人(工人/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材料中陈独秀演讲的内容看, “要求待遇” “要求管理权”说明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做对 选 A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1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是( )A.民 族 危 机 出 现 后 的 反 思B.器 物 变 革 失 败 后 的 反 思C.制 度 变 革 失 败 后 的 反 思D.马 克 思 主 义 传 入 的 反 思点 拨 : 抓 主 题 。解析:选 C 材料中的“立宪政体” “
11、国民政治”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材料所述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言论,是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故 C 项正确。2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这表明陈独秀旨在( )A.否 定 孔 教 传 统 的 是 非 和 价 值 标 准B.肯 定 孔 教 是 传 统 社 会 的 精 神 支 柱C.强 调 孔 子 个 人 学 说 不 适 合 现 代 生 活D.从 现 代 生 活 角 度 重 估 孔 教 的 价 值点拨:现代潮流是什么?人的思想有何变化?解析
12、:选 D A 项与材料中“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符,故 A 项错误;肯定孔教与材料中“我们反对孔教”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中“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表明要与时俱进,重估价值,故 D 项正确。31922 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 ”梁启超此言( )A.强 调 思 想 文 化 进 步 的 重 要 性B.肯 定 了 西 方 文 化 的 优 越 性C.对 新 文 化
13、 运 动 表 示 完 全 支 持D.否 定 了 当 时 盛 行 的 进 化 论6点 拨 : 用 发 展 变 化 的 思 想 观 点 分 析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说明梁启超强调要让文化成为有科学精神的新文化,故 A 项正确;由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可知梁启超并不强调西方文化优越性,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对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不是完全赞同,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文化需要更新,符合进化的理论,故 D 项错误。4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四 单元 现代 中国 思想解放 思想 理论 成果 科技 文化 课题 四十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传播 讲义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