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醉翁亭记教案鄂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醉翁亭记教案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醉翁亭记教案鄂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2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2把握文章结构,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3抓住文眼,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教材分析: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要牢抓“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并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
2、,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此外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诵读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同时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教学流程:一、 导入新课寄情山水是古代不少文人墨客的表达方式,吴均如此,柳宗元如此,范仲淹如此,欧阳修也不例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醉翁亭记 ,一起去欣赏醉翁亭的优美风光,一起去感
3、受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二、 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谥“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中年时自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 (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翁一人) 。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 醉翁亭记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最好艺术实践。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如六一词话等。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 、 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
4、、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 岁登进士第,屡遭贬谪。本文就是庆历六年他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愤然谴责权臣而被贬到滁州(安徽滁县)太守时写的。三、 检查预习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滁( )州 林壑( ) 琅琊( ) ( ) 潺潺( ) 酿( )泉倾泻( ) 僧( ) 辄( ) 林霏( ) 暝( )晦( )明 朝( )暮 伛偻( ) ( ) 提携( ) 清洌( )野蔌( ) 宴酣( ) 射者中( ) 对弈( ) 颓( )然2觥筹( ) ( )交错 阴翳( )2两人互读,正音正字四、合作学习(一)根据预习,结合注释,小组合作
5、,疏通文意,教师投影重点词语作为学习参考。(1)第 1 自然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第 2 自然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第 3 自然段。至于负
6、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第 4 自然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二)朗读课文,读出语气。1.全文一共 21 个“也”字,用法不同,语气也不尽相同。大致表达以下几种语
7、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全文一共 25 个“而”字,读时应注意分辨轻重。(1)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时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表示承接和调整音节作用时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3.句式骈散结合,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三)再读课文,读出感情。3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及用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五、归纳词汇1.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
8、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动词。2.说说下列“而”的用法: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承接)杂然而前陈者 (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六、探究主旨(一)感受山水之美1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乐” )2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风景画:(山水之乐)亭周围的环境;山间朝暮之景,山间四时之景;风俗画:游宴之乐;太守之乐。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得以印证呢?明确: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2 醉翁亭 教案 鄂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