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精准滚动试题一(含解析).doc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精准滚动试题一(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精准滚动试题一(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9 年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一)历史【考查范围:古代东西方文明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全部答案写在本试卷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这反映了A. 后世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B. 后世分封的
2、诸侯王均取国姓C. 商代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D. 商朝的分封制具有血缘色彩【答案】C【解析】“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说明不都是“以国为姓” ,而且应该是商代自“契”之后分封但不能说明商代之后出现的姓源自商朝分封制,故排除 AB;“其后分封,以国为姓”说明 C 符合题意;D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D。点睛:在选择题里有一类题,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的,就是选项中会有若干个说法比较绝对的选项,这种选项一般情况下是违背史实的,只要是看到类似“全” “都” “最” “完全” “彻底” “一切”等类的词汇时,考生需要特别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很轻易的判断其对错,如果将错误的直接排除掉,就可以大
3、大减小试题的难度,甚至于排除之后直接就出现了正确答案。这一题就可以据此排除掉 ABD,直接出现正确答案了。2.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的记载,- 2 -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 , 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等。这说明西周时期A. 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B. 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C. 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D. 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答案】B【解析】材料“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的记载”反映的是西周时期贵族官职是世袭的,不会因为周王的变化而丧失,B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
4、,A 不正确;分封制下官职和爵位本身就是世袭的,二者并不矛盾,C 不正确;D 与材料主旨不符。点睛:本题考查了西周政治的相关内容,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分封制下,诸侯和贵族爵位均是世袭的,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的新王上任后还得重新任命,以维护保证其爵位的存续。3.秦在并兼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今河南辉县) 。秦采取这一做法旨在A. 强化对反势力监视B. 加快军事统一的进程C. 消灭反秦的残余势D. 削地方割据的根基【答案】D【解析】秦在并兼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目的是防止他们叛乱,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故
5、选 D。A 不是主旨,排除;由“灭赵后” “灭齐后” ,排除 B;C 与材料无关,排除。4.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 3 -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A. 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 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C. 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D. 形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显示西汉初年刘邦实行大肆分封制度,把同姓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势力大增,开始对抗中央,
6、故 D 项正确;分封诸侯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增长,故A 项错误;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中央难以实现直接控制地方,故 B 项错误;分封诸侯并不会有效对中央实行保卫,故 C 项错误。5.汉书酷吏列传提到的监察官,在申明法纪上,毫不手软,如尹齐为御史, “斩伐不避贵势” 。 汉书张汤传载,汤为御史大夫, “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 ”这说明汉代选用监察官的重要条件是A. 敢于向豪强地主挑战B. 必须出身于名门望族C. 具有基层实践的经历D. 谙熟国家的大政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列举的监察官“斩伐不避贵势”说明不避权贵, “组豪强并兼之家”说明敢于向权贵和豪强地主挑战,故 A
7、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论述监察官的出身,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监察官必须有基层经验,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及监察官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的熟悉,故 D 项错误。6.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 ;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 4 -A. 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 没有科学可信性C. 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D. 源于农民的无知【答案】C【解析】据材料“立春睛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故 C 项正确;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故 A 项错
8、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 B 项错误;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故 D 项错误。故选 C。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数量/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冶铁业是否以生产农具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冶铁业是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铁制农具的问题而未反映出铁器已得到
9、全面的推广,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反映农业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8.表- 5 -出土地点 考古发现河北武安县午汲赵城 陶器上大多刻有陶工私名,如文牛陶、爱吉等山东齐国临淄故城 陶文大多只署明制作者的乡、里、名字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 漆器注明了生产者的里名和人名,如钱里大女子湖南长沙湖桥 19 号楚墓 一件漆耳杯,器底漆书有“口里口”字样上表为不同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手工制品署名统计表。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官营手工业者私造现象严重B. 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C. 民间手工业已经普遍存在D.
10、官营手工业注重品牌效应【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中“陶工私名”说明是私人手工业, “乡、里、名字” “里名和人名” “口里口”中的里是古代地方机构,这里明显说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较为普遍,故 C 项正确;材料中表格中史料都是论述的是民间手工业,不是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 A 和 D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民营手工业发展信息,并不能说明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故 B 项错误。9.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这是因为汉代A. 农业经济相对发达B. 战争导致经济衰落C. 盐铁官营阻碍进程D. 内乱加剧政
11、局动荡【答案】C【解析】农业的发达能够为商业与城市化提供原料和动力而不会使其遭到窒息,故 A 项错误;汉代的对外战争虽然频繁,但却并没有导致经济的衰退,故 B 项错误;盐铁官营等经济统制政策对- 6 -于商业的打击是很致命的,更使得城市化进程被大大延缓,故 C 项正确;两汉时期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内战,故 D 项错误。10.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A. 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 B. 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C. 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 D. 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答案】A【解析】“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
12、:其唯学乎!” ,意为:我想要出身贫贱却能够富贵,生性愚蠢却能够变得聪明,穷困而变得富有,可以吗? 孟子说:大概只有学习吧!可知,这条路是实现做官的途径,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实现做官的途径,不涉及君主专制,排除B;材料与礼法并施无关,排除 C;正名思想即纠正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生活中名分等级混乱的现象,明贵贱,别善恶,治纲纪,与材料无关,排除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1.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由此得出A. 汉字最早起源于鸟兽蹄印B. 文明的形成受益于生
13、活的启迪C. 神话故事揭示了历史真相D. 仓颉造字宣告文明时代的到来【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 ,然后创造了文字,由此可知,仓颉造字得益于生活的启迪,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汉字起源于鸟兽蹄印,故 A 项错误;神话传说和历史真相有很大的差距,故 C 项错误;仓颉造字是传说,不能作为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排除法,解答时把握“排除三原则” ,不符合史实的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的选项。本题中的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D 不符合史实,由此定位答案。- 7 -12.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
14、的数量从最初的 50 人剧增至10000 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 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 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太学弟子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这反映了学校教育独尊儒术的特点,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 D 项正确;董仲舒主张罢黜百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这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题干时间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故 B 项错误;太
15、学教授儒家经典,不是培养实用人才,故 C 项错误。故选 D。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 小题,共计 52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载武帝好公羊 ,昭帝传孝经 、 论语 、 尚书 ,明帝通春秋 、 尚书 。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 “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 ,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分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 。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安顺市 第一 高级中学 2019 高考 历史 精准 滚动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