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2018.10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规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 、 “王”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圣” ,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 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
2、圣” , “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说文解字训“
3、聖(圣) ”为“通” ,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 ,可谓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 ,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 。 “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 五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 “圣”之义即无着落。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
4、已有异于孔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此“圣王”之“圣”仅为“尽伦之圣” ,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圣” 。或许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2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被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圣” ,必须兼具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而他本人并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
5、“王”之别。 B和个人的内在之德相比,孔子显然更看重外在的惠民济众之举,就此而言,甚至连王天下的尧舜都不足以称为“圣” 。C “圣”以仁为根本,而即使是仁境,也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作为仁之极的圣境,自然也应该具备化人之功。 D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 ,这里的“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说文解字训“聖(圣) ”为“通” ,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 ,两者对于“圣”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B把“内圣外王”理解为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把“圣”只解作圣德,既不合训诂,又与孔子的
6、圣人观不相符。C由“聖”的甲骨文可知其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如说文所说“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 ,故“通”乃其引申义。 D 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与“圣”之本义相近,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哪种“圣”都不能直接解释为圣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孟子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他所理解的“圣”和孔子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不同。B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此“圣王”之“圣”与孔子所说的“圣”明显不同。C “内圣外王”之语虽非始出于孟、荀之口,正因为受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却仍喜欢以此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
7、D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所引文段既有孔子自己的言论,又有儒家其它的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阳光路十七号 3王虹莲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
8、瘦瘦的男子。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
9、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呆
10、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上面画着白线。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4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他们在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回家后她写信给
11、他:我想你了,回家吧。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总吃。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最后,她握住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 ,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她
12、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B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 ,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C女主人公勤劳质朴,看重爱情,她独自在家劳作,并赡养老人;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D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5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 分)6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江平:我所能做的是呐喊10 月
13、 4 日,江平搬离养老院,回到位于北京南四环温泉公寓的住所。公寓里的一切保持原貌:几盆绿植长势喜人,墙壁上挂着他最钟意的一幅照片某次演讲时,他双手分5开,向上延展,整个姿态仿佛在呐喊着什么。尽量减少外出时间,让自己习惯于老年生活他即将迎来 85 岁生日, “老去”的困境无法逃脱,只能接受。让他矛盾的是,某些重大时刻,他又忍不住在公众场合出现,思考、发声、呐喊。纵观江平的一生,法治二字始终贯穿。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立法的历程,尤其是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长达近 30 年。面对争议,江平选择与一众法学家集体高调回应。2007 年 3 月 16 日, “五年八审”的物权法终于高票通过。
14、十多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江平总结,当时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法律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或者说,法律本身也被当作一种工具,容易受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干预。江平是那一代人中声誉最隆的法学家之一,更重要的是,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推动中国的民主法治和宪政思想无限呐喊。他曾说自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家,因为掉入时代的缝隙,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法学专著。 “我是一个法律活动家,我以社会为舞台,在立法、司法、政府部门和企业等诸多领域为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助推了一把力。 ”从某种意义说,江平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工作者的生命,从 50 岁才真正开始。那是 1979 年,他终于摘掉戴了 22 年的“右派
15、”帽子,回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课程。重回学校不久,江平便提议开设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他用当年留学苏联所积累下来的理论和资料编写教材,法大所有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学生都由他授课。现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的孔祥俊是江平的博士生,他说听江老师的课,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这些学生,更多的是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看待案例,他却能把制度融进案例,从里面抽出一个精神来” 。孔祥俊回忆,当年的课堂上,江老师常常给他“醍醐灌顶”之感。江平常说,包括他在内的这一代法律人,在法学界的作用,就是一架“人梯” ,在接受过现代法律教育,拥有法治理念后,被投放到教育岗位,为硕士生、
16、博士生,花费七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搭建一架学习法律的梯子。他用这样一种方式唤醒未来中国的法律人。直到现在,法大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毕业的时候穿上一件文化衫,上面印着江平在 30 年前手书的一句话:只向真理低头。63 岁那年,江平卸任一切公职,继续通过写文章、发表演讲和在公共法律事件上表达意见来发挥影响力。到广东打工的湖北大学生孙志刚在收容所被殴打致死后,江平激烈抨击收容遣送制度。重庆李庄案第二阶段,已经 81 岁的江平顶着巨大的压力,加入李庄案法律顾问团,为捍卫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合法权益鼓与呼。总有人问这位跌宕一生的老人,对中国的未来怎么看。他总是笑眯眯的:“这个社会总是朝向一个更美好的前景发展,这
17、是我始终相信的。所以在困难的时候,我也总是乐观的。 ”在江平看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 “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历史使命,就是6承上启下,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的学生。 ”他愿意一点一点地看着国家改变, “希望能够看到我们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更好一些” 。(选自人物 ,有删改)链接材料:从民法通则 行政诉讼法 ,到合同法 公司法 信托法 ,再到近年来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与颁行,被称为“中国法学界良心”的江平,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喊,扮演着法治“布道者”的角色。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一次抬重物过铁轨,由于心力交瘁,他被风驰电掣的火车带倒,直拖出去十来米远,性命保住了,但无
18、情的车轮碾碎了他的一条腿。江平写下的诗中有我们难以体会的心境:“残肢逆遇何足悲,伤情失意安得摧。愿将惭怍五尺躯,送与世炉万般锤。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搬离养老院回到住所,即将 85 岁的江平虽接受了“老去”的困境,尽量减少外出,但某些重大时刻又忍不住在公共场合发声、呐喊。B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多年来,法律从未受到重视,只是被当做工具,受到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的干预,江平对此极为不满。C摘掉“右派”帽子的江平回到大学,教授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教材则用他留学苏联时所积累的理论和资料编写。D法大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要穿一件印有江平手书
19、“只向真理低头”的文化衫,这既是对江平的敬仰,又是对法律精神的继承。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 )A 物权法的出台是江平参与和见证的中国立法进程的一个缩影。面对争议,江平和一众法学家高调回应, 物权法最终高票通过。B我国的法制建设,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著作等身的法学专家,也需要像江平一样著作不多而以社会为舞台为法制助力的法律活动家。C江平这一代法律人甘当学习法律的人梯,他们能带领学生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思考法律,更能把制度融会贯通,向学生传递法律精神。D江平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因为所抬物品过重行走艰难,被火车带倒而碾碎了一条腿,但他身残志坚,赋诗表达
20、了对命运的不屈。E江平信心满怀,在他看来,他的时代已经终结,其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是他认为中国的自由、民主、人权会越来越好。9对中国法治建设,江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 (5 分)7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
21、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泰安市 英雄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