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南方地区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四川盆地在中国的位置;初步学会描述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体会四川盆地富庶的具体表现;理解四川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各种地图和文字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学会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生生合作学习,体会四川盆地的富庶,理解四川盆地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体会我国区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 重点难点 (一)重点:体会四川盆地富庶的具体表现。 (二)难点:四川盆地特殊
2、的自然环境对盆地内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 教学过程 3.1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富庶的四川盆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一组名为印象四川的图片,引出四川盆地。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回答问题。欣赏四川盆地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四川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图析四川盆地位置、地形、河流、气候21问:认识一个区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展示图 6-31四川盆地在中国的位置 ,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川盆地的位置。3活动一:认识盆地自然展示:(1)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图片。思考: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2)图 6-32 四川盆地的地形图;(3
3、)图 6-33 盆地内各类地形面积的比例饼状图;思考:读图,说出环抱四川盆地的高原、山脉和盆地的地形特点及盆地内的主要河流。可引用李白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道出古代四川盆地是一个“四塞之国” ,对外联系不便,但今天的四川盆地已经交通便利(历史与现实结合)(4)重庆的气温与降水图及杭州气温与降水图比较;指导学生读图。(5)展示文字资料:指导学生归纳总结1知道认识区域应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等方面入手。2独立思考:读图,尝试用多种方法描述四川盆地的位置,比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盆地内主要分布着四川省和重庆市;或与四川盆地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等。3先独立思考,后同桌
4、合作讨论。认真读图,思考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1)四川盆地富含紫色土壤,土壤肥沃,所以被誉为“紫色盆地” ;(2)总结说出环抱四川盆地的高原和山脉:西面是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脉;北靠秦岭和大巴山;南接云贵高原,东连巫山(3)盆地内地形主要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岷江、长江等。(4)学生各抒己见,从材料中得出结论:从气温降水图中得出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因为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北靠秦岭、大巴山,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的影响。因而,具有春早、冬暖、夏热的特点。(5)尝试分析“巴山夜雨”和“蜀犬吠日”是受到地形和降水量多的影响。注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认识区域,有助于帮助学生掌
5、握方法,自主学习其他区域知识。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准确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从而让学生知道四川盆地在中国的位置。通过一系列地形图、气温降水图、图片的展示、讲解和分析,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合作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究以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二)图析四川盆地丰富的资源1展示文字资料:资料一: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资料二:战国策:田肥美,民殷高,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使,此为天府。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活动二:感受盆地富庶图片展示,引导学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社会 下册 第六 单元 一方 水土 第二 南方 地区 教案 新人 DOC
