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伤仲永习题课件语文版.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伤仲永习题课件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伤仲永习题课件语文版.ppt(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伤仲永,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主题解说 课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具有奇异的禀赋到“泯然众人矣”的过程,说明了人的知识才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才起决定作用的道理。文章寓理于事,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结构图解,重点探究 师: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生:三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忽啼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等。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2、,“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常人无异,“泯然众人矣”。 难点突破 师: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生甲: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方仲永的父亲把他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了他的学业。 生乙:人的先天智力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学习与所受教育。,zhng,l,mn,chn,y,A,C,5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他自己的名字。
3、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即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仲永五岁时表现出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作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使学”,也就是说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C,(一)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4、。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7按要求填空。 (1)第二段“余闻之也久”在
5、文章中的作用是:_。 (2)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才能的句子是:_ (3)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的句子是_ (4)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是:_ 8课文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为下文“未尝识书具”作铺垫,衬托其非凡的天资;世代以耕种为生的家庭环境对仲永的发展不利,为后文其悲剧性的结局埋下伏笔。,承上启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泯然众人矣。,9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与方仲永后来“泯然众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0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一项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20 伤仲永 习题 课件 语文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